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复方联合微生态调节剂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响

2019-09-10石牧陈敬杰刘国鑫岳朋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双歧菌群杆菌

石牧 陈敬杰 刘国鑫 岳朋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确诊人数在持续增多。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院士在收治病人过程中观察到,一些危重病人的肠道微生态全部都是紊乱的,容易发生继发感染,这些患者并非死于病毒感染,而可能是死于继发性细菌感染。她运用的“四抗二平衡疗法”救治模式初显成效,“四抗二平衡”,总结起来就是:抗病毒治疗、抗低氧血症和多器官衰竭治疗、抗休克治疗、抗继发感染治疗;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卫健委最新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再次明确提出,“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因为病毒感染后,往往伴随着微生态的失衡,引起细菌继发感染,极易导致重症新冠患者死亡。微生态疗法是新型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补充益生菌、益生元增强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继发感染。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专家给出的预防意见里包括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以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等,其中提高免疫力不仅对于预防至关重要,对新冠肺炎的治疗意义更为重大。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仅仅侵犯宿主肺部组织,还能通过与肠道上皮的 ACE2 受体的结合,干扰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引起消化道不适等症状,并进一步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削弱了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张文宏教授更是直言,病人的健康全靠自己,靠自身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最好的医生,人体的免疫系统大约有80%集中在肠道,肠道的免疫系统,主要由上皮及固有层内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肠集合淋巴结(派伊氏结)和肠系膜相关淋巴结等组成。肠道菌群可以确定宿主肠道的免疫系统状态,一方面,肠道共生菌能调节影响肠道黏膜免疫的形成与成熟,防止外源病原体的入侵。另一方面,病原体一旦入侵,肠道便立即启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机制予以对抗。

由此可见,肠道菌群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非常重要,特别是预防传染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紊乱。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有效地抑制病毒感染,比如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或TH1型免疫反应以及产生病毒特异性的IgA和IgG。

除此之外,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对于维持肺部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肠道菌群能通过肠-肺轴参与调控肺部多种疾病,包括病毒性肺炎、哮喘、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大量的研究报道表明,维持正常的肠-肺轴交流将有利于缓解肺部疾病。

肠-肺轴互相作用,影响彼此平衡

因此,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若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甚至引起继发性感染。

所谓继发性感染也就是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简单来说也就是在感染新冠肺炎后,又感染了其他病原体引起其他疾病。一旦发生继发性感染,治疗会更加复杂,严重的话会危及患者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上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还要尽量避免继发性感染的发生。新冠肺炎造成人体呼吸道出现缺氧的情况,肠道的细菌也会出现缺氧,导致微生态紊乱,一旦微生态出现紊乱,容易出现细菌群移位导致继发感染,因此有些新冠病人不是死于疾病的感染而是死于继发细菌感染,所以要早期预防,用微生态平衡减少继发感染。

如何保持微生态平衡?传统中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答卷。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有几千年历史。中药的成分众多,除含有具有直接医疗价值的有效成分外,还含有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使得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肠道菌群的平衡。

含有多糖成分的补益类中药对益生菌和致病菌均具有扶植效应,但对益生菌的扶植效果明显优于致病菌。因此,长势良好的益生菌所产的代谢产物又间接抑制了致病菌的生长。例如,党参多糖在体外可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从而增加乙酸的代谢,增强双歧杆菌的定植抗力。用党参、茯苓、白术等补气类中药制成的复方合剂灌服小鼠发现,与灌服前比较,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肠球菌数量明显减少。补中益气汤主要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益气健脾药组成,配以当归、陈皮、柴胡、升麻。方药中含有大量苷类和糖类物质以及多种微量元素能增加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

中药复方合剂对小鼠肠道中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肠杆菌的影响

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代谢中药有效成分在中药发挥疗效的过程中不可或缺。

我国著名微生物学教授赵立平也曾研究过中药复方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的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最终发现葛根芩连汤也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达到改善2型糖尿病的目的。

中药对肠道菌群的作用同样表明,肠道微生态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事实上,在本次新冠疫情中,中药已经成为了对抗肺炎的利器之一,中药汤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论证,透解祛瘟颗粒(肺炎1号)具有改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临床症状和可能减少重型肺炎发生趋势的疗效,也因此,透解祛瘟颗粒被获批临床使用,用于治疗新冠肺炎。

除了中药以外,微生态调节剂也能够改善菌群结构,调节肠道微生态。

2019年7月,巴西南里奥格兰德邦天主教大学Souza教授和坎皮纳斯大学Vinolo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自然通讯》。研究表明,高膳食纤维(益生元)饮食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中,菌群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乙酸有关键作用,乙酸通过活化受体GPR43来调节肺上皮细胞的1型干扰素应答,从而抵抗RSV感染。高纤维饮食可保护小鼠抵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降低病毒载量和炎症;该效果依赖于肠道菌群及其产生的短链脂肪酸。而用抗生素清除了大部分肠道细菌以后,膳食纤维的保护作用就消失了,说明这种保护一定要通过升高肠道益生菌才能实现。

膳食纤维通过肠道菌群保护小鼠对抗呼吸道病毒感染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平衡在人体免疫调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可能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恢复健康,专家推测很可能部分原因是中药的某些活性成分巩固了肠道微生态平衡,通过肠-肺轴提高了机体自身的免疫力。若将中药方剂与微生态调整剂联合使用,充分发掘并利用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转化作用,将极大地提高中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徐凯进,李兰娟.肠道正常菌群与肠道免疫[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5,32(3):181-183.

[2]张钰,付鹤迎,李宗杰.共生微生物组对宿主免疫稳态的调控作用[J].生命的化学,2019,39(6):1107-1112.

[3]Wu G D, Chen J, Hoffmann C, et al. Linking long-termdietary patterns with gut microbial enterotypes [J]..Science, 2011, 334(6052): 105-108.

[4]Wen L, Ley R E, Volchkov P Y, et al. Innate immunity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1 diabetes [J]. Nature, 2008, 455(7216): 1109-1110.

[5]Benson A K, Kelly S A, Legge R, et al. Individuality in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s a complex polygenic trait shaped by multiple environmental and host genetic factors [J]. Proceed Nat Acad Sci USA, 2010, 107(44): 18933-18938.

[6]趙胜娟, 罗红霞, 任发政, 等. 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J]. 中国乳业, 2007, 10: 28-31.

[7]肖 平, 吕嘉枥, 沈 文. 益生菌的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概述 [J]. 食品科技, 2009, 34(10): 23-26.

[8]李 果, 肖小河, 金 城, 等. 中药复方与肠道微生态调节 [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5): 466-469

[9]徐永杰, 张 波, 张祎腾. 牛蒡多糖的提取及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J]. 食品科学, 2009, 30(23): 428-431.

[10]冯兴忠, 张娅南, 姜 欣, 等. 加味补中益气汤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08, 20(2): 159-160.

[11]Bjorksten B, Sepp E, Julge K, et al. Allergy development and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1, 108(4): 516-520.

[12]Warren J R. Gastric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0, 29(3): 705-751.

[13]Xie W, Gu D, Li J, et al. Effects and action mechanisms of berberine and rhizoma coptidis on gut microbes and obesity in high-fat diet-fed C57BL/6J mice [J]. PLoS One, 2011, 6: e245209.

猜你喜欢

双歧菌群杆菌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我是一个小小的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用药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
转基因植物历史悠久
阴道乳杆菌主要种群异同与健康
细菌群落的“资源共享”
谨防食物中的弯曲杆菌污染
出生环境影响肠道菌群
当心酵米面黄杆菌中毒
健康长寿与肠道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