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心理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抗挫力中的应用

2019-09-10张强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拓展训练初中生心理健康

张强

摘   要: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从学校现有基础出发,以心理训练为契机,既能提高学生的心理耐挫力,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的适应性方面有显著改善,也能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抗挫折水平,促使其身心均衡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生;拓展训练;抗挫力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7-0018-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生理逐渐走向成熟阶段的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与同伴建立密切的友谊、满足其认同感以及归属感的重要时期,所以,为帮助学生顺利过渡,校园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朋辈的互助中解决问题、勇于应对挑战,从而培养学生果断、自信、勇敢的优良品质,提高其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其心理耐挫力。

一、拓展训练进入校园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心理拓展训练活动的对象更多的是成年人,而关于初中学生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研究还比较少。笔者在参与实践活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一方面,心理拓展活动课具有内容丰富、挑战性强等特点,与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切合;另一方面,一般学校的人力和物力都基本具备开展拓展训练的条件。拓展训练适合在校园开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拓展训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学校所选取的拓展活动大部分都是地面上的项目,没有任何的危险性。因此,开展拓展活动的安全性可以得到充分保证。其次,对活动场地和器材的要求比较简单,一般在操场或者一小块平整的场地就可以进行训练。其中有很多项目基本上不需要借助器材,而有些项目只需要气球、纸笔、乒乓球、呼拉圈、绳子、眼罩等一些简单的道具或器材。再次,活动项目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拓展训练以有针对性目标的趣味活动和挑战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沉浸其中,并在互动和体验中增强心理弹性。最后,学校教师就可以组织和主持训练活动。拓展活动项目的布置和规则很简单,心理教师、班主任或者一般教师都可以胜任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

二、初中生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采用的方式

笔者及课题组成员以巨鹿县实验中学七至九年级的学生为训练对象,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初中学生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并采用在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体育课、社团活动、中考考前心理辅导、心理主题班队活动中融入心理拓展训练的方式,提高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力。在活动中,从方案制定、过程干预到效果测评都融入了心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并尽可能使之流程化,在达到训练目的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其可操作性。

首先,方案制定。在心理健康月期间,以七年级组织的素质拓展活动“搭乘幸福的列车”为例。第一,对受干预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将测试结果作为方案设计的主要依据。第二,整个干预过程的设计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活动分为五个难度递增的闯关挑战项目,分别为“走出我风采”“情绪套圈”“跳房子”“暴风呼啦圈”“勇闯雷阵”五个基础项目。五个项目全部通过者即为成功,可转动幸运大转盘领取奖品。第三,即时关注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活动项目资源库,增强活动方案的灵活性。其次,训练过程。主持人运用多种心理咨询技术对学生进行引导,遵循个体与团体并重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干预训练,既关注特殊个体,又顾及全体成员,保证了活动效果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效果评估。通过与班主任访谈、对受干预学生进行随机访谈和后测来评估训练效果。

三、校园心理拓展训练的积极作用

学生在参与心理拓展训练中,通过身心体验和互相观察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这种“参与——体验——反思”的互动学习模式,更加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16PF前后测显示,参与的学生在某些维度上,如乐群性、稳定性、自律性、敢为性、独立性等方面都有较明显提高,这说明心理拓展训练在培养初中生心理品质和增强心理弹性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仍以“搭乘幸福的列车”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为例,教师有意创设了难度递增的挫折情景,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体验。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支持下,以通关奖励来激发学生坚持不懈的动力,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挖掘自身潜能、磨练自身意志。

在研究过程中,在拓展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上,通过学校现有的拓展设备和丰富的资源,我们强调初中生心理拓展活动的多元性和趣味性,以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设定情景。在此过程中,教师综合运用调查研究、文献分析、行动研究等方法,坚持实践探索與理论构建、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心理素质拓展活动为契机,促进学生心理耐挫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积极心理学[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2]谢玲莉.小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15).

[3]刘视湘,赵   娜.心理拓展实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何   源,徐济达.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J].中国学校卫生,2007,(9).

[5]贾书文.学校心理拓展训练教学模式初步研究[D].江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拓展训练初中生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拓展训练融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