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创新实践基地教学改革探索

2019-09-10肖诗云李建波

高教学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肖诗云 李建波

摘  要: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创新实践基地十多年来为500多名优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平台,但也出现了创新课程吸引力下降、创新实践活动不足等问题。文章针对创新实践基地的这些问题,从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活动、创新评价方法和创新平台建设四个方面对土木水利创新基地进行教学改革探索,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建立适合大学生创新课程和创新活动的考核模式,并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宽广的实践平台和丰富的资源。

关键词:创新实践;课程体系;评价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9-0033-04

Abstract: The Civil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CHEIPB)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a platfor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more than 500 outstandi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ast ten years, but there have also been problems such as the decline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innovative courses and the lack of innovative practice activities. Focusing on these problems in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ba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ivil and hydraulic innovation base from four aspects: innovative curriculum system, innovative practice activities, innov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further stimulate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interest, cultivate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and establishes. It is suitable for the assessment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curriculum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provides a broader practical platform and rich resource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e activities.

Keywords: innovativ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evaluation method; teaching reform

一、概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新时期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十三五”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用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和高等学校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实行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分类、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制度,强化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意创新创业能力。

而建立创新型社會需要大批具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以实践环节为主,以培养具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拔尖人才为目的。创新实践班旨在通过在创新班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在相应方向上的知识与技能得以增强,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检索文献、学习新知识、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从事科研活动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颇受社会欢迎的拔尖人才。

国内高等院校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杨京京[1]认为建立高校科技创新基地是实现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有效手段。通过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整合科研资源,承接重大科研项目;通过科研项目凝炼学科方向,培养和聚集创新人才, 培育原始创新成果,促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现。刘海峰[2]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中所采取的建设理念、建设原则、运行模式以及建设成效,总结了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新思路、新方法。吕念玲[3]以华南理工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例,介绍了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改革举措,为进一步推动实验室深层次开放,提升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度, 提供借鉴。李舜酩[4]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中,在硬件设施建设、经费支持、管理机制、培养效果、形成的创新基地特色等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和成绩。宫鹤[5]通过吉林农业大学电子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探索总结如何通过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带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项目式学习代替传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利用创新成果进行创业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刘冰怡[6]分析了高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所建立的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做到“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孔丽丹[7]分析了近年来部属院校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举措,提出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基地人才培养的一般模式和机制,对今后高校工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尤其是大学生创新基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刘允[8]介绍了南京邮电大学创新基地的建设实践,在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政策保障、考核指标、经费筹集、创新成效等方面的措施与经验。郝刚[9]介绍了首都医科大学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构建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在基地的队伍建设以及基地的管理和运行等方面,围绕培养创新性医学人才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徐晓龙[10]提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讲堂为引领,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学生自主管理为手段,以项目管理为抓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二、基地建设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于2008年,分为工程抗震创新实践班和海洋工程创新实践班两个班,自从2008年开班以来,至今已经招收了10届学生,结业9届。工程抗震创新实践班开班10年来,招生300多人,每届开设7门课程。工程抗震创新实践班依靠工程抗震研究所优秀的师资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为本科生提供工程结构动态试验和动态数值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海洋工程创新实践班同年开始招生,招生人数超200人,开设6门课程。海洋工程强化班秉承创新实践基地培养宗旨,依托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利用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丰富新颖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

创新实践班的开设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创新实践机会,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但经过多年教学与实践,土木水利创新实践基地一些缺陷和缺点逐渐暴露出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 创新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低。由于本科生对土木和水利相关专业中基地名称、基地目标、基地建设及课程设置情况了解甚少,报名学生自主性不强;创新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逐渐降,从最初的报名人数超过70人到现在的报名人数不到20人,结业率也从最初的60%到如今30%左右。学生初期学习热情较高,随着本科课程增加,学习热情降低,坚持到最后的学生寥寥。

2. 重理论、轻实践,培养方式单一。虽然实践班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较大的调整,然而,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实践教学部分占整个教学部分比重仍然偏少。这样的后果是很难达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同时枯燥的教学内容也影响学生上课积极性。本科生专业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目前授课、实践或试验等培养方式很难在短期内拓展学员知识面,给创新带来一定困难。

3. 实践内容新颖度不够。目前设置的实践内容相对陈旧和偏于基础,与实际企业和社会需求脱节,创新针对性不强,学员很难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

4. 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缺乏。虽然建设工程学部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但真正为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场所和资源并不多,关键原因在于创新实践活动从设计到执行都与实验室的资源结合的不够紧密。

5. 实践经费不足。试验和实践过程中,材料费、设备费等需花费一定费用,这些费用往往制约实践深入开展。针对创新试验基地开创以来的经验,总结办学中的不足,为办好创新实践基地,更好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需对创新实践基地加强建设。

6. 学生创新能力没有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得到根本提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因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积极性不高,导致效果不太显著,另一方面,创新实践活动设计不合理,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本科生专业知识相对较浅的缺陷。

