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代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

2019-09-10邵晓华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社区体育

摘 要:国家将普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任务后,便颁布了一系列发育法规,“社区体育”一词也开始衍生和普及,并区别于学校型体育、家庭型体育等其他区域性体育。本文将从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入手,浅析一些社区体育中心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全民健身;社区体育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全民健身背景下星沙大学城体育场馆社会化互惠运营研究(XJK016CTW004)。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7-124-02

1社区体育的定义及新时代化

在研究社区体育之前,对此概念的清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解:

社区体育拆开来看就是社区和体育。体育的概念先不做解释,我们先详解下社区这个关键词。显然,社区一词体现了社区体育的范围限制。若按进行体育活动的一定范围来分,可大体分为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校园体育等。对比也体现出社区体育就是以街道辖区等为运动场所的体育活动。实际上,社区体育严格地定义是:社区体育是基层社区为场地范围,以其内的体育设施及环境资源等为物质基础,以社区全体成员为主要对象,使其参与并能满足其体育需求,并增进社区间感情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较之于家庭体育、校园体育,同样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这主要体现在社区体育的受限性大大减小,不同于在单位和学校等处进行体育活动。前往社区体育场所进行锻炼往往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会少很多,同条件下,家庭体育的场地限制和校园体育的时间限制便突显出来。因此,在强调自主性的当下,社区体育受限性小这一特点也将大放异彩。

据我国国情来看,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兀,再加上亚健康和青少年缺乏必要锻炼等现象普遍。社区体育的发展无疑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有效地赋予社区体育多元化和便民度,不仅能科学持续地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更是解决“养老不易” “宅文化”等社会矛盾的有效润滑剂。

2我国社区型体育建设历程

2.1自20世纪中期左右,随着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下来,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体育活动开始为人们重视。人们在闲暇时,开始寻找可能的时间和地点来进行健身锻炼,并且不再满足于在教育机构、健身房等健身设施。此时,社区健身便进入大家的生活。同样,我国社区体育的雏形顺应而生,但主要是以“群众体育”和“社会体育”等形式存在。

2.2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带动着民生发展。我国在城镇发展研究中发现了社区体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八十年代,社区体育发展正式拉开帷幕。随后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实施,更加确立了社区体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我国人民不仅开始依法享有锻炼身体的权利,更是在生活中切实满足着体育娱乐需求。

2.3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增长愈发迅速,人民在生活上的需求也急速扩张,各类娱乐活动层出不穷,而适宜的体育锻炼始终是人们闲散时光的娱乐首选。人们开始不单单满足于免费、单调的传统体育及常规场地,渐渐选择更丰富有趣、更强身健体的营利性体育项目。社区体育同样在向多样化、组织化、有偿化发展。优良的社区体育发展,无论是健身房、公共健身器材、步行专道等器材场地的健全,还是社区在举行广场舞、爬山赛、每日计步打卡等活动的举办上都应有尽有。这都体现着我国社区体育建设的成熟化和全面化。

3国外社区体育发展先例及可取之处

3.1起步较早

相对于我国的体育发展,国外一些国家的重视程度和发展力度是要领先于我国的。像美国、日本及一些西欧国家等,在20世纪30年代便开始了对社区体育的研究和建设。因此他们在符合自身国情民生的前提下构建了趋于完善的社区体育。我国虽然起步落后一些,但不应揠苗助长,应该从国家法规、政府政策与规划、辖区管理、民生需求等多方面推进,使其发展提速却不失稳态。

3.2设施建设完备

社区体育设施是实现社区体育的物质基础,它的多样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居民进行社区活动的体验感。一些发达国家在保障体育設施建设上往往是通过严格的规划方案和政府计划来实施。拿美国来说 :从大体上,美国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主要有两个特点,一为多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另为常与公园结合建设使用。但是很多州是允许政府同私人团体及个人来合作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再拿新加坡来说,他们的前总理李光耀在任时十分重视大众体育,策划并实施了一套金字塔结构的体育政策。对于体育设施的建设,他们有着硬性的基本要求:首先每20万人左右的社区就必须配备一个社区健身中心,健身中心应包含:一条跑道和一个运动场,一个游泳中心,一个多用途室内体育馆,一个健身中心,一个户外健身站点,一个有氧运动影音室及会议室和办公室来供居民使用。而这些体育场所所具备的体育活动功能也是多种多样,来尽可能满足居民各项体育需求。我国人口基数是相当庞大的,体育设施建设的压力更是巨大,即使在有政府拨款、体彩捐助、公私合营等有利条件下,我国体育施设在数量和功能上都远不及当下国民的需求。因此如何以国外优秀案例为标杆,去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特色的建设模式才是当务之急。

3.3政府的政策规划和积极宣传

体育的发展宛如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同样需要每个国家的政策牵引与宣传引导。联合国对社区体育的建设有这两项标准 :一是国家的政策,二是人民的参与。这体现了国家的领导作用。像美国,自1979年开始,每十年更新的“健康公民”计划中都会明确总目标、分目标、子目标等详尽清晰的公民健身计划内容。美国在2010年12月2日也及时推出了第四次公民健康计划“健康公民2020”,更科学全面地立足过去及当下数据来规划了未来十年发展目标。我国在社区体育发展上虽然研究较晚,但目前国家也极为重视全民健身战略问题。政府于2015年领导制定的“健康公民2030”规划纲要便是推进我国接下来15年国民健康工作的行动纲领,这体现了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发展思想,积极运用科学的理念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还有一点,我国一直以来在竞技体育上及“金牌体育”等的倾斜虽有效让我国在众多赛事上获得强大地位,但其背后的长期经济和思想影响是深刻的,如何以新的思路去进行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进行大众体育持续发展的难点。

