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对 “一带一路”倡议认知的原因分析基于错误知觉理论

2019-09-10李艳壮

青年生活 2019年7期
关键词:认知一带一路印度

李艳壮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朋友圈”越来越大。但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广的重要地区——南亚地区,受到了来自印度的严重阻碍。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的邀请是始终保持犹豫不决,冷漠对待。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顺利进行。本文将以错误知觉理论为基础,从微观角度分析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冷漠的原因。

【关键词】:“一带一路” 印度  认知  错误知觉

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目前中国经济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挑战,从国内来说中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困难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阵痛。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从国际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逆全球化浪潮不断兴起,局部地区战争不断相关贸易国家内政动荡,再加上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都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顺利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有效地缓解外部市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动力。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相关沿线国家积极参与,但在南亚地区受到了印度的“冷漠”,企图阻止“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区推进。

一、知觉与错误知觉理论

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目前国际政治研究的主要流派都是从宏观角度分析,往往忽视政治心理学的微观角度。例如肯尼思 · 沃尔兹就明确认为,心理因素对于国际关系研究并无益处可言。现实社会中尽管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主体,但是依旧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因为只有人的参与才使得国际社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而“纯理性人”的国际社会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学派基于不同的视角,合理控制相关变量对国际政治进行了研究。

流派 机制、体制 代表人物

现实主义 结构、功能 肯尼思 ·沃尔兹

自由主义 制度 罗伯特 ·基欧汉

建构主义 文化 亚历山大 · 温特

知觉与错误知觉 知觉 罗伯特 ·杰维斯

战略心理 心理 尹继武

杰维斯改变传统的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对国际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由于国际社会的不确定性,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相关决策者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等多种因素的,很可能产生错误知觉,导致错误行为,使原本两个可以进行合作的国家发生冲突,将对方视为主要的战略敌手。

杰维斯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得出结论,错误知觉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是认知相符理论,在我们接受具体事物的信息时,会自觉与头脑中原有的认知相比较,但是个体会有保持原有认知的倾向,从而会排斥新的信息,对新的认知产生排斥或者是曲解,使原有的认知保持稳定。其二,誘发定势,人在理解新接受到的信息时会受到当前面临状况的影响。其三,错误的历史类比,个体在接受到新信息时会不自觉地与历史进行类比,进而容易导致错误的结论。从总体上讲,领导人产生的错误知觉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影响,即外在影响和本人的心理因素。外在主要是受到时间因素、信息的充分性、舆论导向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内在主要是来自于决策者自身,如决策能力、心理因素、文化背景等都会导致领导人错误知觉的产生。

二、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

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着复杂且相互对立的认知,社会各界以及官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也大相径庭,但绝大部分以负面认知为主,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度多方面都构成了威胁与挑战,印度应谨慎的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推进。通过对印度媒体、智库、官方文件以及群众舆论的深入研究发现,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主要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政治角度上讲,印度持有传统的地缘政治思维,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刻意的渲染,曲解战略意图。印度单方面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印度乃至南亚地区构成了战略威胁,对印度形成了战略包围将不利于印度大国地位的构建和影响力的提升。一直以来印度始终将南亚视为自己的“后院”。而“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推进却引发了印度的恐慌。印度研究员切拉尼(Brahm a Chellaney)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将会为中国在印度洋开拓一席之地,提升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以突破美国“亚太”战略的围堵,抵消印度天然的地理优势。库拉纳则认为印度应采取相关的针对性措施,防止中国在印度洋以及南亚地区构建“势力”范围,进而使印度的边缘化。

(二)从经济角度上讲,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存在彼此“对立”的认知。一方面企图获取“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又认为倡议的目的在于为中国谋私利。印度《经济时报》评论到,印度政府应重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合作项目,寻求合作发展经济。当然也有观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目的在于谋求私利,是为了破解“马六甲”困境。“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也将会对印度相关的经济战略产生冲击,因此印度应谨慎理性的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新加坡印裔研究员拉吉夫·拉詹·查特维迪认为,从经济维度上说“一路”的目标在于促进海上的贸易互通,推进港口合作和提升海上贸易水平,通过这样新型合作模式创新了中国投资进入其他国家的渠道,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印度国家海事基金会的曼汉兰博士也同样认为,“一路”倡议是将亚洲、非洲和欧洲联系起来,通过中国建设的港口将沿线的国家串接起来,连接南海、马六甲海峡,再穿过波斯湾、红海和地中海,最终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汇合。从而促进亚洲自贸区的发展和中国海外市场的扩大。

