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融合和渗透

2019-09-10穆凤翠

天津教育·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法治道德

穆凤翠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入,在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越来越重视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弘扬。因此,本文将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的融合和渗透展开探讨。

对于学校课堂教学来说,需要从传统文化的内容出发,选择有助于教学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切实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部编人教版教材中引用了很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需要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起来,一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直接担负立德树人的任务,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并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律观念,而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其中蕴含一系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内容,这些内容都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一致。

一、融合和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一)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融合和渗透传统文化,实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想要永久流传,自然需要对其进行发扬与传承。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历史和文化自然也需要由学生进行传承。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通过适时对学生展开相应的知识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从而实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通过融合和渗透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来说,除了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还需要让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化底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文化底蕴的养成,单独依靠教材上的知识内容还是不足的。而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拓展性的知识教学,从而才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文化,促进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二、融合和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

(一)结合古代小故事,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古代小故事,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内容和知识是学生无法形成深刻体会和理解的,毕竟对于学生来说,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长久的年代相隔。

而教师通过结合古代小故事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对于课堂内容的感受,而且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趣味,加强学生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与认知。

(二)结合名人名言,促进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

其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名人名言,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对于传统文化来说,其中名人名言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進行名人名言的感受,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文化和道德水平的发展,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座右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要实现传统文化的融合与渗透,需要从教材的具体内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具体的课堂教学,以此促进学生文化底蕴的发展,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