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运用问题化学习理念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碎片化问题

2019-09-10史淑丹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词汇理念教材

史淑丹

问题化学习理念是以问题为抓手,以学生为主体,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最终目的,通过系列式、链条式、网格式的问题促进学生持续性的学习行为,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展现个性的过程。本文以问题化学习理念为出发点,探讨如何处理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碎片化问题,以提升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文化意识与思维品质。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碎片化问题

碎片化问题在当下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常见的有语言知识的碎片化、教学实施的碎片化、单元话题的碎片化等。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脱离文本、脱离主题的语言知识碎片化教学比较常见,经常是照本宣科或是逐字、逐句的解读语篇。这种教学实施的碎片化直接导致语言知识和单元话题以零散的状态呈现给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总是局部,而不是整体,无法将新旧知识有效结合到一起,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更是无从谈起。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片面理解和单一处理。教学碎片化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特点,使学生在建构意义、整合题材、强化功能、操练任务这一连贯性的过程中,一直停留在浅层学习活动中,极大地阻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以问题化学习理念解决教学碎片化问题的依据

(一)优化问题链可实现英语知识点的结合

英语课程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教材内容丰富,知识点较多。同时,相对于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在知识内容上大幅度增加难度,要求学生既要形成必备的语言运用能力,也要提升必备的综合素养。问题化学习理念指引下的英语教学,是依据初中英语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结构,遵循知识内在的系统性和阶段性原则,以问题链为出发点,以螺旋式、连贯式、阶梯式的问题,将知识点融合在不同的任务中,通过优化问题链、问题网,实现不同知识点的有机结合。

(二)问题设定可整合不同题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零散的知识碎片如果不能有效整合,则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针对教材中反复出现的题材,教师应通过有效的问题设定,将题材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而保证题材功能、结构、任务的互相促进,即通过问题(由最初的教师发问,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设问、提問)整合语言知识及单元话题,并由此提升教师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最终促使学生在用中学,即为用而学、学用结合、学而能用。

三、问题化学习理念在整合教学碎片化问题中的实践

(一)基于实践运用的语言知识整合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学习1500~1600个单词,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大量的词汇、句型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机械性、反复性的测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淡化了学习兴趣。在真实的语境下,若能以问题为出发点,层层递进,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零散的语言知识就会像一张展开的知识网,在学生的脑海里不断增长。

外研版新标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模块内容介绍了托尼、大明的家乡和国家的相关信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本模块的语篇中出现了大量的词汇、句子。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缺乏语境的环境下机械记忆,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无法将语言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问题化学习理念指引下的语言知识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地点(自己的家乡或者教材中出现的国家等),并在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的辅助下,层层拓展问题,逐步扩大知识网。在此过程中,小组不断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rainy, snowy, windy)What’s the population of ...?(large, small)情境下的语言知识学习,不仅提高了任务的真实性,更有效整合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内化。

问题化学习理念驱动下的语言知识学习,使学生在不断自我追问的过程中,拓展了语言知识点。随着知识网的不断扩大,学生不再孤立的记忆单词,而是在自我创设的情境中习得词汇,并形成较好的词汇意识。学生由记忆到习得的过程,实质上其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最终培养了其自主学习意识和思维品质。

(二)基于核心任务的教学目标整合

基于核心任务的教学目标整合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外研版新标准教材中每个模块包含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从听说课到读写课再到综合语言运用课,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主线意识”,即按照每个单元的主题,设计核心问题(任务),将语篇内容有效整合一起。

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三模块内容时,笔者通过对比古今生活,将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语法结构融入真实的题材中。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展开的话题,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提出How has life changed?的问题,并由这一核心问题引出环环相扣的子问题,最终形成系统话题(如图2所示),为其写作教学做了铺垫。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问题化学习理念指引下的英语教学,使教师逐渐形成了“大局观”,从核心任务出发,整合教材及单元任务,设计教学目标,预设问题,课堂环节在问题的驱动下水到渠成。

(三)基于语篇意义的话题整合

长期的题海战术使学生偏离教材,对教材内容的把握程度远远低于教师的预期值。那么,怎样将教材中的语篇材料以完整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加深语篇材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整合单元话题,教师可以先抛出核心问题,再由学生提出若干子问题,师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基于同一话题背景,从不同的视角和意义出发,由碎到整、化碎为整,可实现单元话题的整合和归纳。

图3是学生整合的教材信息,这是源于教材中有些内容介绍了很多国家和著名城市(澳大利亚、洛杉矶、剑桥、埃及等)。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通过问题将头脑里的国家信息有效串联起来,达到掌握话题、熟悉教材的目的,并通过子问题,引出不同的国家或城市的信息,如天气、人口、食物、文化等信息,再由学生亲自整合教材信息,拓展丰富思维导图。问题牵引下的单元话题整合,有效帮助了学生归纳和整理知识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题化学习是一个系列化问题解决的过程,思维导图恰好用图示的方式来呈现各个问题、任务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够较好的展示问题之间的层级关系,而且能够使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等。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并能明确每一棵“树木”在“森林”中的位置,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逻辑能力。

四、问题化学习理念对解决教学碎片化问题的意义

(一)提升了词汇意识

在问题化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词汇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基础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关注构词结构,词汇意识有了显著提升。如act, actor, actress, action, activity, active, 独立的词汇以“词串”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举一反三甚至更多,有效地提高了其学习效率,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具备了词汇意识之后,学生逐步形成了特定的答题技巧,在词语运用一题中,学生改变了以往“翻译不同就靠运气”的选词方式,能够对词汇进行词性区分,进而有针对性的选取词汇,提高了得分率。

(二)形成了问题意识

在话题整合的过程中,教师抛出的主问题牵引话题学习,学生进一步拓展、升华。学生的发问能力日渐提升,由最初简单的事实性问题,逐步提升到推理、判断性问题,最终在师生、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形成了问题意识。学生还能及时转变身份,从作者的角度剖析语篇,构建意义。在处理诸如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此类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改变以往的片面理解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去体会文章,换位思考,逐步提高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五、对利用问题化学习理念整合教学碎片化问题的反思

(一)教师层面

问题化学习理念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从教师的层面来讲,问题是教学内容,是知识的载体,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是教师备课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做到两个转变:

第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实践教学中,问题的产生方式、问题的组织形式、问题的实施途径等都对教学的实施及学生思维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参与学生的学习,不断点拨、引导学生。

第二,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意味着由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倾听者、学习者。 对教师而言,要想教会学生学习,自己必須先学会学习。

(二)学生层面

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发挥其主体地位。问题化学习理念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及个人学习习惯的影响,往往容易忽视自己的主体地位,出现过多依赖教师或者不明确学习任务的情况。

第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是获取核心知识的渠道,是学生主动获取学习策略与方法的途经,是提升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教师应主动引领、积极参与,并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等合理安排学习任务,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问题化学习理念在整合英语教学碎片化的实践中,师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形成“师生命运共同体”,可以取得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词汇理念教材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用心处事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