三、创新实践基地教学改革目标

针对创新实践基地两个创新实践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确定了从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活动、创新评价体系和创新平台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制定了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如下:

通过改革大学生创新课程体系,提高创新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能力;通过改革创新实践活动方法,提高创新实践活动效果,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创新考核方法,建立适合大学生创新课程和创新活动的考核模式;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更为宽广的实践平台和丰富的资源。

教学改革以后创新实践基地的构架及相互關系如图1所示。

四、创新实践基地改革措施

(一)创新课程体系的改革

针对目前创新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新设课程和现有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着手。新设课程方面: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问题,结合学校伯川讲堂、学部教授讲座、海天学者讲座等多种学术讲座形式,参加或邀请校内外、国内外不同研究领域的教授专家进行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的讲座和培训;现有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对现有课程进行评估,淘汰一些不适应新时期发展、不适合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增开学科发展前沿、适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感兴趣的课程;精选课程教学内容,调整教学难度,合理安排课时和顺序,以达到充分利用课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的目的。

在新的课程体系之下,创新课程数量更多,课程体系知识面更加宽广,因此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正常教学活动,创新课程体系拟采用学分制和选修课程,要求创新实践班学生在两年的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课程,完成规定的学分即可。以工程抗震创新实践班为例,我们设置了如表1的课程体系和学分。

(二)创新实践活动的改革

创新实践活动是创新实践基地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创新实践活动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改革创新实践方法势在必行。针对基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改革:

1. 强化创新项目在创新实践班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创新项目能够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让创新实践班大学生融入到导师的研究之中,了解和接触学科和研究的前沿。创新实践班的导师结合自身的研究课题和学生的兴趣,为创新实践班学生量身定制创新课题,并指导学生申请学校每年一度的创新项目,力争获得学部、学校或国家的创新项目支持,将基地的创新实践活动与大连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

2. 依托各类大学生创新和设计大赛,在竞赛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基地拟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相关政策,将优质的课外创新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课外创新教育纳入学校的正规教学体系,形成了针对一系列学科竞赛的培训体系。例如,每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已经成为土木工程类大学生最重要的一项大型设计竞赛,创新基地把结构设计大赛当作一项重要的创新实践活动对待,基地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择机开设了结构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相关的讲座。

3. 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试验教学中心和相关实验室,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具有国家级的本科试验教学中心,和以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为龙头的一批教育部、省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基础。鼓励创新实践班学生主动走进实验室,充分利用各个实验室的试验设备、实验技术开展相关创新实践活动。

4. 依托学部学院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土木工程学院和水利工程学院与校外的诸多设计、施工单位建立了本科生的校外实习基地,创新基地积极建立起创新实践班学生与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学生进入社会,了解社会需求,针对工程问题进行相关创新实践活动。

(三)创新评价体系的改革

创新实践班课程是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先前课程考核还是类似于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授课内容的考试和考查为主,实践活动占比很少。但创新实践班课程完全不同于传统课程,改革后的创新课程以创新为目标,实践为导向,授课只是一种方式,而不能成为结果,更不能成为考核的主体。

创新评价体系的改革首先要探索创新实践课程的考核方法,以课内实践活动为考核主体,以创新成果为依托,以创新教学为辅,合理有效评价大学生的创新课程及其课内创新实践活动,最终建立起合理高效的创新实践课程考核模式;其次,要探索创新项目、设计大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及成果的评价方法与体系,譬如可以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多级指标评价体系:以创新项目的成果(如论文、专利等)、创新竞赛成果(作品、获奖等)设立一级指标,在每个一级指标下再设立细化的二级考核指标,且针对各级考核指标均制定出相应的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运用创新评价体系对基地的创新课程和创新实践活动进行评价,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进一步加强创新基地的建设,发挥创新基地在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创新平台的建设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拥有国家级土木水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与隧道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防灾减灾实验室、土木工程基础设施安全监测与控制实验室两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水科学与水利工程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工程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这些实验室先进的试验设备和实验技术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大学生创新平台建设改革旨在整合相关实验平台,梳理相关实验设备和实验技术,组建大学生开放性土木水利创新实验平台,创新实验平台运行和建设机制,实现共享开放,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创新实验条件,锻炼大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其科学思维养成,促进大学生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开展创新训练与实践,从而达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京京,刘明军.试论高校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实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7-130.

[2]刘海峰,温刚,崔涛.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8(3):1-2.

[3]吕念玲,陈纪鑫,殷瑞祥.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8):279-280.

[4]李舜酩,王亚彤.抓好创新基地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73-76.

[5]宫鹤,等.以创新基地建设带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2):11-12.

[6]刘冰怡.高校创新基地建设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10): 71-72.

[7]孔丽丹.高校工科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为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40-42.

[8]刘允,陈小惠.大学生创新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76-178.

[9]郝刚,等.加强本科生创新基地建设的探索及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567-569.

[10]徐曉龙,等.开放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1):227-230.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