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自然教学活动 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提升

2019-09-10陈艺茸

教育界·A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然教育主动探究幼儿

陈艺茸

【摘要】自然界拥有许多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通过教师开展的针对大自然现象的活动,幼儿能更亲密地了解大自然,并可在活动中学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去探究身边的自然现象。基于此,我们开展了养蚕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主动探究能力。

【关键词】自然教育;主动探究;幼儿

一、案例来源

2019年4月某工作日,龙文一幼杨欣(化名)小朋友从农村老家带了十几只蚕到幼儿园,使小朋友对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于此,笔者与同事开展了一系列讨论,拟针对蚕开展一项教学活动,带领幼儿初探生命周期及蚕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案例选择原因

1.以蚕为养殖对象可保障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安全

首先,蚕体积小,便于饲养,且不会对幼儿造成伤害。其次,饲养蚕宝宝环境的清洁工作较为简单,定期清理残叶及粪便就能避免细菌感染、过敏源传播等潜在问题,从而保证幼儿健康。

2.蚕生长周期短且生长阶段形变明显

蚕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蚕的生长需经历卵、幼虫、蛹、蛾四个形态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在正常饲养情况下,蚕大约需要40~60天便可完成一个生长周期。蚕生长周期短,幼儿能在短期内观察到它们明显的生长变化,从而激起他们主动探索的热情。

3.蚕在人生观教育方面的意义重大

古诗有云,“春蚕到死丝方尽”,奉献精神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幼儿园教育是儿童一生教育的地基,该时期的幼儿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对幼儿进行品质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

4.蚕制品应用广泛且贴近生活

蚕的浑身都是宝,蚕丝可做成丝绸,蚕沙(即蚕粪便)可制作枕头,而蚕身及蚕蛹可入药。因此,蚕可作为素材用于讲解我们日常用品的制作来源。在探索蚕的用途过程中,幼儿可以进一步理解蚕宝宝奉献生命的意义。

5.蚕与历史

丝绸源于中国,中国人养蚕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蚕神献丝”“天神化蚕”的传说。从养蚕活动逐步深入丝绸文化,让丝绸文化的历史和今日的养蚕活动真实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促使幼儿获得更全面、更系统、更有深度的养蚕知识。

三、养蚕前期准备及活动规划

在活动开展前期,我们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说明了本次活动的来源及目标,就本次家园合作的内容与家长进行诚挚的交流。请家长和幼儿在家通过图书、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喂养方法。通过这样的收集活动,幼儿对蚕宝宝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本次主题活动,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构思了本次主题活动的相关子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如图1所示。

1.谈话活动:饲养蚕宝宝

针对我园幼儿对饲养蚕宝宝的关注和兴趣,我们开展了关于“饲养蚕宝宝”的谈话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蚕宝宝的生活习性和喂养方法,调动了幼儿主动照料蚕宝宝的积极性,使其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蚕每天的生长变化。

2.亲子活动:采摘桑叶

了解到蚕的食物以桑叶为主后,幼儿纷纷提出要带桑叶过来给蚕宝宝吃,热心的家长通过微信群互动,掀起了“寻找桑树的爱心助力活动”,利用离园时间,与幼儿一起在班级观察桑叶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幼儿自主建构了关于桑叶的知识。幼儿在与家长的互动中,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3.科学活动:蚕的一生

具有变化性的事物总能引起幼儿持续观察的兴趣,幼儿提出的问题也日益增多。班级中一位家长是生物学相关专家,针对这一现象,他主动提供帮助,协助我园教师设计了一节科学活动“蚕的一生”,让幼儿了解到蚕会经历“蚕卵—幼虫—蚕蛹—蚕蛾”等生长阶段。此外,我们通过养蚕记录表引导幼儿用图像、数字、箭头、符号等方式来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这种独特的记录方式不仅能培养幼儿严谨的科学态度,还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4.讨论活动:蚕的用途

经过四次蜕皮后,蚕宝宝要步入一个新阶段:结茧。恰逢清明节,节后幼儿看到蚕茧,惊叹得大声尖叫。针对蚕丝的用途,我们建议幼儿在家长引导下通过逛超市、参观蚕制品展览馆等途径收集信息并在后期组织一场以“蚕的作用”为主题的讨论活动。该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对“蚕的作用”的认识,还进一步提高了幼儿主动收集资料的方法与能力。

5.科學活动:中国丝绸

说到蚕,人们必定会想到丝绸。丝绸围巾、丝绸旗袍、丝绸睡衣等日常用品均是蚕丝制作。借此机会,我们决定将丝绸与中国历史简单地向幼儿进行介绍,引导他们交流丝绸用途,并告诉幼儿丝绸是传播中国文明的“文化使者”,这样,在让幼儿接受丝绸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爱祖国的情感。

四、活动效果

1.家长收获

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是幼儿园开展养蚕活动的重要资源,家长在与幼儿共同查阅资料、采摘桑叶、了解蚕的用途的过程中,将他们小时候的一些养蚕经验手把手地交给孩子们,用自己的童年经历丰富着孩子们的童年。这次活动不仅给孩子和家长提供了一次密切合作的机会,同时让更多的家长了解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促使我园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迈上新台阶。

2.幼儿收获

回想养蚕的过程,蚕宝宝的每一个生长阶段都蕴含着新的探究、新的学习,幼儿一直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充分激发了爱心和责任心。从蚕卵到吐丝结茧,再到新生,这些都是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相信养蚕的经历能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的价值,从而更加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3.教师收获

教师通过梳理开展养蚕活动中的基础素材,安排相关的课程内容,利用学段教研、班级教研、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探索,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取了有价值的信息及观点。而且在活动中,教师采用开放式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自主学习,给予幼儿充分的支持,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学到了许多关于蚕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李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J].幼儿教育,2001(9):4-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自然教育主动探究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利用农村花木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
构建高效复习课堂的教学研究
让学生有效参与学习过程
自然教育的内涵及其启示
试论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亲自然”科学教育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