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群建设背景下的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9-10王丹丹

职业时空 2019年6期
关键词:空乘专业专业群实习

王丹丹

摘要:在“职教20条”的政策背景下和研究国际和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下,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空乘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其学生及教学管理两方面的人才培养现状,并充分借鉴职业院校的专业群建设思路,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三个不同学习阶段,分别给出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建议,以期为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提高空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空乘专业;人才培养;专业群;“N+”实习;跨专业教学模块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1.国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启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活动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四种比较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将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结合;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建立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加拿大、美国的CBE模式,又被称为“能力本位教学模式”,教学目标的基点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需的全部综合能力;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其“一元”为学校,另“一元”是企业,是一种将学校和企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2]。通过研究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获悉课程教学体系的职业指向性和灵活性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元化的产学合作方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2.国内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充分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基础上,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按照人才培养的过程来进行分类,这些模式可分为: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经历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办学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的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根据市场所需的专业人才为培养目标来组织教学及实习活动;双证书制人才培养模式,指学生不仅需要完成专业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应获得与专业相衔接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上述梳理可知,国内高等职业教育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已经开始重视就业因素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在现阶段的实践过程中,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基本处于“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的浅层阶段,职业教育的多元产学特点没能得到展现,企业和行业的在职业教育中的潜力尚待挖掘。另外,部分职业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仍有诸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体系的职业指向性不强、灵活性不够,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二)专业群建设的政策背景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职教20条”),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个方面共20项政策举措。其中明确指出,预计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3]等。随后,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发布的《河北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结合河北省职业教育现状提出,要初步建成4所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和30个高水平专业(群),校企协同育人水平显著提高等目标。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学院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迅速制定专业调整方案,加快推进专业整合和专业群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及资源配置,并于2019年组建了以学院特色专业为龙头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充分融合各相关专业,强化资源整合与共享,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学生现状

1.对未来职业定位模糊,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普通本科院校连年扩招,高职院校生源不均衡,致使院校在招收空乘专业学生时,并未完全参照空乘行业普遍要求进行面试录取。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在选择报考空乘专业之前,没能结合自身条件充分考虑,甚至抱有虚荣心,认为空乘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从而盲目地踏入了空乘专业。最终,一些学生在面对高要求、高竞争的空乘岗位就业中明显信心不足,对于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定位模糊,不愿付出时间和精力,对专业课程兴趣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2.实操技能欠缺,与就业岗位要求相距甚远。目前,中国民用航空业正处于极速发展和扩张阶段,行业相关知识、操作技能要求等更新迭代迅速,但各大航空公司的培训课程、资料等均属于严格保密范畴,教师在获取行業领域的最新知识时困难较大。另外,空中乘务属于高端服务行业领域,企业为提升旅客的感知度和满意度,在校学生几乎无法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深度的体验和学习,大部分课程只能在课堂上完成,缺乏实际职业体验。实训条件、地点受限、教学内容更新程度受限,导致学生欠缺实际操作技能,与就业岗位的要求相距甚远。

3.民用航空领域就业人数增长乏力。空乘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通道相对较窄,主要为国内外的各大航空公司。而航空公司的招聘渠道相对广泛,除各类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学生外,还包含社会招聘人员,及其他各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学生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另外,空乘行业对个人形象、气质及特长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专业优势在竞争中变得愈发不明显。因此,虽然近几年学院空乘专业的招生人数呈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民用航空领域学生就业人数的增长却略显乏力。

(二)教学管理现状

1.专业建设。学院的空中乘务专业隶属于旅游管理系,成立于2004年(原为航空服务),至今已有15年的办学历程,是河北省内较早开始进行高端服务类人才培养探索的专业。目前在校生共计260余人,已有学生进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河北航空公司等各大航空公司工作。学院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校内设有A380机型模拟舱、旅客候机大厅、值机柜台、英语听力室、形体训练室、音乐赏析室、茶艺实训室共计7个对口实训室。

2.师资情况。学院空乘专业专任教师共计10人,行政兼课教师2人,本专业设有订单班1个,有企业教师定期集中授课。师资队伍中副教授4人,具有双师资格证的教师9人,但大部分专任教师为其他专业经过学习培训转岗而来,真正具有民用航空业内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基本为零。

3.课程体系。空乘专业自设立以来,结合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术能力,经过多次课程体系的修订,形成了现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但整体缺乏民航业内职业体验类课程,同时理论课程相对占比较大,完全模拟实际工作情景的实操类课程较少。

