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我在路上

2019-09-10宋春生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1期
关键词:关爱心灵教师

宋春生

摘  要:要想所有学生对你多一分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爱是教育永恒的旋律,只有做到了敬业爱生,学生在老师眼中都是一块块闪光的璞玉。

关键词:教师;学生;关爱;心灵

如何把新理念貫彻到课堂中,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明天我们肩上有太多的责任。我从教已有10年了,这10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质量是教师的身份证,我始终抱着一个最朴素的观念,那就是不放弃一个潜能生。说实话,教书有甜也有苦。当看到孩子们获取知识后脸上所绽放的笑容时,甜便在心头滋生,心中便有了一种踏实的欢快;当面对潜能生“启而不发,发而无功”的窘况时,一种揪心的懊恼便堆满眉头。苦,酸酸的苦,一切尽在不言中。

至今我清晰地记得,那是2011年我带四丙班的语文,全班52人,其中就有8个潜能生。马某某语文只有十多分,刘某某二十多分,另几个也是如此。面对如此的成绩,我有一种窒息般的感觉。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严、严,我抓住这几个潜能生不放,给他们配备小老师,课堂上多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有进步及时鼓励,帮他们树立信心,与他们的家长随时沟通联系。教学中我一脸的严肃,严中不乏过激的行为。学生变得听话了,态度也端正了。期末考试奇迹出现了,这几个潜能生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都及格了,一个还达到了80分。欣喜之余,我发现学生看我的眼神是怯怯的,敬而远之,与我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心里挺纳闷,按理说,你进步了,心中应该感谢老师才对呀!

现在反思那时的教学行为,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缺少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认为他们只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老师没必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看学生。但值得欣喜的是,这几个学生的数学在升入五、六年级后,一直保持及格以上的水平,也算是对我愧疚的心灵的一种慰藉。孩子接受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人格完善的过程。老师给予他们的不仅是知识,还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学习差,这不是学生的错。我们有些老师眼中只有优生,对差生弃而不顾,听之任之,导致他们不能及时的获取知识,使他们丧失了学习的信心,逐渐步入了低能的行列,成了学习上的孤儿。

2014年我接手了五年级丙班,这个班共有50人,全部来自不同的村小,学生的素质高低不一,语文10到30分左右的就有五人。其中有一个最惹人注目,她叫马某某,怯怯的眼神,不太爱与他人合群。编班时,我把成绩差的学生全部编在前面,他们的同桌是班上成绩最好的。有一次,班长向我报告,说郑某某把大便拉在裤子里了。我一听,肺都气炸了,读五年级了,这点自理能力就没有吗?我匆匆赶往教室,一进门一股臭气便扑鼻而来,看到学生有的用手捂着鼻子,有的一脸鄙夷之色。而郑贤芳一脸的惶恐,一脸的泪水。面对此情此景,我的心渐渐的平静了。作为一名教师,学生的班主任,教师的责任感袭上我的心头。我没有责备她,我马上派几名女生带她去寝室,让学生借裤子让她换上。事后,我找她询问,才知道那天她拉肚子,上课时又不敢请假。我了解情况后,和颜悦色的告诉她,以后有了这样特殊的事情,你尽管大胆的向老师请假,老师和父母一样,一定会准假的。她听后,愉快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我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们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弱小的、成绩差的同学我们该怎么办?二是当一个同学遇到了突发的,难为情的事情后,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积极发言交流,说出了许多感人的做法。那几个掩着鼻子,露出鄙夷之色的学生也都站起来承认错误,并请她原谅。郑某某同学脸上泛起了两朵红晕,脸上第一次绽开了笑容。

通过那件事后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都主动帮助那些差一些的同学。课堂上,我始终把象她那样的学生放在心中,让他们多思考,多交流。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一点小小的进步,使他们获得了一种满足、一种成功的喜悦。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同学、老师身上获得了一种信任,得到了集体的温暖。每次上课我总是提前进教室,到学生中间走走,问一问他们的生活、学习。课堂上,我一改往日的严肃,用一种激情去引导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学习差的学生也爱提问题了,举手的次数也多了。郑某某同学在期中考试中,她的语文成绩由原来的20几分上升到了84分,其他的两名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来了解人。”要想所有学生对你多一分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渴望,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爱是教育永恒的旋律,只有做到了敬业爱生,学生在老师眼中都是一块块闪光的璞玉。

因人施教,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蓦然回首,你会发现“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参考文献

[1]  康·德·乌申斯基.《人的教育对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8)。

[2]  袁振国.《当代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修正版。

猜你喜欢

关爱心灵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秋天在哪里
宁波旦可韵服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美育教师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