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人为本视野下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

2019-09-10占文倩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以人为本高中历史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人为本理念已经渗透到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去。以人为本,充分肯定了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中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以人为本理念也日渐突出。因此,基于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改革课题。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育改革

引言:伴随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也逐渐深化,世界所有国家之间的竞争外表是国家国力的竞争,而实际是国家人才的竞争。伴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提出并开展了学生素质教育。在多年的实践过程里,发现重视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教育部门基于传统教育模式下进行反思和探索,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引入了以人为本理念,希望能够对国家教育的未来走向产生积极作用。

一、我国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忽略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教育理念从古延传至今,并对后来的教学工作产生了十分重要影响。在传统教学工作中,一直比较推崇教师在学生以及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要绝对服从老师的安排。不仅如此,在传统教育实施中,老师一直都是教学课堂的主导者,并知识的创造者以及知识的传输者,学生是需要处在一种被动地位来接受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传输“载体”。相对于枯燥乏味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说,一些高中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就像是在听教师说“天书”。基于这种教学模式下,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与提升。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发展,已经逐渐发现了忽略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亦如此。世界上的每个个体都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与特征,正是所有人所具备的不同特征才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然后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性特征。在备课的时候,总是一味地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忽略了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化特征,此举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利地影响。

(三)忽略学生个体的情商培养

基于人类学视角来说,人类情感的最大特征就是具有感染力,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人类情感可以转化成人类的动力源泉。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并不能一味地重视知识的传输,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个体的情商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学生个体的情商培养。动力源自于兴趣,假如一些历史教师依然采取一种枯燥乏味地教学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如此,长期以往,学生甚至会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一)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主导者。因此,教学改革首先要基于教育理念改革出发。在高中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中,学校以及教师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工作要围绕学生为中心开展,提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帮助学生培养并且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促进教师与学生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对师生角色重新进行定位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是两个最基本的中心元素。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好坏,对学生自信心和培养也有着十分不好的影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表现了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然而伴随着新时期教育环境的改变,这些教育思想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不利于新时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基于以人为本视野下,一定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将教书育人的目标应用到当前教学工作中来。

(三)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一直采用传统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有过很大的影响。然而伴随着我国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变,传统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了有效加快教育改革,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所有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目标采取一些针对性教学策略,并要积极反思和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当前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许多各种新式教学法也出现在日常教学课堂上,例如说情景教学、合作教学、分组学习等,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并不是所有教学法都能够实行“拿来主义”,我们需要依据自身的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性格特征,总结出适合当前教学环境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快速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总结

“以人为本”,主要就是提倡在日常教学中,要以學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在教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倡个性化学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工作者要基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探索、反思、总结出一条符合自身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促进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亮.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4):119+132.

[2]吴明华.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探研[J].成才之路,2017(33):25.

[3]赵艳丽.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7(15):62-63.

[4]南友锋.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9):179-180.

作者简介:占文倩,女(1988年—),江西鹰潭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研究方向:专门史。现任教于江西省鹰潭市鹰潭一中。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以人为本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