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2019-09-10陈海明

高教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研究现状

陈海明

摘  要:本研究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为数据来源,以“媒介素养教育”为主题,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成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对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目标、策略等内容进行成果梳理,对未来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体、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06-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inese Knowledge Resources Database and the theme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combs the concepts, objectives and strategie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nd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and research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Methods, research contents and other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words: media literacy;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research status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随着电影和广播等各种新兴媒体的发展,低俗文化和各种娱乐活动逐渐成为了欧美文化的主流。为了保护传统的“高级文化”,英国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通过媒介教育鼓励学生“认清并抵制”大众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随后,媒介素养教育在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開始于1997年卜卫教授的《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研究至今,我国虽说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发展只有20多年,与西方国家发展程度相比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所发表的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作为研究数据,对论文数量、发表年度、文献作者、研究资助等选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当前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内容做一简单综述,为后期的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数据的选择: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重要国内外会议论文数据库等,是目前我国最大、最全、连续动态更新的期刊全文库。因此,本研究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下文简称“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媒介素养教育”为题名进行检索,截止2018年4月30日,共得到相关文献4658篇,剔除报纸97篇、国内会议67篇,最后得到文献4494篇。其中,期刊论文3639篇,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共855篇。

2.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

3. 研究工具:EXCEL统计软件

三、研究结果

(一)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定量描述

1. 文献发表年度分析

我国学者对“媒介素养教育”或“媒介教育”进行研究最早见于1997年。21年来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数量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

期间有三个关键的时间点,分别是2000年、2007年和2012年。我们发现,这些发展变化与社会的媒介发展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当前我国用户使用最为广泛的三大社交媒介平台:QQ、微博、微信。QQ产生于1999年,当年11月QQ用户注册数就突破6万,至2000年4月,用户数首次突破了十万大关;微博源自于美国的twitter,2007年中国第一家带有微博色彩的网站问世,至2009年新浪微博的发布,微博成为了世界上最流行的词汇。至2012年第三季度,腾讯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07亿,微博成为中国网民上网的主要活动之一。微信于2011年1月发布1.0测试版,至4月底,腾讯微信已经获得了四五百万的注册用户,2012年3月,微信用户数就突破了1亿大关。可见,媒介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每一次新媒介的出现都会引起媒介领域的变革。

2. 文献作者分析

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作者。

在“高产”的学者中,张舒予发表的30篇论文中,有27篇是合著的,合著比例占90%;陈晓慧13篇论文都是合著,合著比例占100%;张新明9篇论文都是合著,也占100%,蔡琪9篇论文中有5篇是合著,占55.6%,董小玉和张洁分别发表的8篇论文中都有8篇是合著,占88.9%。也就是说,10个高产学者中,有6个学者以合著方式发表的论文都超过50%,可见高产的学者都比较注重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

3. 文献研究获得资助分析

文献获得基金资助,在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基金资助机构对论文所在课题项目的重视和支持。一般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等政府部门,也有各种的基金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会提供基金对项目进行资助。我们截取对媒介素养教育基金资助的前10位项目进行分析,发现其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212篇,其中,国家基金项目发表的论文有107篇,占50.5%。可见国家对于该课题的研究是非常重视的。

4. 文献研究所属领域分析

在所有的研究成果中,属于新闻传播和教育领域共占66.77%,说明其他专业领域也开始涉及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思考,但比重仍然比较小。

5. 研究方法分析

实证调查是作为科学研究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笔者以“媒介素养教育”并含“调查”为题,在中国知网进行查询,结果显示,有27篇期刊论文。最早采用实证方法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是郑智斌、樊国宝等人(2005)以江西省安西镇的农民为调查对象,了解他们的媒介生活,积极推行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1]。随后,谢小红(2006),章洁、方建移(2007)也从传媒的角度去进行实证研究。生奇志、展成(2009)开始了把调查对象引入到以高校大学生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进行研究,随后学者就开始了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证调查研究,如许梅、赵雪云(2009)、张雪黎、邓旭华(2009)、楚霖(2010)、林三芳(2012)、徐一帆(2013)、曹正勇(2015)等学者分别以河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上海市、贵州省等大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总体上来看,目前媒介素养教育的定量研究比例还很小,而且调查对象也比较窄,基本以大学生、青少年为主。

(二)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内容分析

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研究相对较晚。1997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卜卫教授在《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从此拉开了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序幕。但由于在90年代末我国的媒介发展还比较慢,因此,该领域的研究一直没成规模。一直到2005年,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一定程度促使了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思考和研究。由于互联网以及各种媒介的兴起,对新闻媒体领域的冲击最为直接,因此最初参与研究的学者主要来自于新闻传播领域。但是随着媒介受众的急剧扩大,大学生成为了使用各种社交媒介的重要人群,因此,关于大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媒介,以及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道德规范问题,也引起了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思考。鉴于目前可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因此笔者在所有研究成果中选取了“被引量”和“下载量”最多的50篇成果进行研究,试图围绕该领域研究的四大方向(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与价值的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比较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与路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后来学者的研究提供一些指导意见。