(三)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机制理解,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冷漠和不理睬也源于对倡议的相关机制认知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印度本身并不是“一带一路”倡议的主导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并没有体现关键性作用,对自身的认知不足,没有找到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应有的地位,过高的评估了自身的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由于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细节认知不充分,导致印度忽视了“一带一路”倡议所能带来的利益。与此同时,印度认为相关具体的细节是中国单方面制定的,印度没有责任和义务进行配合。印度纳塔拉杰(Geethanjali Nataraj)博士认为正是由于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细节认知不充分,对相关的机制和计划的内容理解不到位,才使得印度产生了冷漠和抵制的态度,因为印度无法准确的地判断“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对印度的相关战略和国际地位构成威胁。

三、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负面认知的原因分析

根据杰维斯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理论,分析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负面认知产生的原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高自大的大国心态。印度单方面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印度的地位模糊,积极参与以及配合中国在南亚地区进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有损印度的地区大国形象。20世纪中叶以来,印度对外政策的目标就在于追求大国地位,提升印度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随着中美博弈的不断攀升,印度对双方而言是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印度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在此种状况下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中并没有体现印度的重要作用,没能达到印度的理想状态,对此印度表示极为不满。印度认为,如果在此种情况下积极参与中国在南亚开展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有损印度的自尊心,也就意味着向外界证明,印度在南亚地区也将积极配合中国的大国战略,这与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显然是不符的。

(二)诱发定势,增强原有认知。由于中印之间一直存在边界冲突,双边关系跌宕起伏,一直以来印度始终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敌手。针对近几年中印之间的各种摩擦和冲突,诱发定势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中国同沿线国家开展相关合作,而中巴经济走廊穿过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克什米尔部分地区,导致印度的不满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2017年中印之间的“洞朗事件”更是加剧中印关系的恶化,2019年印巴的武装冲突中国的主张和平不偏不倚的言论也招致了印度的不满。同时几年来中国威胁论的不断渲染,印度媒体和学界不断提出中国“珍珠链”战略的威胁等,都进一步加强了印度对中国的历史认知,进一步加深了印度对中国的误解。因此在印度的决策层看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对中国的历史认知不一致,更愿意相信“一带一路”倡议是对印度的战略围堵。

(三)错误的历史类比。在处理现实的事件中,决策者往往会与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类比,进而做出看似正确的决策。但决策者往往是忽略了历史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历史类比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大体上是消极的,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类比与,20世纪60年代的中印战争是双边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最大的威胁者。与此同时,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西藏问题、核武器问题以及与巴基斯坦的关系等都对中印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几年来尽管中印关系发展迅速,但是基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印度对中国的信任感依旧没有增加,印度之所以没有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印度在歷史中对中国形成的不信任感。

(四)愿望与恐惧,印度的战略徘徊。杰维斯认为愿望与恐惧对知觉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两种情感产生不同的两种价值取向,可以解释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复杂认知。印度研究员沙亚姆·萨兰(Shyam Saran)认为,印度应积极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在相关领域和项目上发挥关键性作用,积极利用中国的资本、技术促进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印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恐惧的态度,2014 年,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约400 亿美元,2017 年的两国的贸易逆差约 500亿美元,在倡议提出的几年时间内,贸易逆差增长大约40%。对此印度即希望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升本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同时又具有抵制态度,不希望南亚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四、中国的应对之策

杰维斯认为知觉在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错误知觉将会产生错误的决策导致决策失误,印度之所以会对“一带一路”倡议冷漠和消极就在于印度对中国的错误知觉和认知。改变印度对中国的错误认知,提升双方的战略互信水平,打消印度对中国的戒备心理将有利于中印之间的合作,也将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地区的顺利推进,提升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两国尽管已经存在不可避免的历史纠葛,但两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合作,因此双方应不断深化相关合作实现共赢,在共赢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印度对中国固有的错误认知,进而转变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消极态度。其次要不断对外正式公布“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操作细节、原则、合作方式增强透明度,转变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冷漠态度,消除印度对该倡议的战略疑虑。最后要发挥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和运用多边合作机制,在多边框架下开展两国的合作。同时还要加强两国非官方的交往与合作,促进民间交往、党派交流、文化合作等改变印度民众对中国的错误认知,进而改变印度国内的舆论导向。与此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和构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对话合作机制,保证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正确性、全面性防止双方误判。

新时期中印关系对亚洲乃至是世界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印双方应不断加强合作,不断提升政治互信水平,打消彼此之间的战略疑虑。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大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印度的消极与冷漠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在推进中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改变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依旧面临重大挑战。在对待中印关系上,我们应积极主动,改变现状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美】肯尼斯·华尔兹著,信强译.国际政治理论[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

[2] 秦亚青.权力 ·制度  ·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尹继武.战略心理与国际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 罗会钧,刘培东.错误知觉下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我国的对策建议[J]. 聊城大学学报,2018,(6)

[5] 侯道琪.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其原因分析[J].黑河学刊,2019(1)

[6] 林民旺.印度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中国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5).

猜你喜欢

认知一带一路印度
如果可以去印度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最高警察
印度数字
印度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