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八课 百家争鸣(1课时)

2019-09-10蔡艳玲

学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战国时期诸子学说

蔡艳玲

一、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的教学内容。本課主要有三个板块,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板块之间是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对社会发展方向关注和担忧,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局限性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视频、史料、活动等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本课设计以思想的曙光、思想的碰撞、思想的延续为线,设计了如“设计招生广告”、“拜师学艺”、“治国辩论”等小组活动,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一家的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五、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回顾旧知,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通过材料研读和故事,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设计招生广告”理解孔子的教育贡献;通过“拜师学艺”和“治国辩论”,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

七、教学过程

猜你喜欢

战国时期诸子学说
中山君有感于礼
王充痴迷读书
学问与学说
从《文心雕龙.诸子》看刘勰文学精神
孟子说仁德
诈与妄 奚可焉 凡出言 信为先
学说英语
童话离不开各种小动物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