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小学中高段学生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

2019-09-10刘云强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笔者内容课文

刘云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要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达到,同时这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对于小学中高段学生来说,他们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方法正处于形成期,需要教师准确的指导,以防学生对课文进行无边际的曲解、歪解。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独特感受,不要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感受,也要防止学生用整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法引导学生以读悟情、以读研读。

一、聚焦课题

题目是一篇课文的点睛之笔,隐含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在指导学生读课题时,要稍加提醒学生进行拓展、提炼,便可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时,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提问怎样理解题目,学生就爬山虎的生命力非常顽强,颜色嫩绿,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来谈自己的想法;接着,笔者顺势引出可否把爬山虎同文章中的人物联系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借用叶圣陶老先生家的爬山虎来赞扬叶圣陶老先生对人平易近人、对工作一丝不苟,关心下一代的中心思想。

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始便提问学生从课题读懂了什么,学生大致可以猜出慈祥的母亲为孩子做的一件事,赞美了伟大的母亲。笔者继续提问母亲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要求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走进文中,抓住“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等句子,又聚焦课题,学生体会到一位平凡母亲的伟大。

二、聚焦内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题目拓展、小标题串联、抓课文中心句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炼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时,由于课文篇幅较长,笔者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一次反击日寇扫荡的战斗中,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一边同追上来的敌人战斗,一边撤退,把日寇引上了狼牙山,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后一起舍身跳崖;然后,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中领会战士们已经完成任务,但为了保护群众,把敌人引上绝路,同时也使自己身处绝境、舍身跳崖的精神;最后,学生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五位战士爱护人民群众,痛恨日本侵略者,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

笔者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命生命》一课时,引导学生用小标题串联的方式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小组讨论,总结出小标题:飞蛾求生、砖缝瓜苗、静听心跳。学生结合小标题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在写稿件时感受到飞蛾对生命的渴望,留心观察到没有些许泥土的墙缝竟然长出一截瓜苗,最后通过用听诊器静听自己心跳的事例,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体会到生命的珍贵。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后,笔者顺学而导作者的写作目的,这样学生就能清楚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赞颂生命的美丽,赞叹生命确实伟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三、聚焦中心句

一篇文章的結尾、开头都和课文的中心思想有很大的关系。文章的开头可能总领全文,点明主题,与结尾呼应;文章的结尾可能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文章的中心句可能出现在文章的中间位置,可能是这篇文章的开头或结尾。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中心句,然后仔细品读,感悟中心句的意思,了解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部分是什么,可以准确地提炼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些课文为了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时常让中心句在文中反复出现。笔者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时,引导学生先在文中找出“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接着,笔者继续追问这句话为什么反复出现。学生经过思考认为这句话是父亲对儿子许下的诺言,是儿子在地震废墟险境中的希望,也是父亲不找到儿子誓不罢休的原因。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也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学生通过找到中心句,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与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文章歌颂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伟大的父爱,赞扬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及父子面对灾难顽强不屈的精神。

四、聚焦重点语段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重点词语和语段耐人寻味。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时,可以品析重点语段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落花生》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多读议论花生的这一部分,品析课文中人物对花生好处的总结。学生可以总结出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道理,也理解了作者父亲不要名和利,只希望做一些有利于社会的事的人生追求和理想。

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钓鱼的启示》这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出了作者的感悟:“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笔者在指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时,将其和本课的主要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在钓鲈鱼的时间还没到,如果主人公把钓上来的鲈鱼留下来,那是错的;把钓上来的鲈鱼放回到湖中去,那是对的。这样,学生对是与非就有了深刻的认识。笔者又引导学生品析作者把鱼放回湖里时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这个事情做起来确实很难,学生也就提炼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道德实践就是放掉已经钓上来的鲈鱼,就是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利益。

教师在指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强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课生机勃勃、情趣盎然,学生入情入境走进文本,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情感来自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在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的理解,再配备上多媒体的直观呈现,能促使学生的真实感情在学习中得到强化、巩固。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笔者内容课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