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年古刹石马寺

2019-09-10赵志鹏

学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石窟建筑

赵志鹏

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中国人引以自豪,也使国外的人们赞叹不已。近年来,随着国内国外旅游事业的兴起。佛教文化资源无疑是发展我国旅游事业一笔重要财富,同时亦是国外了解中国各民族文化一个绝好的窗口,石马寺便是昔阳县佛教文化发展的缩影。

石马寺位于山西省昔阳县大寨镇石马山,始建于南北朝,迄今仍古朴典雅,曲径通幽。纵观昔阳石马寺,规模雄伟宏大,殿宇楼阁壮观,石刻圣像妙相庄严,香火鼎盛而闻名遐迩,为晋东一带第一座千年古刹。

石马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一些建筑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以其在佛教建筑、考古、文化艺术、社会活动等各方面所树立而最为世人瞩目,向来被有关著述记述。

在漫长的时光隧道中,历代僧人力为撑持。然石马寺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变迁嬗替中,并非一成不变,其始建之初断无今天的格局规模,而是历代不断扩建增宜而成,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其变化更大。

一、始建时间

石马寺何时修建?从近年的研究状况来看,主要认为始建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

1992年10月。晋华及翟盛荣调查石马寺造像遗迹,撰写《山西昔阳石马寺石窟及摩崖造像》论文,引述寺内现存民国十四年王谷撰《石马寺造像记》碑文续“……共和开国之十二年,余且来东窟左,获一记。洗苔垢而读之,第一行,‘惟大魏永照三年岁次’九字尚可识。越数月,有王君者且来东窟右,获 一记。摩崖高尺余,记三行,洗苔垢而读之,大魏永照三年岁次甲寅’十字尚可识。”笔者认为,永熙三年最致命的问题是无文献的支持,迄今为止,尚为见诸方志和相关文献资料记载。

永熙三年为北魏末年,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虽然都以“大魏”为国号,但实际上都已是傀儡政权,东魏由高欢摄政,北魏的崇佛影响到了后来的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尤其是鲜卑高氏家族,在他们控制下的东魏,和高氏建立的北齐时期,大规模开凿了一大批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和河北邯郸的响堂山石窟最为著名。东魏迁都邺城,到了北齐,仍都邺城,并以太原为别都。高欢、高洋通过太行八陉的滏口陉来往于邺城与晋阳之间,并在这条路上修建了不少石窟,石马寺石窟属于此时之作。石马寺南部群山有高邺底、高后垴等地名,值得考察、探讨,或与鲜卑高氏家族及石马寺开凿有关联。

石窟作为早期造寺立佛之地,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建筑可从石窟中窥见。石马寺石窟石刻俨然受到犍陀罗艺术的影响犍陀罗艺术于精神层面的追求,最终呈现出一种高贵,并在诸佛的面部特征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之所以选择在此虔诚不懈地凿刻,一方面是看中了这一方的风水宝地,另一方面,这里独特的砂岩也很适宜开凿石窟。巨石如壁,蜂峦耸拢,有天然形成的孤石。

二、石窟落成

石马寺寺内现存石刻造像约1300余尊,最大者5米左右,小者仅仅有5厘米高。高1米以上的造像有66尊,其中北魏、北齐早期造像占70%,其余皆为隋唐时期的作品。北魏、北齐时期的早期作品,内容以佛、力士、菩萨、胁传及供养人等为主,造型特点多是肉髻磨光,面部消瘦,宽衣博带,肩胛狭窄。

隋唐时期的作品,其雕凿内容主要是弥陀、观音、十六罗汉等,自唐玄奘译《法住记》译出之后,十六罗汉受到我国佛教徒的普遍信仰,石窟中也陆续出现这种题材。这一时期的造型特点是面部比较丰满,佛肩披袈裟,菩萨头戴高冠,腰束裙带,披帛垂肩。观音殿内的自在观音造像,侧身而坐,比例适度,安态自如,不失娴雅风度,形式多样,随其地形与造像的需要而定。

