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研究进展

2019-09-10刘丹贺丹唐国香

中外医学导报·上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

刘丹 贺丹 唐国香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外科术后患者200例,影响术后下床活动的因素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两组患者焦紧、张虑、抑郁、恶心呕吐、头晕、疲劳无力、疼痛评分比较(P<0.05)。两组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下肢血栓、腹胀的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5)。腹部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受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因素影响,早期下床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后医护;早日下床活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19)15-0074-01

腹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治疗,患者由于组织的广泛创伤、炎性的刺激、胃肠功能的减弱、应激能力下降等原因,导致术后患者的依赖性较强、食少纳呆、不愿下地活动等表现。“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极为重要,可以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预防腹胀便秘、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防止精神抑郁、对缩短术后恢复期、提高精神活力的重要措施。术后早期下地活动早日成为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虽然临床大力宣传下地活动的意义,甚至监智患者下地活动的执行情况,但很多医护人员经常容忍患者的依赖情绪,照顾他们的静养要求,使早期下床活动的护理措施很少认真执行,目前的现状是术后第一天下地的患者寥寥无几,这应该受到临床工作者极大的重视,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认真的干预。本文将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现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腹部外科手术术后患者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龄18~72(38.5±0.4)岁。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14例,胆囊结石86例。入选标准:(1)年龄≥18周岁;(2)行腹部手术患者;(3)认知功能正常,有中文表达能力;(4)签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即往腹部手术史者;(2)意识不清,无法正常交流者;(3)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出现器质性病变者;(4)术后有严重并发症,或在ICU内观察者。将患者是否下床活动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不符合术后早期下床条件,与观察组125例术后1d即下地活动。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通过缓解疼痛促进患者下床活动

相关研究认为,通过疼痛教育、完善的镇痛方法和腹部约束带的使用,可以达到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早日下床、增加活动量的目的。而对于患者术后的疼痛,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是建立舒适-功能目标,并将其运用到术后疼痛的照护中,这需要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共同配合和参与。医护人员要向患者解释功能目标的含义,即是对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的活动,以及功能锻炼对于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和疼痛控制与功能锻炼的相关性,之后需要帮助患者设定一个术后疼痛程度控制目标。研究表明,术后疼痛>4分的程度明显地干扰了日常的人体活动功能,术后疼痛<4分时,疼痛对患者的功能活动及情绪的影响均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基于此,患者可以将疼痛目标设立在3分,允许患者术后可以正常进行咳嗽、深呼吸及术后下床活动等功能活动。对于那些将术后疼痛控制目标设定为0的患者要给予相应的解释工作,告知他们术后会感觉到疼痛,但是很大程度上医护人员会将疼痛程度降低到一个不会妨碍其功能锻炼的水平,除此,医护人员还应提醒患者,若术后疼痛未得到及时缓解,以及因为疼痛不能及时完成术后功能锻炼时,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总之,术后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为将舒适-功能目标运用到临床中,达到并维持其水平。

1.2.2将促进患者下床活动作为一项质量改进项目

协助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是一项基础的护理工作,但是目前床上由于种种原因,护士未能有效执行此项活动。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患者下床活动,护士、医生及信息技术员将其共同组成一个团队。

1.2.3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功能锻炼意识

自我效能是个体处于压力环境下(如手术)行为表现的调控器,它与个体的行为表现有关,自我效能低的患者,不太可能去执行术后的康复锻炼,那么以自我效能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可以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活动,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焦虑情绪。运用增强自我效能的方法对腹部手术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术后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自信,结果表明,实施该方法的患者术后活动时间要长于未实施该方法者。强调对手术患者实施赋能健康教育模式,以增强患者的自主和自控能力,促进患者术后活动的依从性。

2结果

2.1影响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焦紧、张虑、抑郁、恶心呕吐、头晕、疲劳无力、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并发症比较对照组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下肢血栓、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虽然术后早起下床活动事项预防并发症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但关于术后下床活动的最佳时间、强度和活动类型的相关证据支持非常少。目前為止,还没有明确的关于早起下床活动的定义,而且术后早起下床活动已被作为快速康复理念中的一个干预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无论是何种形式,对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需要一个统一的评定方法和判断标准,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统一的依据。此外,医护人员应合理安排术后患者的活动计划,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其自信,使其积极配合临床工作,早期下床活动,促进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敏,闫继红,张小峰,等.腹部手术病人应对方式相关因素及与术后康复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082-2084.

[2]陈俊,潘海龙.术后病人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54-3155.

[3]王雅菁.腹部手术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感受及需求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236-238.

[4]顾沛.外科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6-59.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贵州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 562400)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泌尿外科的临床效果分析
创伤性进行性血胸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的预后因素分析
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研究
巨结肠经肛门根治术后排便功能研究
腹部超声检查在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严重腹部创伤的临床分析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