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息烽县2013~2018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分析

2019-09-10李梅陈海燕尹文书宋致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变化规律

李梅 陈海燕 尹文书 宋致书

摘 要::對2013~2018年贵州省息烽县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鼠种种类有2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共10种,鼠科占总种数的80%。住宅区优势种为褐家鼠,占总鼠数的56.60%,黄胸鼠和小家鼠为常见鼠种,分别占总鼠数的17.02%、16.60%,黄胸鼠占比较历年有所上升;农田区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52.67%,占比较历年下降,其次为小家鼠、四川短尾鼩,分别占总鼠数的17.94%、12.21%,为当地农田区常见鼠种,四川短尾鼩种群数量呈递增状态。住宅区、农田区混合鼠种年总平均捕获率为2.12%、2.50%,与历年种群数量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农田区不同季节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全年种群数量2~6月为高峰期。据此提出息烽县现阶段防治的重点是褐家鼠、黑线姬鼠,对常见鼠种小家鼠、黄胸鼠、四川短尾鼩防治也应加强,在鼠密度较低的情况下,每年在春季3月开展一次集中统一灭鼠,可以控制全年鼠类的发生危害。

关键词:农区鼠类;种群组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息烽县

中图分类号:Q958.1;S4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57(2019)05-0042-05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sdnyswxb.2019.05.007

Analysis on the Population Change of Rodents in the Agricultural Areas of Xifeng County from 2013 to 2018

LI Mei1, CHEN Hai-Yan2, YIN Wen-Shu1, SONG Zhi-Shu1

(1.Xifeng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Xifeng, Guizhou 551100, China; 2. Xifeng Liuchang Town Ecological Protection Station, Xifeng ,Guizhou 551111, China)

Abstract: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rodents in residential and farmland areas (paddy fields and dry farming areas) of Xifeng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8 showed that there were 10 species of rodents belonging to 2 orders (Rodentia and Insectivora) and 2 families (Muridae and Soricidae), and Muridae accounted for 80% of the total species.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residential area is Rattus norvegicus, accounting for 56.6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ats. Rattus tanezumi and Mus musculus are common species, accounting for 17.02% and 16.60%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ats respectively. Rattus flavipectus accounts for an increased ration over the years; Apodemus agrarius, accounting for 52.67%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ats in farmland area, accounts for a decreased ration over the years, followed by Mus musculus and Anourosorex squamipes, accounting for 17.94% and 12.2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rat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local farmland. The number of short-tailed shrew population in Sichuan is increasing. The average annual catpture rate of mixed rodent species in residential and farmland areas was 2.12% and 2.50%, which showed a significant downward trend compared with previous years. The number of mixed rodent species in residential and farmland areas in different seasons was spring > summer > winter > autumn, and the peak period was from February to June in the whole year. Collectively,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rol of Rattus norvegicus and Apodemus agrarius should be emphasized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Xifeng County. The control of common rat species such as Mus musculus, Rattus tanezumi and Anourosorex squamipes shrew should also be strengthened. On the cases of low rat density, centralized rodent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once a year in March of spring to control the occurrence of rodents throughout the year.

Key words:Rodents in Agricultural Areas; Population Composition; Population Number; Change Law; Xifeng County

息烽县地处黔中经济区,北隔乌江与播州区、金沙县相望,南面与修文县接壤,东面与开阳县毗邻,是贵阳市的北大门,素有“川黔锁钥、黔中咽喉”之誉。全县总面积10.365 hm2,共9镇1乡1社区、177个村(居),总人口约26万,多为汉族,占总人口的94.7%,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17个,占总人口的5.3%。息烽县作为全国鼠情监测网点县和贵州省农区鼠情系统监测点,也是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主要成员单位。长期以来,一直把农区鼠情监测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1986年开始开展农区鼠情监测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鼠情监测,潘世昌等[1]对1986-2012年贵州省息烽县农区鼠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防治建议。同时,周显明等[2]、郑元利等[3]、杨再学等[4-5]、李恩涛等[6]先后对贵州省各区域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开展了系统研究,为当地鼠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了解息烽县近年来鼠类群落及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笔者对2013~2018年贵州省息烽县开展的鼠情系统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鼠类种群组成变化情况,探讨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一步提高种群数量预测预报的准确性,有力地指导鼠害防治工作。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调查地点设在贵州省息烽县西山镇鹿窝村,种植农作物以水稻、玉米、油菜、蔬菜为主,农村农户住房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室内贮粮防鼠设施较差。鼠情调查时间为 2013~2018 年。共计开展鼠情调查52月次,其中,2015年因测报人员工作临时调整,无法进行监测,只调查4个月(10-1月),其余每年调查12个月。

