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代“艄公”和一个中原小村

2019-09-10冯大鹏

党员生活·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艄公乡镇企业书记

冯大鹏

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有一个叫西滑封的小村子,300余户1300多口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带领西滑封这只“小舟”一起过险滩绕暗礁、一路风雨走过70年的“艄公”,是三任村党组织书记,他们一脉相承,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将一个“糠包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都市”。

“致富书记”王在富 “豁上性命也要让全村人吃饱饭”

1959年,由于受浮夸风的影响,加上自然灾害的发生,抗灾度荒、解决群众吃饭问题成了西滑封村党支部最大的使命。

那个冬天,31岁的预备党员王在富临危受命,接到组织通知,公社党委决定提前两个月给他转正,由他担任西滑封村党支部书记。

那天,王在富发下狠誓:“我王在富哪怕上刀山下火海、豁上性命也要让全村人吃饱饭!”

王在富首先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带领村里壮劳力去黄河滩割水红芽(一种野草),晒干后碾成粉,分给全村人吃;接着带领党员干部利用废弃的边角地开垦种植了120亩耐旱涝的怀山药,还有红薯、红萝卜等。

经过竭尽全力自救,西滑封群众熬过了这个难关。后来,王在富又带领大家兴修水利,初步解决了群众的吃饭问题。

渡过了饥荒年代的西滑封,依然处于十分贫穷的状态。王在富认识到:“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必须发展工副业。”

1960年初,他把村里的几棵树变卖了300元,几个干部共筹700元,搭起了8间草房,办了个小型养鸡场。接着又请回本村的能人开办了酱菜厂,还办起了弹棉花、轧花、磨面、榨油、砖瓦窑等工副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在农村,包产到户也如火如荼展开。而这时的西滑封村已经完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耕、种、收一条龙,几十台先进的农机具替代了手工劳作。全村的土地由只有20多人的农业专业队来负责,其他的青壮劳力都进了村里的企业上班,农民成了产业工人。

1984年,我国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西滑封及时转舵,淘汰了作坊式的工副业,相继建起了电缆厂、方便面厂、汽车弹簧厂等十余个现代化的大型工业企业,使西滑封村的集体经济以年均30%的增长速度大跨步发展。1991年,西滑封又组建了黄河集团公司。

1994年,西滑封村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6500元左右,远高于当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3236元的年平均工资。这一年,全国产值超亿元的乡镇企业有500余家,西滑封的黄河集团就是其中一员。

这一年的7月,王在富主动辞去村支部书记职务。

“引智书记”王孝江 “为集体广揽人才、做大做强是我的使命”

王在富看中的接班人,是在焦作市印刷厂当纪委书记的王孝江,一再力邀他回家乡,担任西滑封村党总支书记。

放弃“县官”当“村官”?全村没有一个人相信王孝江会回来。

王孝江想想党和组织的培养,想想群众的期望,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去!毅然决然地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村庄当起了“村官”。

此时,乡镇企业“散乱污”等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全国乡镇企业普遍面临赋税增加、资金紧缺、能源交通和原材料涨价、各种社会负担不减的巨大压力。

形势迫使乡镇企业的素质必须提高,加强市场适应能力。为此,王孝江请来了财政局财会行家申卫三为黄河集团的企业“把脉问诊”。

申卫三不负众望,带领团队一个月时间就出了一份财务报告,把面粉厂的经营状况分析得一清二楚;接着,将“成本核算法”推广到各个企业。几个月时间,黄河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就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单单一项给汽车板簧厂的财会建议,就为厂里增收50万元。

“用对人,一步一层楼。”王孝江面向全国公开选聘300多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其中高薪聘请高级人才60余人,为西滑封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王孝江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发挥集团公司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投入巨资扩大产能。2003年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碱回收污水处理工程,造纸厂年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5万吨增加到7万吨,被评为中国乡镇企业行业最佳经济效益100强。后来又投资3000万元,完成斯美特8条生产线扩产任务;投资1500万元完成电缆厂35千伏高压缆技改项目。

到2004年王孝江卸任,西滑封村十多家企业固定资产达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亿元,利税2100万元。

“改制书记”王有利 为了盘活集体资产,放弃个人巨大利益

受王在富的影响,2004年7月,刚满57岁的王孝江果断地“交班”。经组织考察,年轻有为的村办企业“斯美特食品公司”总经理王有利脱颖而出,被任命为西滑封村党委书记。

那个时期西滑封村集体企业每年亏损3000多万,王有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此时,国企改制已经在全国推行,改制后的不少企业焕发出新的活力。王有利带队四处考察学习后暗下决心,为了村集体的利益,必须盘活这些资产。但他没想到,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是村里的老书记、他的老父亲王在富。

“我要改制村里的集体企业。”在家里的饭桌上,当王有利把这个想法和父亲说出来时,身体大不如前的王在富马上警惕起来:“你说啥?是不是个人想发财了?你是想成为百万富翁还是千万富翁?”父子两个气得两天没在一起吃饭。

西滑封的企业大面积停产,老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随后他考察了华西村等地的股份制改造情况,态度有了妥协,对王有利说:“你要改革可以,但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一是村民80%以上同意才能改革,二是现任村干部不允许参与改革和经营,三是要解决村民后顾之忧——养老问题。”

村里经过充分调研后下定决心,引进人才、资金和新的管理理念,对停产的造纸厂、电缆厂进行改制,合作方可以控股占51%,西滑封村集体只占49%;斯美特方便面厂也向管理层转让20%的股权。

西滑封集体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从2006年启动,一直到2011年才推开。作为书记的王有利,像前两任一样,只拿村里的一份工资。村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说:“为了村里的利益,王有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别的人都有股权,就他没有。”

停产企业改制成功了,企业重新盘活了,村集体收入也增加了,下岗人员也重新上岗了,村民脸上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王有利的带领下,截至2018年,西滑封村固定资产15.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突破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過了3.2万元。

中央党校教授洪向华认为,西滑封村的蝶变,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生动范本。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猜你喜欢

艄公乡镇企业书记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地方乡镇企业公关业务形态分析
乡镇企业
寻短见的少妇
渡口的歌声
最后的老艄公
浅析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改措施
书记家的狗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反腐败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