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爨新风看书红

2019-09-10陈沫吾

现代艺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有缘书法艺术书法

陈沫吾

我知晓王书红的书法和认识王书红其人,还是近三年之内的事,他带有浓厚的“二爨”风格的书法创作,常常在有关展赛或作品集(册)中吸引我的眼球。近距离接触还是缘于成都市文联组织有关艺术家到河南采风写生,我与他都是其中的队员。从与他的交谈中,我才知道他是山西长治人,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后来到成都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的时间了,他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山西长治农村,自幼受父亲的影响,为乡里左邻右舍的红白喜事书写联对,常常得到夸赞,从此就酷喜上了书法艺术,来到成都发展后,又有缘得益于舒炯、刘云泉两位先生的面授指导,长期通过致力于汉魏碑版书法的浸淫,尤其是对《郑文公碑》《张猛龙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嵩高灵庙碑》《姚伯多造像碑》以及诸多北魏造像墓志等的深入临习与研究,又喜爱从那些民间的书写石刻或不被人关注的书写元素中汲取捕捉创作营养和生发创作灵感。书红君为人十分低调,对人也十分谦逊,总是给人一种冷静不外露、爱思而善行的外表形象,从此就让我彻底地记住了他。

书红君虽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和成都市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同时也兼任山西长治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但他从不拿着这些虚无缥缈的头衔到处去凑热闹,而是静静地研习着他喜爱的碑帖。

书红君顶替父亲在企业工作多年,自派駐成都办事处工作后,他充分抓住业余时间,刻苦研习书法,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和实践中,已取得了世人关注的显著成绩。他的书法已多次参加全国或省市的各类展出并获奖,作品也被收录到许多的专业画册中,为四川省和成都地区的书法艺术事业争得了荣誉,做出了奉献,这令我十分感动。

“二爨”字体在中国汉字的演进史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由隶书演变成楷书衔接间的重要过渡书体,堪称汉字演化过程中的“活化石”。但因种种历史的原因,“二爨”书体以及由其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却淹没于历史烟云之中,也长期不为人所知晓肯定。直至清乾隆年间二爨碑的出土面世,二爨体字和爨体书法才真正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也成为近现代乃至当代以来书法界研究学习的重要对象。王书红于“爨体书法”上的深入研究与勤奋实践,融贯隶篆、《张迁》《礼器》、各种墓志铭等诸体碑帖元素于一炉,以及他“由爨入印”的现代艺术视角的转换,无疑为“爨体书法”在当代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意义是十分深远重要,也值得肯定。虽然受益于“二爨”的书家不乏其人,如沈曾植、秦萼生、郭子绪、刘云泉、郭伟等都是。但欣赏王书红的书法新作,其古朴奇拙、凝重浑厚、绵里藏针、屈曲烂漫的书法墨迹,十分令人赏心悦目。书红君出生于异地他乡的山西长治,哪儿民风淳朴、历史悠久,也是当代文学家赵树理的故乡,书红君崇尚翰墨丹青,从小就迷恋上临帖习字。他早年学习书法未讲什么套路,完全遵循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一腔热血勤洒书坛,对书法艺术有着“衣带渐宽终不悔”般的虔诚与执着,所以他才能做到几十年来临池不辍,孜孜以求、苦苦追寻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我看过他朝临暮写汉隶、魏晋碑刻尤其是二爨碑、嵩高灵庙碑、姚伯多造像碑等下过的一番苦功夫。目前,我从他展示出来的创作作品看,我以为王书红的书法艺术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内涵古朴、外象雄浑。王书红出生偏远的农村,淳朴的乡风民俗涵养了他笃诚执着、刚毅勤奋的性格气质,他更以不急不躁的惊人毅力和敏锐犀利的艺术洞察力与感悟力,晨研夕练,超越自我,从而成就了他特有的一种不激不厉的儒雅正大的人生气象格局,也奠定了他今日朴茂厚重、风骨遒劲的自家书法艺术风貌。二是造型奇崛、结体灵动。他笔下的字结体秀拙,造型奇崛野逸,有意无意间吸收了大篆散氏盘的一些布局审美要素,犹如春天般的山花开放,烂漫而各呈姿色,令人赏心悦目、大加赞赏;他去俗存雅,取法民间,放眼全局,用笔劲健,犹如一位长者在循规周易太极的哲学思想中玩推手,其一招一式,淡定从容,收放有度,不脱泥带水,自信满满;他下笔线条活泼灵动,洒脱利落,质感浑厚,线向出其不意,大胆地将北碑刻石的方笔掺入行草书屈曲的笔意,既表现出了线条的力度感,又夯实了线条的灵动性,打破了石刻文字的僵化呆板,这正秉承了透过刀法看笔法的学书理念。三是不循常规、敢想敢为。

艺高独持偏见,胆大一意孤行,这是我衡量一个艺术家的评判标尺。书红君在面对大谈特谈创新的时局下,他敢于不操正步,剑出偏锋,掘开千百年来未被重视的二爨一类的带有强烈的民间质朴的深厚文化积淀,打破历朝历代形成的固有习书创作范式,在临习中思考,在博采中化合,在敬畏传统中选择找准自我,其勇气之佳,眼光之独到,终于形成了他形散神凝、乱石铺街的创作格局。他遨游于传统中并从中汲取足够的营养,并能用自己一双慧眼鉴别并大胆放弃一些过多无用的历史包袱,而是把有用的元素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在广泛涉猎汉魏碑帖和民间素材的基础上,将突破点和主要精力放在了隶楷之变的重要衔接阶段——东晋“二爨”这两通名碑上。经过他一番的临习汲取、参考借鉴、磨砺升华之后,他笔下的“二爨”结体与笔法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与变化,写出了自己的内涵气度与精神风貌,活化了“二爨”在当代书坛创作上的形态,得到了书界同仁的普遍认可与点赞。

书红君在书法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他归结于一个“缘”字。他说自己天生任性古怪,写字不随大流,虽然出生在遥远的山西长治农村,但似乎冥冥之中就与四川有缘、与成都有缘、与恩师舒炯和刘云泉有缘,与蜀中书道同仁们有缘,就是这个“缘”字成就自己的今天。其实在我看来,真正成就他今天的是他是一个有思想见识、有勤奋践行、有化古思变的人。

在书法创作之余,书红君偶尔也会信笔涂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以书入印”的篆刻创作,令我十分叹服。他将“二爨”书法与汉砖、瓦当文字的巧妙融合,运用到自己的篆刻创作之中,既达到了速成,又显示出了一番别有意趣。他的篆刻作品自然生动,也彰显出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就难于是否有悟性、是否有独立的思想表达,世界上凡是有作为的艺术家绝对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老师的点拨中我行我素地忘我前行,不断地从自我否定中创建新的高度。我相信,处于这个浮躁的时代,书坛虽然鱼龙混杂、乱象连连,但书红君一定会秉持他一贯的淡定从容、谦逊自信的习书理念,其艺术创作会愈走愈远,艺术境界也会愈来愈高。

猜你喜欢

有缘书法艺术书法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缘而来,无缘而去
诗书画苑
有缘无缘
书法等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图说书法(三十九)
你和哪个明星是一对儿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