APP下载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9-09-10蔡程

天津教育·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校本理念科技

蔡程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推动科技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科技素养的有效提升,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我们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将STEAM教育理念引入科技校本课中,从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模式的变革、评价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尝试开发基于STEAM理念的科技校本课程。2016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在国家教育发展规划中首次提到STEAM教育。

一、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科技校本课程的开发

(一)开发课程资源,为课程实施奠基

1.建设活动主题资源库。目前各学校在组织科技校本课时能使用的活动主题资源非常少,基于STEAM理念设计中少之又少。这有限的资源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国外引进的,无法很好地与我国相关的学科教学、学生实际有机地融合,导致活动的效果欠佳;另一类是国内一些开展STEAM教育的成功案例,这一类案例比较适合我国学生开展研究活动,但由于资源数量较少,且内容零散,不利于系统化地开展活动。因此,要让STEAM理念在我们的科技校本课堂上真正落地生根,开发符合各地实情和学生实际的具有系统性、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科技校本课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环境、校内外生活等多种途径上深入发掘活动主题资源。并依据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挖掘这些活动中科技、工程、数学、艺术等元素,设计开发STEAM活动,构建以学科整合的课程,帮助学生实现深层次的科技主题学习;2.充分利用学校场地资源。校本课活动场地也是实施课程的重要物质基础,STEAM理念下的科技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一方面要充分借用学校现成的场地资源,如学校的科学实验室等;另一方面要着手建设具有STEAM教育特征的活动场地。STEAM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科技活动具有探究性、融合性、协作性等特征,我们要根据需要从文化建设、器材配备、活动设施等全方位打造课程基地,让课程基地成为一本动态的教科书;3.编写指导手册。科技校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同一时间内各活动小组的活动任务可能不同,教师有时也会分身乏术,这就需要有“帮手”,好的活动指导手册,能充当起“教师”的角色,对活动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指导作用。

(二)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有效实施

我们课题组在借鉴国内外优秀的STEAM教育课堂模式的基础上,以STEAM教育理念以及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面向主题的科技校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认真研究设计,构建如下图1所示的科技校本课教学模型。

1.确定主题。确定主题是科技教育项目的起点。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要结合课程目标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情境视角以头脑风暴的方式交流各自的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在学生交流和发问中,了解学生的疑惑,并适时点拨,帮助学生选择课题。

2.项目准备。(1)前期学习。在确定了主题后,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选题情况及能力特点,以及学生的提问普及学生探索过程中所需要的一些基础知识、探索方法,进行各学科知识融合,在项目前期指导。通过前期的必要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工程思维和科学探究意识,为后期活动做准备。(2)设计项目方案。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开展活动的思路已逐渐清晰起来,这时教师还应继续发挥陪伴者的作用,陪伴和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决策力和统筹规划的能力。

3.项目实施。具体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合作探究——初步作品——修改作品——完成作品。

4.项目展示与评价。成果交流也是一种知识获得途径。在项目展示环节,各活动小组相互交流学习过程和收获,分享作品创意和完成作品的喜悦。同时在全面了解各组成果的基础上,开展评优活动。

(三)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1.评价原则。(1)目标性原则。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依据标准多维度开展评价。(2)过程性原则。关注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3)表现性原则。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多渠道、多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每一位活动参与者都通过适应个体特点的途径展现自己活动收获。在活动过程中,客观呈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整体表现。(4)多样性原则。采用活动过程观察、成果展示、卷面测试、口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适当吸收第三方评估为课程、教师、学生提供客观评价的依据。

2.对课程的评价。对本课程整体评价主要通过问卷《学校校本课程设置及实施情况意见表》调查和访谈,调查课程参与学生对这一课程内容的反馈。此外,还由学校课程中心在期末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情况评价、课程成果评价的多元化课程质量评价。

3.对学生的评价。建立科技校本课程学生评价体系,其关键部分是主体架构。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设计了以下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见表1)。

整个评价体系包含评价维度、评价节点、评价指标、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几方面的内容。在维度上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在整个活动开展流程中,评价指标涵盖评价节点中各环节学生活动情况,评价内容反映了活动的多个维度。以上评价框架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终结性评价,同时既有能力、技能的评价,也有学生学习态度、思想情况的评价,构成一个立体的学生评价体系。

4.对教师的评价。从实际出发,设计了学校课堂教学教师评价量表,对教师教学进行考核。此外,学校会定期组织教育教学观摩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并采用座谈会等形式汇总学生及家长对本课程的反馈情况,对教师进行教学效果评定,综合考核,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之中。

二、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科技校本課程的实施成效

1.课程开发小组经多次研讨,挖掘也出了多项适合学生开展的基于STEAM理念设计的项目。如《美丽乡村课程资源》《STEAM遇到创客》等,这些课程资源在科技校本课实施使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2.课程开发小组基于STEAM理念开发出了一系列,学生活动指导手册。例如,《基于STEAM的科技课例》《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活动指导手册》等,为学生有序、有效开展活动提供了抓手。

3.课程开发小组研讨构建的教学模式给科技校本课程教学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促进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学科技素养明显提高,我校科技校本课程成果显著。在2019年我校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共有20余项师生作品获奖,这对于一所乡镇小学来说是一种突破。

三、结语

基于STEAM理念的科技校本课程与传统科技本校本课程相比,优势在于更有利于将各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小组团结协作中积极与他人沟通,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科技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校本理念科技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科技助我来看云
用心处事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