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中解读文本变化  聚焦中实现教学转换

2019-09-10吕虹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人教版变化

吕虹

细数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文章,笔者发现入编的27篇课文中有18篇课文是和人教版教材中的文章是一样的。相同的文本因为编排的意图不同,所显现的教学价值也大不一样。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部分旧课文为例,谈谈对旧课文教学的新思考,意在提醒一线教师,面对旧课文,我们要从单元主题、课后习题等变化中解读文本,明晰教学目标,聚焦语言要素,实现旧课文教学的新价值。

一、在对比中解读变化

这些旧课文入编统编教材,会有一些“变化”,正确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准确解读课文的新任务、新目标。我们通常可以从文本所在单元主题和课后练习设置开始比较。

(一)横向对比,发现目标变化

统编版教材的第八单元入编了四篇课文,包括《司马光》《掌声》《灰雀》《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四篇也是人教版教材中的旧课文。对比文本所在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同样的文本,不一样的主题,统编版教材的双线结构让教与学更加清晰、明了。

笔者选择两篇大家比较熟悉的旧课文进行对比,发现其教学目标不同。《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单元主题为多彩的生活,本文阅读重点是感受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而此文入编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中,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习惯和能力,教学目标是发现变化景物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特点,运用方法进行仿写。《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选学课文,训练重点是保护环境。而此文入编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中,作为一篇习作例文出现,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观察中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耳听、手摸、脑想,多方面观察事物变化的特点,形成活生生的立体形象。这样对比,可以发现两篇课文的教学新目标就清晰了,《金色的草地》《我爱故乡的杨梅》入编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学写观察到的事物。

(二)纵向对比,发现题材与练习变化

课后练习是落实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重要路径。教师要深入解读旧课文的新价值,必须对文章题材课后练习设置有全新的认识。我们一起看看四篇旧课文:

《司马光》一文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它从一年级下册的故事变身为三年级上册的文言文,无论是学段还是文体,变化极大。此变化让我们看到文言文起始教学从过去的五年级提前到现在的三年级,变化价值在于强化经典文化的学习。

《掌声》一文在人教版教材中课后练习有三:一是朗读课文;二是从英子的变化中“我”想到了很多,和同学交流各自的想法;三是摘抄文中感动到“我”的句子。统编版教材课后练习也有三:一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英子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二是读下面的句子,你体会到英子怎样的心情?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英子心情的变化?画出来和同学交流。三是如果是英子自己来讲这个故事,她会怎样讲呢?从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试着讲一讲。本课的练习变化价值是换人称讲故事,将朗读改为带着问题默读,凸显读文的目的性,这样学习要求明确,学习效果可测。

《灰雀》一文在人教版教材中课后练习有三:一是分角色朗读课文;二是说说自己的发现;三是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统编版教材课后练习也有三:一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二是默读课文,想一想列宁和小男孩在对话的时候,他们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三是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然后和同学交流。本课的变化价值是统编版教材的练习设计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外显,能展开学习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手术台就是阵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选学课文,在统编版教材中变为略读课文,练习要求有二:一是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二是查找资料,了解白求恩的其他故事。本文的变化价值在于进一步训练学生默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实现学段阅读目标,即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透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文章题材与练习变化带来的教学新价值。

二、在聚焦中实现“转换”

通过单元主题、教学目标、课后练习题的对比,我们解读了这些旧课文,但要真正实现旧课文的新价值,必须转换教学思路和学习方式。

(一)转换教学思路

学生从低年段进入三年级,学习容量加大、学习难度加深,容易拉开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三年级教材的编排结构有了增添,即加了篇章页、略读课文和交流平台的设计。下面笔者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如何聚焦教学目标,探究旧课文教學的新思路。

1.转换单元教学理念

透过本单元的篇章页,我们可以读懂本单元的一些重要信息。人文主题为美好的品质;语文学习要素为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教师要实现单元目标,就要精准语言训练点,努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运用,从而落实语文要素。

2.转换单元教学要点

第一,变换阅读教学要点。四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认识个46生字、会写30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联系生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美好的品质。第二,变换“园地教学”要点。四个栏目教学要点是强化学习默读;积累和“目”有关的字词;辨析意思相近词语、分列同类词语;积累经典名言。

阅读教学和“园地教学”两个板块并非独立,而是有梯度的推进关系。从字词到句子,从说话到写话,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3.转换单元教学构想

在构建课堂教学思路时,无论是整单元还是每个文本教学,我们都要努力体现教学的整体性。笔者将借助学习单,分三个板块完成单元教学构想,即把握整体—扎实训练—拓展延伸。

板块一:单元预习,整体感知。单元教学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初读文本,从整体上感知文本。这个单元预习单(如下)指向文本的整体感知、生字词学习,教师梳理后可发现学生难读、难懂的生字词,这是我们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有效教学方法的依据。 预习单的第一项是要求学生感受文本的感情基调;第二项是要求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第三项是集中认读生字词,了解学生难读的生字词;第四项了解那些词语是学生难懂的;第五项则是摸清学生难写的生字。

板块二:单篇阅读,扎实训练。“先学后教”的做法不仅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通过预习单的梳理教师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接下来的单篇阅读教学中,就要突出重难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落实语文要素。《掌声》一文的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中就可以依据对比展开训练:

(1)默读课文,想想英子先后有怎样的变化?

对比“低头”和“鞠躬”:英子内心想……

对比“掌声”和“掌声”:你在心里说……

(2)换人称练习说话:把自己当作英子,讲讲2~4段中的内容。

这样训练是通过人物动作的对比展示人物丰富的情感变化,这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继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板块三:回归整体,拓展积累。学习起点是合理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第一板块的单元预习单提供了学情,第三板块的学习单(如下)可以评价拓展,适度积累。

(二)转换学习方式

教师要实现统编教材的新价值,必须引导学生变换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当下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想小组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话题设置要合理。话题可以是问题,也可以是活动,它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学什么、怎么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的话题设计如下:

首先,依“学段重点”设置合作话题。第一,在文本感知时,设字词话题:本课生字词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识记?第二,理清文脉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其次,據“心理特点”设置合作话题。第一,情境创设,设口语训练:西沙群岛一带的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西沙群岛海底的岩石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西沙群岛的鱼成群结队……。第二,情境创设,设练笔训练:选择一幅图片,围绕一句话写一个段落。

本文围绕着“旧文新教”话题,用一个个具体详实的例子,从两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考,即准确解读旧文新要求,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换,从而达成教学新价值。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人教版变化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这五年的变化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