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流宛转绕芳甸笔墨翻飞酝华章

2019-09-10齐玉新

现代艺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篆隶江流草书

齐玉新

何江流师承蜀中大家何应辉先生,初以隶书见长,曾在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中崭露头角,继而潜心于草书,今天已颇具其貌。在前些年展览体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书法家们在创作上表现得都很急躁,正因为如此却使得一些很有才情的书法家成为了展览的工具,以致于迷失了自我创作抒情的方向。而能够耐得住寂寞,坚守传统,不受时风所影响并走到今天的青年书法家,已为数不多,江流正是其中一位。

行草书创作作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主流品种,已经形成了千军万马拥挤独木桥的局面,历史上的任何一家一派乃至任何史料几乎都被翻了一遍。在这样的情势下,与其一拥而上不如退而招兵买马,在坚守自我的同时,不断地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对比江流多年来的草书作品,线条的质感不断增强,用笔的变化也日臻丰富,这正是他坚持每天临帖三四个小时的成果,这也是一个量的积过程。时代给80后太多的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在许多青年书法家惮于生计的时候,这一种坚守显得殊为不易。

江流的草书学习之路不同寻常!他早年学习剑走偏锋的张瑞图,深得其奇逸峻峭之势,继而浸淫于王铎、傅山、黄道周等其他明清调,进而上溯到宋及唐人张旭、怀素,最终回归二王以探究其源。与此同时,他充分认识到线质是大草创作的核心内涵,傅山讲“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钟王之不可测处,全得自阿堵!”草书何尝不是如此!因而,江流于篆隶用功尤勤,金文、汉篆、汉碑、摩崖……多方化取,这也是他的老师何应辉先生所要求的基本功——篆隶必须作为日课。他的大草气势连绵、体势飞动,线条连绵映带,通过使转、绞转和顿挫的运用,线条流畅而又曲折,跌宕而又摇曳生姿,展现出他对用笔的丰富、结构的错落、章法构成的控制和理解能力,常令人有酣畅淋漓、引人入胜之感。我想,在他温文尔雅的外表下,他对艺术、对生活是极具情怀的,胸中有激情,笔下出乾坤!

显然,我们能够看出对于大草的继承与发扬,江流有他独到的见解。他甘于寂寞,能批判性地面对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并不断地修正自己,没有拘泥于某家技法而泥古不化,随着取法对象的不同,他对大草的理解也日趋成熟。能真正做到植根于传统,并不断地探索,孜孜不倦地追求心中的大草家园。关注时风而不跟风,坚守传统不动摇而有所取舍,这正是江流难能可贵之处!书法家既要有技法,更要有思想,這样才有可能不断地向更高的境界攀升。多年的艰辛,换来了他今天阶段性的成果。他的用笔刚健挺拔,结字奇肆婀娜,时而宛转,时而酣畅,顿挫之中极富音律的节奏感,静心品味下又颇具文人气息。假以时日,江流定会有更大的突破!

我由衷地祝福江流早日进入他的草书理想王国,期待他今后更精彩的展现!

猜你喜欢

篆隶江流草书
傅山“碑学先声”的源起之说
傅山《杂记》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录清·孙枝芳诗(草书)
自作诗(草书)
城里婆婆“嫌弃”我
清·傅山论书句
录明?杨士奇诗(草书)
目 光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