宋代以后,十六罗汉的题材在石窟中已经减少。可以说明石窟开凿于北魏至唐,石窟的开凿时间长达500年之久。

三、兴建殿宇

中国佛教建筑早期以佛塔与石窟为主,至隋唐以佛殿为中心,且多效仿皇宫模式建造。石马寺建筑大略分为修道区与生活区两大部分。据明天启四年(1624)《重修观音阁碑记》: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由僧人岳海主持即像造殿、环石筑廊,兴建殿宇30间,熙宁元年三月二十五日宋神宗赐额为“寿圣寺”,经元、明、清历代扩建,寺庙规模逐渐扩展,乾隆十年(1745)由本县邑绅赵庚捐款修建的凤阆桥,最后于1810年在凤阆桥的前面修建石牌坊为止,构成完整的建筑群。

石马寺并没有按传统的坐北朝南朝向而是坐东朝西,使寺院景观朝向视野开阔,依着山势,次第增高。东依石马山,正向为巨石雕凿的摩崖石窟造像,窟前有元代建筑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建有南北偏殿;大雄宝殿前有天王殿,石窟窟顶之上,建有铁佛亭,小巧玲珑,可以鸟瞰全寺;大雄宝殿北一组建筑为药王殿、关帝殿、观音殿,布局基本完整;大雄宝殿南一组建筑,有鲁班殿、子孙殿、文物展览馆等。石馬寺最南端为禅院、经舍、僧房、佛堂,是僧人居住之处。建筑群与石窟融洽的结合在一起,几乎可以称的上完美。

石马寺中轴式对称结构,寺通衢四达。以铁佛楼、大雄宝殿、天王殿、石台阶、石牌楼、戏台、老君台、八卦亭为中轴线。钟楼与鼓楼、伽蓝殿与二郎殿、一对石马的对称。

更为绝妙的是在大佛殿与子孙殿之间围绕两块巨石随形而建的砖砌拱券的蜗牛式悬顶,仿佛天然形成的石廊庑,可谓巧夺天工,是我国明代建筑的精品,被专家称为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

受过去道路交通的影响,石马寺所处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佛教文化传播缓慢,促使石马寺原有的佛教建筑群,脱离了主流佛教建筑群的风格。从凤阆桥,沿着二十八个石台阶上来,一进门原先是一碑亭,而主流的建筑风格为“天王殿”,供奉四大天、弥勒菩萨和韦陀菩萨。已经和主流的建筑风格相接轨。

2004年以来的这次重修在寺院最北端建筑地藏殿、山门。在隔河而望的龟山建筑御碑亭、八卦亭、老君台、玉皇庙、皇姑庙,使石马寺更为完美。

四、建国中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僧人释觉缘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八路军,走上了革命道路。

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寺庙土地及僧房分给石马村民,僧人遂外另谋生活,住持清忠定居扬子江村、僧人清俭回归故里西寨,两人还俗后开设药铺悬壶济世,其余不详。寺内佛像、文物、法器、碑刻、佛经等被砸,宗教活动停止。

随后几十年,村民拆除部分殿宇、戏台。锯断斗拱椽头,致使殿宇坍塌倾祀。寺内杂草丛生,荒凉颓废。

为了继承和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开拓昔阳县的旅游资源,2004年,在昔阳县县委、县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民营企业家李志恒投巨资对石马寺进行修缮。整座石马寺红石铺院,白砂石砌墙,寺庙焕然一新,布局严谨壮观。

2005年,石马寺石窟正式选入《中国名窟》一书。2013年,石马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七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昔阳县石马寺森林公园晋升为山西省省级森林公园;2016年,石马寺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

五、结语

胜地,必有名人,无论远近,皆心有所感,文有所发。石马寺不被人熟知,与没有“名人效应”有关系。它只能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虽然历经一千五百年,遭受多次地震、冰雹等自然灾害,以及历代战乱、人为破坏,又不断地修建,至今寺院主体建筑在重修之后,或多或少仍能较好地葆有着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又凝结了宋以来各个朝代的建筑艺术。

据考古专家多次考察后评议,石马寺摩崖石刻造像,艺术价值极高,其雕刻之精细,着色之艳丽,造型之逼真,是其他石窟无法与之媲美的,只是规模小了一点,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被中外石窟专家称为“我国石窟艺术的小家碧玉”。

千百年来,它历经沧桑,经过重修,又屹立在乐平大地上。令人神往的美丽传说,仿佛使人回到那一去不复返的遥远时代。我们深信这座名胜古迹,定会重现它历史的风采。昔阳的“石马寒云”梵宇圣地,定会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风景名胜旅游宝地。

猜你喜欢

石窟建筑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咏叹
夜宿石窟
建筑与数学
夜宿石窟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魔怪石窟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