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择导入方法 唤起语文自觉

2019-09-10付丽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杨修课堂教学教师

付丽

课堂教学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介绍背景,了解作者;知识衔接,讨论热点等诸多导入方法,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导入方式是教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以此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夜色》,一起去感受他眼中的荷塘月色之美,一起去体会作者所抒发的心情。

学习《故乡》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师:1919年12月,作者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触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一文。

可见,这种导入方式既直接又省时,学生可以迅速接触新课的主题和内容,教师也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二、介绍背景,了解作者

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编排在课本上的文章都是国内外著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的优秀作品。学习课文时,教师应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师:这首诗写的是李白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当时诗人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诗。在这首诗里,李白如何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学习《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师: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在文学创作方面,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是一首写西湖的七言律诗,把早春的西湖写得很具特色,相信你们也会和诗人一样,会爱上这美丽的西湖。

教师用这种方式导入时应注意背景知识要与新课内容有紧密的联系;背景故事要生动有趣,对学生有启发性;语言还要精炼,用时不宜过长。

三、欣赏诗词,陶冶情操

古诗词、名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写作手法影响了一代代人。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古诗、名言警句,这样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其文学素养。学习《我爱这土地》一文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师: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句,表现了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宋代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要为祖国献身的肺腑之言。这些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现代诗歌《我爱这土地》,看看作者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教师利用诗词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格外引人注目,新颖别致,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还能提高其学习效率。

四、导入故事,激发兴趣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学习《杨修之死》一课时,教师可先用故事作为引子:

师:魏武帝将要会见匈奴使臣,认为自己形象丑陋,不能够威慑远方的国家,让崔季珪代替,魏武帝亲自举着刀站在床边。见面之后,让别人问匈奴使臣对魏王的印象。使臣认为魏王不同常人,但床边举着刀的那个人才是真英雄。魏武帝听到之后,就派人追杀这个使臣。听完这个故事,你认为魏武帝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故事,学生可以了解曹操的性格,而杨修作为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他是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幕僚,在揣摩、分析、判断、预见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也正是杨修先期预见的准确性,所以才丢了自己的性命。曹操把杨修杀死,是嫉贤妒能,还是自有苦衷,由此引入课文《杨修之死》。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曹操,还激发了其学习兴趣。

五、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悬念导入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带有悬念性的问题,给学生营造一种神秘感,从而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师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其思考,启迪其智慧,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悬念或出乎意料或展示矛盾或使人困惑,常能营造一种的使人兴奋的氛围,促使学生想尽快知道问题的答案,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上所需要的“愤”“悱”状态。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

师: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学生由此思考《孔雀东南飞》一文的重大思想价值是什么?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悲剧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揭露了什么本质?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得“愤”“悱”的状态时,教学过程随之展开,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衔接知识,讨论热点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知识衔接,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有利于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衔接,知识过渡也比较自然。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也可以选择和本课所学新知识相关的内容作为问题提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导入新课。

教师还要多关注学生的爱好,要多和学生交流,与时代同步。根据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社会热点来进行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掀起师生课堂感情交流的高潮。当然,教师应该选择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热点问题进行导入,使学生产生共鸣,并点燃他们的理想信念之灯,使思想教育顺势完成。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播放音乐、图形、视频等生动的影像,创设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积极地参与新课的学习。

总之,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导入方法,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打造立体的语文课堂,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杨修课堂教学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真正的聪明人
杨修解字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浅谈杨修之死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