4.校企合作。目前空乘专业订单班的校企合作单位均为空乘类培训企业,采用“2+1”的传统模式,即在学校内学习2年,在校外实习地点实习或培训1年,但合作仍处于共同培养学生的浅层阶段,没有在资源共享、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层合作。空乘专业普通班则无法使用或享受校企合作的资源,浅层次的合作关系不能充分发挥优势,惠利全部学生。

三、空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议

截至目前,从学院及其他各大职业院校空乘专业就业情况看,真正从事机上服务工作的学生依然占少数,大部分转而进入比较相近的岗位,如机场地勤、高级酒店服务、高速铁路乘务等。四个专业方向的共同特点为,都属于高端服务性质的行业,都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如形象设计、形体训练、英语、心理学、社交礼仪等素质培养类课程就变得十分必要。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专业群建设思路及空乘专业实际,特提出以下跨专业进行空乘专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职业认知、素质培养类课程先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本阶段为学生学习的第一阶段。学生入学之初,学校首先要对其进行职业认知教育,使学生充分了解民用航空业,充分了解空乘岗位对于学生自身素质及技能的要求,使学生能在学习即将开始之际对职业定位有所了解,找到成长方向,从而获得更强的学习动力。进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类、素质类知识及技能。要求学生必须在校完成空中乘务专业的基础素养课程,包括熟练掌握空乘人员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项技能,并具有其他高端服务类岗位所共同需要的形象管理能力、英语交流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有效沟通能力,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等,以此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4],为学生日后的实训、实习打好基础。

(二)采用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职业交替式“N+”实习新模式,校企协作育人,使学生明晰职业定位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采用“N+”的灵活实习方式,为学生学习的第二阶段。“N+”为进行实习的多个场所和不同时间,可根据学生情况不同来调整周期。将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尤其注重让学生去相近行业和不同企业进行参观、模拟或顶岗实习。

本阶段将打破专业壁垒,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空中乘务、机场地勤、高铁乘务、酒店管理等相近行业。地点以上述四個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为主,通过参观、轮岗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可以更好的接触社会,直面未来职场,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感性认知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最终,依据轮岗后的感知并结合自身条件及就业意愿,选定1-2个岗位进行企业教学实习,校企协同育人,使学生在就业目标岗位上进行系统的体验、训练和实操。

(三)充分借鉴专业群建设思路,利用旅游管理专业群资源优势,设置跨专业教学模块,学生自选模块进行提升

充分借鉴专业群建设思路,深入分析四个专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共性与差异性,校企合作,共同整合,开发具有岗位针对性的不同专业方向的“模块化”课程,再以“模块”实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和知识、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从毕业到就业架起桥梁。

充分利用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群的资源优势,与专业群中同属高端服务类专业实现底层公共课程、素质课程共享,中层核心课程分立,高层“职业化”“模块化”课程互选,使学生既有专业群知识、技能的共性,又具备不同专业的职业特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迁移能力,提高空乘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并能更有效的利用旅游管理专业群在拓展新专业方面的集群优势[5]。

本阶段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第三阶段。学生经过“N+”模式的企业教学实习后,更清晰的认识自身的差距,了解自己的优势,重回学校后,结合特长、兴趣及前期实践的直观体验等,合理的选择性质相似且适合自己的专业,在本阶段自选“模块”课程进行学习提高[6]。其目的在于避免学生对于无效或无兴趣的课程的学习,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变,完成校园到社会鸿沟的跨越。

(四)结语

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发布,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同时加强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推动校企加深协作的信号在不断增强。文章试图在上述政策背景下,充分分析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基础上,结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空乘专业实际,探讨一种空乘专业的跨专业、“模块化”的新型培养模式: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职业认知及素质课程的学习,全面提升整体素养;通过第二阶段的“N+”的灵活实习形式,获得目标岗位的系统训练;最终自选第三阶段的“模块化”专业课程,进行有岗位针对性的提高。以期通过上述方式,提高空乘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并试图引发对高职教育建立“职业化、灵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东娅,李剑富,邓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1):30-34.

[2]  陈瑚.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

[3]  张蕾.产教融合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转型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9.

[4]  郭雅萌.高等职业教育空乘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5]  强伟纲.对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3(21):30-32.

[6]  曹国红.跨专业培养动车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13-15.

猜你喜欢

空乘专业专业群实习
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
基于地方产业结构的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
浅谈校企合作对毕业生实习的重要性
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实践与体会
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专业群建设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发展的探讨
空乘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作用及方法
岗位群关照下的空乘专业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探讨
对本科层次空乘专业建设发展的讨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民航乘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