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小学生英语多元思维培育途径

2019-09-10尧勇琦陈莲英

天津教育·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模态学习者绘本

尧勇琦 陈莲英

本文聚焦“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小学生英语多模态文本阅读学习的监督与评价,充分利用思维可视化工具——思维图示,借助思维图示成果图共享阅读收获与促进读后反思及表达,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自信,助力其英语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发展,进而实现多元思维有效培育的目标。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得以进一步融合,网络英语阅读学习资源获取途径极为便捷,英语多模态阅读学习APP丰富多元。然而,网络平台对于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而言,仅属于外部力量,运用网络学习英语过程中发展小学生文本阅读理解能力及其多元思维的培育仍需进行监督与评价,才能有效促进其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鉴于此,探索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化小学生英语多模态阅读学习途径,引导其发展阅读理解能力,提升语言自信,培育多元思维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Z平台多模态阅读课程——《思维导图读中英文绘本》,结合学生实际学情与需求,丰富学生课内外阅读体验;进一步提出运用思维图示加强小学生英语网络阅读的监督与评价,使小学生“互联网+”学习状态下思维过程可视化。

一、思维图示让“互联网+”多模态文本阅读“思”半功倍

“互联网+”时代给小学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多模态阅读方式,即学生不仅停留在文本文字阅读层面,还能体验到听觉、视觉乃至触觉等阅读方式,语言输入源多元化,可以在调动学习兴趣的同时刺激学习者的多重感官。在此基础上增加思维图示的运用可以引导学习者如何基于所阅读的语篇文本进行思考,丰富阅读体验与阅读成果的分享,以“思”半功倍的方式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圆圈图——聚焦联想与概括能力培养

绘本Diary of a worm文本以拟人化手法介绍了蚯蚓的日常生活与习性,在学习者通过阅读纸质绘本与观看Z平台故事讲述视频之前,学习者可以结合已有生活常识绘制圆圈图联想有关蚯蚓的相关特征。在观看与阅读多模态文本之后,学生可以圈画绘本相关内容,提取相关信息并完成圆圈图。学生在学习多模态文本之前,已经通过圆圈图对蚯蚓的日常生活与习性进行思维发散,结合生活已有知识进行联想。随后,通过观看与阅读相应多模态文本,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取相关信息并加以理解与概括,阅读过程中学生将进行读前预测与读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这样不仅可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还可以感受英语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训练了学生理解、联想、比较与概括等思维能力。

(二)气泡图——聚焦理解与概括能力培养

绘本My mum介绍了一位妈妈的性格特征,学习者通过多模态文本阅读体验,可以用气泡图概括故事中妈妈的相关特征。阅读结束后学生被鼓励去思考自己妈妈的性格特征,引导其通过气泡图进行表述。学生通过阅读My mum这一绘本,理解了相关性格特征的英语词汇与句式表达,并有效概括了书中妈妈的性格信息;读后学习者思考自己妈妈的相关性格,进一步加深了相关语言的理解,表达中融入了对比与思辨,并可以创新表达自己妈妈的相关故事。

(三)双气泡图——聚焦比较与分析能力培养

绘本Mean soup与Stone soup介绍了两种“神奇的汤”做法,学生先后在Z平台阅读,然后用圆圈图分别概括两本绘本所讲述的“汤”,可以得出两个圆圈图思维图示。其后,教师鼓励学生完成两本绘本多模态阅读体验之后对其中描述的两种“汤”进行比较,学生选用双气泡图对Mean soup与Stone soup进行异同点比较。学生先后阅读完绘本进行圆圈图绘制,使Mean soup與Stone soup故事讲述可视化,零散的信息得到提取并进行综合。再次通过多模态语篇学习体验之后,学生通过双气泡图进行异同点比较,可以将两个语篇文本信息进行多维度理解与思辨,加深对故事中语言知识与文化意识的理解,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比较与分析能力。

(四)括号图——聚焦分类与联想能力培养

绘本Go away, big green monster讲述了一只大怪物身体各个部位奇怪之处,在学生阅读之前先预测他们心中的大怪物外形上可能会有哪些怪状,利用括号图进行表述。学生们带着各自的预测去体验多模态文本,提取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性概括,可基于绘本语篇绘制括号图。

在读前预测信息时,学生们都能较好地联想大怪物的身体部分,并对身体部分可能怪异的地方进行描述,带着读前的预测学生们会在多模态文本阅读中主动建构大怪物的外形,理解与学习语言的同时对大怪物相应的部分进行分类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五)树形图——聚焦分类与概括能力培养

绘本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讲述了一只饥饿的毛毛虫在一周七天里吃下的水果与食物,让学生们沉浸在多模态阅读环境中,读后学生可以提炼语篇信息并画出树形图。多维学习与理解该绘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与思考他们这一周内吃的水果,先画出自己过去一周水果树形图并用过去式创编自己的故事。学生通过对该绘本多模态文本进行体验之后,加深了对食物、水果词汇的印象以及了解了一周饮食表达的相关行文风格。在培养学生们分类与概括能力的同时,读后的故事创编很好地锻炼了学生们的联想与创新能力,让其有话可说,并使表达具有逻辑性。

(六)流程图——聚焦联想与推理能力培养

绘本Me讲述了“我”从出生开始成长的历程,学生通过阅读体验了“我”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理解之后可以绘制对应的成长足迹流程图。同时,学生虽具备一些生活常识,但对于自己幼年时的成长足迹还是仅知道星星点点,鼓励孩子用流程图推理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并将记录下来的信息与爸爸妈妈核对具体细节。学生依照绘本故事中“我”的成长历程来推理自己的成长足迹过程,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联想与推理能力,并在向爸爸妈妈确认核实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语言自信。

(七)因果图——聚焦分析与推理能力培养

绘本Giraffes can’t dance描述了一只长颈鹿无法跳舞的原因与结果,学生阅读体验后鼓励其分析清楚哪些因素是原因,哪些因素是结果,并绘制出因果图。学生通过多轮的多模态阅读方式训练掌握因果要素分析之后,引导学生继续思考“I can't study well”这一事件的可能缘由,绘制出相应因果图。

借助因果图让学生从绘本故事走向生活的同时分析现实学校生活可能遇到的困境以及推理出其可能的原因与可行的解决途径,阅读与读后反思期间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八)桥形图——聚焦比较与分析能力培养

绘本《兔子萝里》介绍了不同动物的食物喜好,学生在多维阅读体验之后,可以捋清其中的类比逻辑关系;同时,桥形图具有延伸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思考,可以滚雪球似地拓展出其他动物及其食物喜好,补充创编完成桥形图并鼓励学生用英语续说故事。

桥形图的运用让学生可以很好地进行事物的类比,将新旧知识进行较好的串联,并把握好类似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可以用已知的知识去帮助理解抽象的内容,拓展新的语言学习。

二、结语

“互联网+”时代给小学生英语多模态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平台,然而学生与文本交互需要经历由“内”而“外”的理解与建构过程,思维图示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由内而外发现与探索,将隐形的思维流动可视化,学会关注与思辨自身的思路是否清晰、合乎逻辑与否,探索可供继续联想与发散之处,塑造阅读的思维模式,培育多元的思维能力,提升英语思维。

注:本文为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互联网+’时代下小学高年级英语翻转课堂模式探究”(课题编号:MSWY1803)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模态学习者绘本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绘本
绘本
绘本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前景探析
模态可精确化方向的含糊性研究
基于滑动拟合阶次和统计方法的模态阻尼比辨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