4浅谈如何有效促进我国社区体育发展

4.1强化政府指导作用

社區体育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这对一个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是有较高的要求的。而我国在高增速发展的背景下规划城市时,往往居住区容纳能力、建筑密度、绿化程度等设施硬性规定时,却忽略了健身设施的数量、可用率等的建设。国家并非没有设立关于居民区建设的体育设施的法律法规,但对于这些配套设施的详细又严谨的说明是不完善的。而国外除已经陈述的新加坡的详细社区体育设施规定外,像日本也有如:在基层社区层次,应有多用途运动广场10000㎡、多用途球场2200㎡、社区体育馆床面积720㎡、柔剑道场床面积300㎡、游泳池水面积25㎡(6~8泳道)。在市区町村,综合运动场需达到公用标准、体育馆床面积需有3000㎡、柔剑道馆床面积需有400㎡、游泳池50或25平方米(8泳道)。最后在都道府县层次,综合竞技体育设施达到公用标准、还需配备达标的综合娱乐设施、研修设施和情报中心设施标准等。日本这些设施的规定还有着更为精细的标准,这些标准往往符合着当地各层次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好了数量和人们所爱好的如棒球、柔剑道等项目的设施种类。

我国在“健康公民2030”规划纲要的第十九章“主体标配为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中重点提出了以下内容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会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这一段文章中使用“进一步”,“引导” “推动”“鼓励”等字眼十分多,这表明了我国政府积极承担着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重担,并循序渐进地摸索着拥有我国国情特色的新时代体育发展模式,引导群众走出“金牌体育”“竞技强国”思维定式,去打造一个更丰富的业余又大众化的体育氛围。

4.2体育设施的有效开放和管理

体育设施在健全后如何去达到有效开放率和使用率一直是多方头疼的问题。政府制定措施来指导场馆开放时间等,然后往往场馆管理人员陷入了困境。营利还是公益、部分开放还是全开放、限流还是任其使用等一系列影响自身利益的因素便接踵而至。这一点在校园体育和政府机构体育开放上较为突出,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所普查显示,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占约全国体育设施资源的65%,但开放率不足三成。而一些发达国家做得远好于我们。像日本,他们99%的公立学校的体育场都是对外开放的,而且校所拥有的场地开放率达80%以上,这成为他们实现大众运动的重要基础。实质上,我国很多学校都尝试尽力对外开放,却因为我们国家在此类法律法规上的瑕疵,一旦利益受损,便无法可依,无权可维。再加上常常会面临安全难题、管理和维护成本增加问题。此时,如果没有政府提供相应援助或有效补助,很多学校也只能再度“闭门锁校”。这导致在不少地区,即使学校有开放操场等易管理设施,却仍会将室内体育馆等继续雪藏。

4.3以人为本地进行宣传教育

民之所望,政之所为。习近平主席曾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全民体育事业应顺应民众关切,对健康中国建设做出全面部署,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执政本色”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一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器材设施的完善与使用等都离不开社区成员们最切实的需求。

缺乏锻炼身体的积极主动、基本技巧及锻炼方法的掌握程度低下、对体育锻炼的消费投入不重视等是我国名字常见的问题。据统计,在闲时,我国国民在看电视、玩手机、阅读书报占闲时的60%以上,选择参加运动也往往是体育课、晚饭之后等时间。这往往还得考虑到天气、场地的使用情况等不定因素。其次,大多数人选择的锻炼依旧是散步、羽毛球、乒乓球、广场舞等常规易操作的锻炼方式。不单单是场地与器材的受限,更进一步来说,是在缺少正确和足够体育指导的背景下,大家还是很难掌握其他运动的技术并投入进去。最后,难以改变的消费观念是具有历史性的,我国长期以来,人们在物质消费上有着明确的主次,先生活后娱乐的观念根深蒂固。即使是在当下全面小康的推进下,国民们对体育消费大多仍感冷淡,对健身的当下与长远价值没有深刻认识。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无不是影响国民运动健康发展的阻碍。

那么社区性、校园性的宣传动员和指导教育或不可缺,提高社区居民健身观念的同时,用实际理论武装自己更为重要。引导出人们健康、合理的体育行为,构造出积极的社区健身氛围是政府到社区的工作重心,由点到面地掀起全民健身的高潮。

参考文献:

[1]王玫,刘昕,刘守君等.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10)74-77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3]刘德佩,等.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现状及发展战略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6(1).

[4]林显鹏,刘云发.国外社区体育中心的建设与经营管理研究[J].体育科学报,2005,25(12).

作者简介:

邵晓华(1980—),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社区体育
比亚迪集团扶贫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我们的“体育梦”
广州: 学校体育设施将向社会开放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探讨体育设施规划建设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