1.2 调查方法

鼠情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工具为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统一要求的木板鼠夹,其规格为7 cm×17 cm。每月调查生境为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 3种生境,每月上旬在各生境置夹200个进行调查,住宅区按照每 15 m2 左右房间置夹 1个;农田区调查时,田间置夹行距为 5 m×50 m。诱饵为花生仁,晚上集中放鼠夹,清晨由专人收鼠夹及鼠类。对捕获的鼠类进行种类和性别鉴定,室内测量鼠类外部形态、解剖观察其繁殖情况。

1.3 统计方法

将稻田区、旱作区合并为农田区进行统计。捕获的食虫目小型兽类一并列入鼠种种类统计。种群数量以捕获率表示,捕获率(%)=(捕鼠数/置夹数)×100[1]。鼠种组成比例根据Hernández L等[7]提出的划分标准进行判定,即占比>20.00%为优势种、占比5.00%~19.99%为常见种、占比1.00%~4.99%为偶发种、占比<1.00%为稀有种。某鼠种组成(%)=(某鼠种捕获数/捕鼠总数)×100 [1]。

2 结果与分析

2.1 鼠种种类

2013~2018年在住宅区、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3种生境共置夹 29382个,捕鼠759只,鼠种种类共有10种,即啮齿目(Rodentia)的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黄胸鼠(Rattus tanezumi)、白腹鼠(Niviventer coxingi)、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大足鼠(Rattus nilidurs)、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和食虫目(Insectivora)的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鼩鼱(Crocidura suaveolens)。其中,鼠科8种,占总种数的80%;鼩鼱科2种,占总种数的20%。鼠种种类名录及生境分布见表1。由此可以看出,息烽县2013-2018年鼠情监测捕获到的鼠种种类主要为啮齿目的鼠科。

2.2 种群组成

2013-2018年住宅区累计置夹 10167个,捕鼠235只,有鼠种9种,其中,褐家鼠133只,占总鼠数的56.60%,为当地家栖鼠优势种,黄胸鼠40只、小家鼠39只、四川短尾鼩14只,分别占总鼠数的17.02%、16.60%、5.96%,为当地住宅区常见鼠种,其他鼠种(黑线姬鼠、高山姬鼠、黑腹绒鼠、鼩鼱、大足鼠)8只,占总鼠数的3.82%,为当地住宅区偶发种或稀有种。农田区累计置夹19215个,捕鼠524只,有鼠种9种,其中,黑线姬鼠 276只,占总鼠数的52.67%,为当地农田区害鼠优势种,其次为小家鼠94只、四川短尾鼩64只,分别占总鼠数的17.94%、12.21%,为当地农田区常见鼠种,其他6个鼠种(褐家鼠、黄胸鼠、黑腹绒鼠、鼩鼱、大足鼠、白腹鼠)合计90只,占总鼠数的17.18%,为当地农田区偶发种或稀有种(表2)。

2.3 种群数量

2.3.1 不同年度种群数量变化 2013~2018 年住宅区混合鼠种年平均捕获率分别为2.51%、2.74%、1.28%、2.01%、1.56%、2.62%,年总平均捕获率为 2.12%,经F值检验,不同年度之间种群数量差异显著(F=3.42>F0.05(5,58)=3.14,P<0.05);农田区混合鼠种年平均捕获率分别为1.59%、2.68%、1.63%、2.45%、3.19%、3.48%,年总平均捕获率为 2.50%,不同年度之间种群数量差异显著(F=3.65>F0.05(5,58)=3.14,P<0.05),总体来看,农田区年总平均捕获率高于住宅区,但在2013年和2014年住宅区则高于农田区。从不同年度看,住宅区2013-2015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2017-2018年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农田区2013-2014 年種群数量呈上升趋势,2015年种群数量下降,对于住宅区和农田区2015年种群数量较低,主要是由于2015年调查了种群数量低谷期的1月、10月、11月、12月4个月,而种群数量较高的2~9月未调查,从而导致年平均捕获率较低,这可能与种群数量实际情况有误差,但根据2013、2014、2016、2017、2018年监测结果显示,冬季种群数量都相对较低,2015年种群数量下降与之也是相吻合的。2016-2018 年种群数量又呈现上升状态(图1)。

