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我们都是这么死磕出来的

2019-09-10周云龙

女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数学公式堂叔蚊帐

周云龙

朋友圈有人晒出一张图,最常见的街头一景:母亲骑着电动车,后面坐着女儿。可是图片有个出人意外的亮点,妈妈的后背上贴了半张A4纸,上面的内容隐约可见: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在上学(上培训班?放学?)的途中,孩子还在利用碎片时间做功课。

有人手动点赞,有人感慨“太拼了”,有人心疼孩子的负担,有人说,这张“背贴”图片能拿国际摄影金奖。我也被母女的创意逗乐了,想到几句拆散的古诗:慈母,身上衣;临行,密密缝(记)。其实,走着背课本默单词早有人干过,躺着看公式想题目的事情,也有人试过。数学家陈景润早年有段佳话流传甚广,去食堂吃饭,他边走边琢磨问题,走着走着,撞上一棵大树。不过,像这对母女的个性操作,这么富有仪式感,还是第一次见到。

想当年,我在附近镇上读高中。小学、初中都是在村里读的,英语到初中最后一年才简单接触了一点,而英语老师只是一位刚刚高考落榜的学生,他勉強让我们认全了26个字母,分清了和汉语拼音的区别。中考时,英语总分60,题目基本看不懂,幸好有ABCD四个选项,随便勾了一通,最后得分17,在我们村上那所初级联中,居然名列前茅。镇上读高中后,知道自己的差距之大,决定迎头赶上,而我所做的努力,就是挤出所有边角料时间,背单词背语法背课文。——那些年,我们是“背多分”的忠实粉丝。

读高中时,每周可以回家一次,单程五六公里,我一般都是步行,正好带着语文、英语课本上路。许多个早晨,天不亮就起床返校,等到天亮了,我已经从乡间泥路一步一步走到镇际砂石公路,然后边走边读边背,脚不停,嘴不停,脑不停。英语读累了,换语文,语文读累了,再切换回英语……论边走边背的艰辛历程,我是当之无愧的前辈。

某年暑假的某一天,父亲从外面回来,又兴冲冲地给我推介一项新技巧:本村一位堂叔,恢复高考时,顺利考取省城的名牌大学。据说,他在村里复习迎考时,曾经把定理、公式都贴在蚊帐里,睡在铺上可以看,可以背,而且不会遭到蚊虫干扰,一举多得。父亲说得眼睛发亮,我听得脑洞大开,当场就模仿制作起来,在我床上那顶多处缝补的蚊帐里,贴上了定理、公式。从此,一睁开眼,它们就扑面而来,一闭上眼,我就开始浮想联翩,念念有词。在躺着的“自习课”里,我每次都跟自己死磕,眼睛一会儿睁,一会儿闭,自己不断考问自己。

许多年之后,问起堂叔当年复习的那个细节,他淡然一笑,说他贴的是两大张数学公式,不是贴在蚊帐里,而是贴在墙上;坐在床上,就可以方便地看上几眼。可能父亲听岔了,倒是促成我们的“墙贴”有了创新,那是“帐贴”了。

猜你喜欢

数学公式堂叔蚊帐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戒烟
挂蚊帐
小蚊帐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数学公式识别
为什么蚊帐都是白色的
恼人的蚊帐
活用数学公式 优化数学课堂
减肥年代的饥饿记忆
巧拼火柴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