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中故事元青花

2019-09-10木昭

中华瑰宝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元青花韩信青花瓷

木昭

鬼谷子下山、昭君出塞、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几千年来,中国人不断以书画、戏曲、小说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演绎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故事,但只有元代人玩出了新意和高水平。

瓶中演故事

一个月明星稀夜,鞍马劳顿的韩信终于停马歇息。他手牵战马,步至溪边饮水,举目望去,四面茫然,心中顿生憋闷:“想我韩信,离了淮阴,投于楚国不用,今投沛公,亦不被重用,真是郁闷。”不禁叹道:“泪洒西风怨恨多,淮阴壮士被穷磨!”

韩信正兀自感伤,却突然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不等他多想,一阵急风扑面而过,一人一马霎时出现在他眼前,原来是沛公麾下的丞相萧何……

这个故事桥段,在中国想必家喻户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原本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两千多年来,后人据此多有附会,创作出以“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为题材的各种小说和戏剧。

不过,元代人最具创意。他们不仅将历史故事改编成戏剧,搬上舞台,还把这些戏剧故事绘制成画,绘入青花瓷上,由此产生了一批人们至今也难以望其项背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

开头所述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版本出自元代金仁杰所著的杂剧《追韩信》的第二折。该故事画面被绘于一只元代青花瓷上,这就是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量少而质精

一直以来,关于青花瓷的具体肇始时间,学界颇有争议,尚无定论,唯一可确证的是,青花瓷于元代中晚期已发展成熟,在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最盛。元末明初,战乱迭起,景德镇制瓷业曾一度停摆,元青花的生产自然也中断。

学界普遍认为元青花是景德镇乃至中国制瓷工艺的高水平体现,其艺术价值要远超明清两代的青花瓷。存世的元青花不仅数量稀少,且十分珍贵。

元青花中的人物故事瓷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存世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也不过十来件。其中较为知名的,除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还有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罐、英国裴格瑟斯基金会藏的“三顾茅庐”盖罐和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的“三顾茅庐”梅瓶、日本安宅美术馆藏的“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罐和英国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纳兹所藏的“鬼谷子下山”罐等。

但少并不代表不重要。恰恰相反,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以其高超的制瓷和绘画工艺及动人的故事在中国瓷器史上独树一帜。现存的这些为数不多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件件价值亿金。

在国内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中,当首推“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该梅瓶现已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国家文物局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

闹市现国宝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一位古玩界人士从盗墓贼手中买下的。

20世纪50年代,南京文物公司的工作人员陈新民在南京市新街口附近,看见一人正向来往的路人兜售一只大瓷瓶子。陈新民一眼便断定这是一只元代梅瓶,而不是普通物件,便有意购买。两人一阵讨价还价,最终,陈新民用几根金条买下了梅瓶。

陈新民确实没有看错。后经文物专家鉴定,这只梅瓶为元代青花瓷,属国家一级文物。当时,专家们怀疑,如此珍贵的梅瓶恐非寻常用物,很有可能是某个贵族墓葬的明器。它被当街兜售,多半是盗墓贼非法盗取。

果然,当地公安部门立案调查,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盗墓案。被抓捕的盗墓贼姓康。据说,康氏家族祖孙三代均是南京市有名的盗墓贼。虽然国家明令禁止盗墓行为,但康某不惜逆法而行,盗挖了位于南京市郊外江宁县的沐英墓。这只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正是沐英墓中被盗的文物之一。

沐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后镇守云南。“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是朱元璋御赐给沐英的礼物。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病逝于云南,朱元璋下旨命归葬京师(南京)。这只梅瓶则随沐英下葬。

此梅瓶高约44厘米,口小,腹宽下斜,底小平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画面绘饰于该瓶腹部的正中位置。一侧画面中,五络须髯的萧何头戴官帽,着袍束带。他策马飞奔,左手控缰,右手挥鞭,侧身回头。而另一侧画面中,头裹软巾、身着长袍的韩信则手牵战马在溪边饮水。一个急忙追,一个休闲走,鲜明地突出了故事的主题。画面空白处衬以梅竹、苍松、山石,错落有致。除腹部外,梅瓶的上下部分均饰有西番莲、变形莲瓣纹和垂珠纹等纹样。

该梅瓶质地细腻,釉色白而匀称,用料纯正,已是上乘。与纸、绢不同,用青料在瓷胎上作画更具难度,也更显功力。“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画面如此惟妙惟肖,画匠瓷上作画的技艺让人叹服。

在艺术效果上,故事画面绘制于梅瓶中段主体部位,视觉效果突出。画面比例得当,场面完整,小中见大。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尤其注重人物表情的刻畫,人物的轮廓、衣纹线条流畅,山石、树木乃至人物衣饰则有平涂、皴擦,完美地展现了故事的主题。

文人有话说

后人根据情节、人物形象、动作乃至场景等元素,对这些存世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罐之画面进行了一一考证,最后在元杂剧或元代话本小说中找到了出处。

这些人物故事画面,题材多取自杂剧和话本,有些图案画面则直接以故事插图或版画为粉本,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的画面取材于金仁杰所著《追韩信》,“三顾茅庐”盖罐的图案与《三国平话》所配插图十分相似,“鬼谷子下山”图罐的画面采自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罐画面的故事情节与郑光祖的《细柳营》相符,等等。

一言以蔽之,元青花人物故事瓷罐是元代以杂剧为代表的世俗文化在制瓷业中的反映。在政治等级森严的元代,一大批考取功名无望或难以实现政治抱负的文人纷纷转向文艺创作,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元代社会世俗文化的繁荣。自宋时出现的话本小说、民间说唱技艺在元代继续发展,杂剧和散曲也适时兴起,并在民间极为盛行。元代制瓷业紧跟社会潮流,创造出一批元青花人物故事瓷。

存世的元青花人物故事瓷多绘帝王将相、圣君贤臣、英雄伟绩和才子佳人等故事,其背后透露出元代文人的集体心声。这种心声也是推动他们创作杂剧和话本小说的原动力,即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对现有政治压迫的反抗,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向往。

元青花人物故事瓷是凝固的故事会。它们身怀典故,无声地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却又传递着元代文人的共同心声。

猜你喜欢

元青花韩信青花瓷
青花瓷的前世今生
不翼而飞的青花瓷
郭德纲巧用寓言劝爱徒
最贵“福禄”元青花 元青花缠枝福禄万代大葫芦瓶拍卖价5681万元
追韩信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蒋宇涛??《青花瓷》
韩信谋反是个阴谋?
一饭千金的故事
元青花的两个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