2.3.2 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变化 2013-2018年住宅区、农田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均以春季(2~4月)最高,平均捕获率分别为 2.88%、2.80%。秋季(8~10月)最低,平均捕获率分别为1.76%、1.75%。其次为夏季(5~7月),平均捕获率分别为 2.53%、2.54%。冬季(11~1月),平均捕获率分别为2.11%、2.13%(图2)。由此可见,住宅区、农田区不同季节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变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种群数量均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

2.3.3 不同月份种群数量变化 2013-2018年住宅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2~6月为全年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2.43%~3.32%,7月种群数量开始下降,直到9月,平均捕获率为 1.25%~1.73%,为种群数量低谷期,10~11月种群数量又上升,平均捕获率上升到2.31%~2.53%,12~1月平均捕获率下降为 1.83%~1.98%。农田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仍以2~6月为全年高峰期,平均捕获率为 3.02%~3.96%,数量低谷期也从7月开始下降,到9月,平均捕获率为 1.43%~2.33%,10~1月种群数量持平,平均捕获率为 2.57%~2.86%。由此表明,住宅区和农田区混合鼠种发生高峰期和低谷期月份基本相同,农田区不同月份总体发生情况高于住宅区(图3)。

3 结论与讨论

3.1 关于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变化

2013-2018年农区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息烽县鼠种种类隶属 2 目(啮齿目、食虫目)2科(鼠科、鼩鼱科)共10种,与息烽县1986~2012年历史鼠情监测资料[1]比较,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均发生一定的变化,鼠种种类增加了白腹鼠、黑腹绒鼠、高山姬鼠、四川短尾鼩,但社鼠未捕获到。住宅区优势鼠种仍是褐家鼠,占总鼠数56.60%,与1986~2012年占比(47.86%)相比,占比高出9个百分点,黄胸鼠占比由1986~2012年第三位(15.14%)上升到第二位(17.02%),小家鼠占比由1986~2012年第二位(36.24%)下降到第三位(16.60%),而四川短尾鼩2013年在息烽县开展TBS灭鼠试验研究时首次发现[8],在2017年鼠情监测时首次捕获到,研究期间平均占比为5.96%,由于四川短尾鼩是多种人兽共患病的重要动物宿主,其体表主要寄生虫有恙螨、吸虱、革螨和蚤类等,多数为人类疾病的传播媒介[9],因此,对住宅区四川短尾鼩的防治应予以高度重视。农田区优势种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52.67%,与当地1986~2012年占比(85.11%)相比,占比降低了33个百分点,黑线姬鼠占比明显下降,在2015年鼠情监测时首次捕获到四川短尾鼩,研究期间平均占比为17.94%,在2015~2017年鼠情监测中,四川短尾鼩捕获数量呈递增趋势[10],而小家鼠占比(12.21%)与1986~2012年占比(11.84%)相接近,由原来的占比第二位变化为第三位。笔者认为鼠种种类增加和数量变化与息烽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果林,大量苗木的外调及现代物流的迅速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有些鼠种随着外进苗木、物品的进入而来,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了鼠类的取食,从而影响它的数量变化。另外,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及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也对鼠种数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3.2 关于种群数量变化