1. 媒介素养教育概念的研究成果概述:1997年,卜卫教授在他的著作中提出,纵使各国对媒介教育的概念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各国的研究者仍然从各国的教育状况出发,解释媒介教育的内容,从而去实施媒介教育的特定目标。因此,我们国家也应该根据我们的教育情况来认识和理解媒介素养教育。[2]随后,我国学者就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研究。如2005年,郭毅提出要从课程、媒介研究、媒介素养、教育结果以及媒介批判能力等5个方面理解“媒介教育”[3]。

2. 媒介素养教育目标的研究成果概述:虽然各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理解不完全一致,但在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上,各国的主流观点还是一样的,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也应该遵循世界主流观点,同时也应具有我国的特点。田丽君,陈莉娟认为,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应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并确立[4]。卢楠楠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角度,提出媒介素养教育的总目标、亚目标和三级目标的三级目标体系[5]。王洪国提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目标应该具有原创性和自主性[6]。

3. 媒介素养教育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概述:我国关于媒介素养教育领域的研究开始比较晚。我们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善于通过与外界的横向比较来进一步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在媒介素养教育比较研究内容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和学习,二是与我国港澳地区间的比较。董烈波在对欧美各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状况作了分析梳理后,得出结论,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媒介理解能力和媒介参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美国在这一方面是实用主义者,他们的重点只是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采取措施避免不良媒介的影响。加拿大是一种主动的素质教育,他们更强调要理解和欣赏媒介。因此,我们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要教会受众懂得欣赏媒介,理解媒介。[7]张梅对两岸媒介素养教育进行了比较,认为大陆对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研究范围更广,政府部门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态度更为积极,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对象是青少年;而台湾地区则在研究深度方面更优,社会团体参与的力度更大,教育对象延伸至社会的其他群体[8]。

4. 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研究概述: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和路径研究,应该是众多研究学者研究的归宿,旨在找到有针对性的方法,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学者就指出了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本停留在对国外文献的追朔和引用上的不足,提出我们不仅要继续研究其内涵,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我们本土的实际,寻求有效的方法和策略[9]。生奇志,展成以我国某“985”高校学生为对象,通过对他们媒介素养状况的调查,提出我国高校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培训该领域的专业教师,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增加大学生参与媒介实践的机会,强化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网络,进而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10]。李德刚,何玉认为我国本土的媒介素养理论框架还没有搭建完善,因此,我们应该全方位地营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条件,比如学校在没有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在正式课程里渗透媒介素养的思维和内容;媒体应该建立专门的媒介素养网站,作为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基地;最后,家庭成员对媒介素养的正确认识,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对媒介的使用态度[11]。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文献的定量描述和内容分析,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国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研究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我们对该领域的研究起点比较晚,而且近几年媒介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特点,因此,也给该领域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提供了很多研究的课题。

1. 媒介素养教育主体范围可以扩大。从这么多的文献成果来看,我们发现大部分的成果基本是以大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偶尔可见一些以特殊人群为对象的文献。但我们知道,媒介的使用者不仅仅只是学生,应该说,媒介的使用受众应该更为广泛。比如中青年,甚至老年人也是媒介使用者。他们对媒介的认识和运用,对媒介信息的理解和批评,都需要通过一定手段或措施来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能力。

2. 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广度可以提升。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者主要来自于传媒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因此,研究内容也在某种程度受制于这些专业。媒介素养其实也包含管理学、心理学、社會学、法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媒介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视角多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层次。

3. 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方法可以更科学。一般而言,学者进行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种。由于国外在该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比我国时间更长,经验更丰富,体系更为完备,因此,短短的20多年的研究发展中,我国学者大多都采用了理论研究,成果主要的是对国外结论的引用和评述等。同时也由于该领域在开展实践研究中难以设计客观科学的调查方案,以至于实践性成果不多,即使开展实践活动,设计方案也有待提升。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学者可以更多地思考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开展有效的实践研究。

这些都是未来我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要深入的方面。本研究提出以广州地区高校大学生手机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为基础,探讨自媒体视阈下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路径,希望能在这些方面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郑智斌,樊国宝.论农村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基于安西镇调查的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158-162.

[2]卜卫.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7(01):29-33.

[3]郭毅.中国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建构探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96-100.

[4]田丽君,陈莉娟.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体系及实施策略探究[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08):39-41.

[5]卢楠楠.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建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09):88-95

[6]王洪国.探源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的目标和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08):15-16.

[7]董烈波.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35-139.

[8]张梅.两岸媒介素养教育比较[J].东南传播,2007(06):43-44.

[9]王铟,李伟,李燕红.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06(06):27-30.

[10]生奇志,展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1):66-70

[11]李德刚,何玉.新媒介素养:参与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的转向[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12):39-40.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研究现状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浅析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建构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