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落于丹霞山上的国宝《贝叶经》

2019-09-10唐宗舜

中华瑰宝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丹霞山经书普法

盘州丹霞山护国寺曾是名人墨客的流连之所,藏有清代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御赐之物,以及清代大臣赵以炯、翁同龢等人的题匾、楹联和书画作品。然而,该寺最珍贵的文物当属传自古印度的《贝叶经》。

我和贵州省盘州市丹霞山护国寺的传普法师相约已久,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亲眼看到《贝叶经》并为之拍照的幸运之人。这一天终于到来。那天,我早早地登上丹霞山,来到传普法师的会客室。传普法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后,小心翼翼地捧来精致的藏经盒。他神情庄重地打开盒子,又慢慢掀开包裹经书的黄色绸缎,露出了一片片发黄的树叶。难道这些树叶就是传说中的《贝叶经》?

“佛教大熊猫”

藏于丹霞山护国寺的《贝叶经》分为《本生经》和《缘起传》两部分,均“写”在十四片神奇的贝叶上。据传普法师介绍:“全国大约有27000多部《贝叶经》,然而,完整的经书已经寥寥无几,丹霞山的经书之所以特别珍贵,就因为它是一部完整的经书。”

所谓《贝叶经》,就是用针刺在贝树(又称贝多罗树或多罗树)叶子上的佛教经文,源于古印度。因极为稀有,《贝叶经》素有“佛教大熊猫”之称。2500多年前,印度佛教诞生之时,造纸术还未发明,古印度人便用贝多罗树的叶子来“书写”佛教经文。

贝叶耐磨轻便,千百年后字迹仍清晰可辨,故《贝叶经》能流传至今。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纸料》中对贝叶之可当纸用有过相关描述:“如西番用贝树造成纸叶,中华又疑以贝叶书经典,不知树叶离根即焦,与削竹同一可哂也。”

传普法师告诉我说:“用贝叶‘写’的经文,防潮防蛀。”我问能防潮到什么程度,传普法师回答道:“哪怕放在水里浸泡几天几夜甚至是更长时间,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晒干后就可继续收藏。就是偶尔有些发霉,把霉印擦干净就万无一失了。”我又问能防虫蛀到什么程度,传普法师又答道:“《贝叶经》传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从未听说过《贝叶经》会被虫蛀的说法。”

《贝叶经》属珍贵文物,其所书内容除了佛教经典,还有古印度梵文文献,对于研究古代语言文字、佛教、宗教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现藏于西安大雁塔、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处的少量早期《贝叶经》写本均已为国家一级文物。

《本生经》和《缘起传》讲述了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是一部时间久远、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集,旨在扬善积德。传普法师说:“寺里收藏的梵文版《本生经》和《缘起传》极为罕见,我想方设法寻找能翻译梵文的高人,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

来历成谜

如此珍贵的经书是如何传到丹霞山护国寺的呢?我曾细读过盘州市的《嘉靖普安州志》《乾隆普安州志》《普安直隶厅志》和《盘县特区志》,并没有读到有关《贝叶经》的历史记载。

丹霞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佛教名山,属喀斯特地貌,海拔1888米,在贵州省盘州市的丹霞镇境内。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曾用“形如天柱”来比喻丹霞山的雄峻陡峭。丹霞山上的寺庙,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山顶建有“玄帝宫”,明天启二年(1622年)毁于战乱。明天启四年(1624年),出家于云南鸡足山的不昧大师来到丹霞山建元真观,立寺庙为丹霞寺。

1906年,丹霞寺的圣融法师进京给慈禧太后祝寿诵经后,慈禧太后懿赐《大乘经》、銮驾、玉印等皇家珍宝,光绪皇帝也圣批“黔之盘州丹霞山为西南护国丛林”。圣融法师回寺后,就把丹霞寺更名为护国寺。但当时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及《贝叶经》。

据传普法师讲述,丹霞山护国寺的《贝叶经》其实来自一位法师的馈赠。1989年,传普法师的师父惟宗法师偶遇时任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明照法师。明照法师亲自题字后,把《贝叶经》交给惟宗法师带回丹霞山作为镇寺之宝。

那么,明照法师又是如何得到这部经书的?他为何要将此经书赠送给丹霞山护国寺?当我问及《贝叶经》的来历时,传普法师说:“惟宗法师只告诉我,(经书)是明照法师交给他带回来的。明照法师对惟宗法师说了些什么,我一无所知。”可惜明照法师早已圆寂,今人所能见的只有他亲笔留在经书上的题字。

从小在盘州丹霞山下长大的董均荣,对丹霞山寺庙的历史渊源有很深的了解。在任丹霞山管理委员会主任期间,董均荣曾趁参加盘县(2017年4月改为盘州市)政协会议之机,提出了“保护丹霞山文物古迹的提案”,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而后获得批准。

传普法师曾向董均荣问道:“(你在)寺庙里是否看到过《贝叶经》的有关记载?”董均荣回答说没有,但他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资料推测:“明照法师让《贝叶经》完璧归赵,说明《贝叶经》本来就是丹霞山的镇寺宝物。”

1964年,寺内僧人在维修寺庙时,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寺庙失火,很多文字资料在大火中化为灰烬,从寺庙资料入手考证《贝叶经》的来历已不可能。

1994年,董均荣曾专程到云南鸡足山考察,希望从该寺长者的口中获知一二,或从寺内的文献史料中找到相关记载和证据,但什么线索也没有找到。

失而復得

当我拍照结束,传普法师将经书收藏好后才说:“《贝叶经》是不轻易示人的,一般情况下只能拿复制的经书让人看。”传普法师这样说,一是因为《贝叶经》是供奉在佛祖面前十分珍贵和神圣的典籍,二是与《贝叶经》的一起失踪案有关。

提起《贝叶经》失踪案,还得从2008年前后传普法师在福建佛学院学习时说起。当时,佛学院里有一位名叫曾哲书的英语老师,持澳大利亚护照。他在和传普法师的交谈中了解到丹霞山的历史文化,而后便约定时间到丹霞山来考察。当时在庙里主持日常事务的传普法师没有想到这位老师会给寺庙带来从未有过的麻烦。

原本住在庙里的曾哲书,结识了山下一个姓王的年轻人。后来,他就从庙里搬到这位年轻人家里居住。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把《贝叶经》带到了这位年轻人的家里。没几天,这个外国人突然神秘失踪了。

传普法师发现《贝叶经》失踪后立即报案,公安部门介入调查。经过公安部门干警的分析、传讯,那位王姓年轻人幡然醒悟,终于在曾哲书留下的行李中找到了《贝叶经》。至于外国人曾哲书,至今仍不知所踪。

虽然如今尚无法考证盘州丹霞山护国寺《贝叶经》具体源于何时,但护国寺的历史却因《贝叶经》的存在而变得更加厚重。

唐宗舜,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盘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猜你喜欢

丹霞山经书普法
丹霞山研学旅行市场开拓策略
卷轴:雪
单宝塔诗
仁化·丹霞山
普法
普法
普法
经书面条
经书面条
情系丹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