2013~2018年息烽县住宅区、农田区混合鼠种年总平均捕获率分别为 2.12%、2.50%,不同生境种群数量相差不大,与当地1986~2012年种群数量(7.31%、4.80%)[1]比较,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下降了5个百分点,农田区下降了2个百分点,这与鼠情监测的持续和大面积开展灭鼠工作密切有关,每月监测捕获鼠种,对其下一代的发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加之城镇、农村环境条件的改善,不利于鼠类的生存。分析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住宅区和农田区混合鼠种种群数量变化发现,2013~2018年种群发生高峰期均集中在2~6月(春季、夏季),平均捕获率为 2.88%~3.32%,其次为11到翌年1月(冬季),平均捕获率为 1.83%~2.13%,在7~10月(秋季)最低,平均捕获率为 1.43%~2.33%,其种群数量高峰出现时间与息烽县1986~2012年种群数量高峰期[1]有所不同。调查结果证明,及时掌握不同时期鼠类种群数量发生规律,有利于提高鼠害预测预报准确率,对于搞好鼠害绿色防控和农区统一灭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 关于防治主要对象及防治适期变化

2013~2018年鼠情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息烽县住宅区监测和防治主要对象为褐家鼠,其次为黄胸鼠、小家鼠,同时,注意防治四川短尾鼩,农田区为黑线姬鼠,其次为小家鼠、四川短尾鼩,在过去的防治主要对象上增加了四川短尾鼩。由于鼠类种群数量较低,发生高峰期主要集中在2~6月,防治适期可选择在春季3月,开展集中统一灭鼠。因此,在鼠密度较低的情况下,防治适期可由原来的每年春、秋两季开展两次集中统一灭鼠,减少为一次春季集中统一灭鼠,可以控制全年鼠类的发生危害。在开展鼠类防治时,应大力推广鼠害绿色防控技术,住宅区可推广使用毒饵站灭鼠技术[11]和粘鼠板、鼠夹、鼠笼捕鼠技术[12],农田区可推广使用毒饵站灭鼠技术[11]和TBS灭鼠技术[13、14],从而到达高效、安全、经济、环保、无害化控制鼠害的目的,实现鼠害的可持续治理。

致谢:在文稿撰写过程中,贵州省农田鼠害研究协作组主持人杨再學研究员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审阅修改文稿,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 考 文 献:

[1] 潘世昌,李 梅,宋致书.息烽县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动规律[J].江西农业学报,2013,25(8):59-61.

[2] 周显明,潘 会,弋智勇,等.1984-2009年贵州关岭县鼠类种群及其变化规律[J].贵州农业科学,2010,38(3):114-117.

[3] 郑元利,杨再学,胡支先.余庆县农区鼠种组成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1,30(5):429-433.

[4] 杨再学,杨光灿,罗建平,等.遵义市农区鼠种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动规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3,32(3):209-213.

[5] 杨再学,谈孝凤.贵州省2011-2016年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7,37(8):31-34.

[6] 李恩涛,周全忠,秦益芬,等.瓮安县农区鼠害种类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J].植物医生,2014,27(1):40-42.

[7] Hernández L., Romero A.G., Laundré J.W. et al. Changes in rodent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e Chihuahuan Desert México: comparisons between two habitats[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2005,60(2):239-257.

[8] 潘世昌,李 梅,宋致书,等.不同安装方式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效果比较[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5):27-30.

[9] 魏 磊,王新卫,王承民,等.四川省6地区小型动物及体表寄生虫种群生态调查与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5(4):309-313.

[10] 尹文书.息烽县四川短尾鼩种群生态特征初步研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8,37(4):85-88.

[11] 金 星,杨再学,刘 晋,等.贵州省毒饵站灭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9):107-112.

[12] 杨再学.常用捕鼠器械的种类及使用方法[J].农技服务,2004(9):49-50.

[13] 韦应敏,留 青,杨德辉,等.开放式和封闭式TBS捕鼠效果观察[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6,35(2):35-38.

[14] 楊再学,谈孝凤.贵州省TBS灭鼠技术规范及应用前景[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8,37(3):56-61.

猜你喜欢

变化规律
日光温室气温变化规律研究
呼和浩特市土地价格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广灵县平川区土壤养分变化及施肥建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压变化的规律性临床研究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能力变化规律
登革热急性发热期患者的部分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变化规律探讨
辽宁省主要作物播种面积变化规律分析
贵州织金洞20年CO2浓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