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09-10张小琼

学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原则意识情境

张小琼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小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首先就要培养他们从小树立问题意识。现代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某一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意识就无从谈起探究性学习,更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问题是创造的前提,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其次,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就是从根本意义上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敢提问题,爱提问题,会提问题,积极探求知识的奥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条件:

从教师方面说:

善于创造问题情境是关键。问题的产生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因此,教师必须把学习的内容巧妙转化为问题情境。做到让学生提问的题目目标明确,难易程度适合大多数人的水平,保证学生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问题的设计要新颖性、奇特性和挑战性。 实际上,这就是教师有意地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产生问题意识。所以说,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欲望。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是根本。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有好奇心,才会产生“疑”,有“疑”才会有“问”。一个漠视周围事物的人,心中永远都没有疑问。可以说,好奇心是学生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平时教师应该关注孩子的每一问题,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既使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有点“离谱”,也不要轻易抹杀。

给学生足够的提问时间是保证。在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以为让学生提问题多此一举,因为学生已经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基本回答上了,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既使让学生提问题,也是围绕课文的内容或老师给的特定范围,让学生蜻蜒点水地提一提,而且安排的环节大多是在课堂结束前一点点时间。思维是个过程,发现问题,特别是有意义的问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决非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需的。

从学生方面说:

要有一定的知识作基础。问题就是矛盾,是已有的经验、知识不能解释眼前的事物或现象所造成的心理困惑。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是问题,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就不是问题。随着人的知识的增多,人们发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且层次也越来越高。歌德说过: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着知识一起增长。比如:造成沙漠化的原因,人们都认为是地表植被受到人为的破坏所引起的,应该多种树。树是种了不少,可這几年,我国北方的沙尘瀑还是有增无减,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于是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这一问题,发现罪魁祸首之一就是这些树,因大量的树根伸入到地下,把水吸走,通过树干输送到树叶上,然后蒸发掉。每一棵树都是天然的“导水管”,由于这些“导水管”把地下水吸干了,才加剧了沙漠的干燥。于是,人们又提出应退林还草。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其背后是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作支撑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论文要求不同,其中很主要的一项内容是论文的选题或者说问题的发现其层次要求是不一样的。造成问题的发现层次不同主要是知识的储备不一样。通过课堂观测,我们发现学习较差的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主要局限在一般的记忆性问题或普通的认知性问题,而学习好的学生则善于提出扩散型问题。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分享前人的智慧成果。学习新课前要做好预习,找出不懂的地方,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学会向书本的知识质疑,向老师质疑。

从教学活动说: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面对客观世界相互作用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也要树立问题意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第一,坚持一贯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坚持一贯性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外,在备课时乃至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和完成课外作业等,都要充分地考虑如何让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

第二,坚持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提出问题深浅程度和问题的提出方式等必须适应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时要循序渐进,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水平巧设问题情境。教师还要善于开发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提出能力范围内,又高于学生现有的心智发展水平的问题。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让学生“跳一跳,摸得着”。事实表明,教师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拔高或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势必倒至学生出现自卑感或骄傲自满的情绪,这一切都不利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第三,坚持求同存异原则。每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都会遇到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两个学习者是完全相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一样的。在每个教室里,学生在许多方面各不相同,如视力和听力的敏锐度,智慧和思考方式、兴趣和志向、动机、精力的充沛程度、情感的稳定性、家庭背景及其他许多方面各不相同。一种差异可取与否主要是取决于教师对这种差异以何种价值判断标准。一名积极进取,善于开动脑筋,不断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在一些教师眼中是富有预见性、创造性的好学生,会受到赞扬和鼓励,而在另外一些教师心里,可能就是调皮捣蛋的学生,而常受到责备和训斥。我们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必须把人看作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是活生生的“这一个”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铸件人”。坚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看作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的对象,并根据这种独特性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说出自己的困惑或见解。

第四,坚持鼓励性原则。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不能提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经常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坚持鼓励性原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宽容,学会等待,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决不能以成人化的标准或定式化的思维、程式化的问题模式来评价学生每一个问题。多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实际出发,找出“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学生敢提问题,毕竟就是一种进步。

俗话说,聪明的人发现问题,普通的人等问题,愚蠢的人没有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就是要培养每个孩子都成为聪明的人。

猜你喜欢

原则意识情境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