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样化解学生的考前焦虑情绪

2019-09-10贺同柱

中小学班主任 2019年4期
关键词:刘宇情绪考试

贺同柱

当前,由于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都比较高,使得许多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大,尤其在考试前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影响考试的成绩。这种现象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

我在教初一时,有个男生特别乖顺可爱。他叫刘宇(化名),刚入学一个月,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我最喜欢的学生之一。他的优点很多,例如上课注意力特别集中,常常跟老师互动,敢于质疑,笔记更是条理清楚,书写如同印刷的一样美观大方。他的作文写得也出色,小学时常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作品。于是,在同学们的提议下,我让他做了语文课代表。出乎意料的是:将近一个学期,每次的单元考试,他屡屡发挥不佳,语文成绩总是在90分左右,有时在及格线上徘徊。这是何原因呢?

我与他的爸爸进行了沟通。刘宇的爸爸说:“这孩子打小学习就努力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学各科成绩经常在97分以上,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初中以后,这几次考试成绩不佳,自己也很苦闷。现在只要谈到考试,不是头痛就是肚子痛,连晚上睡觉都喊不舒服,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啊?”“他以前受到过什么刺激或打击吗?”我问。刘宇爸爸补充道:“在六年级的时候,有次语文考试可能发挥失常,考了不到80分,老师的批评也许有些过重,以后只要提到考试就非常紧张。”听了刘宇爸爸的话,我恍然大悟,这应该是心理原因,属于考前焦虑情绪。

怎样才能让这样的负面情绪在刘宇的心中消除呢?我请教网络,查找书籍,找到了一种方法。首先,我和刘宇进行了一番悉心交谈,充分肯定他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勤奋刻苦的精神,同时对他几次语文考试的不佳成绩表示疑惑。刘宇向我袒露心扉:“老师,我知道自己也很努力,并且非常想考出好成绩,但是一到考试便很紧张、烦躁,所以发挥总是不尽如人意,让老师失望,辜负了老师和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眼中似乎有泪珠要掉落下来。我知道,这是个要强的孩子,现在面对挫折需要耐心开导。我抚摸着他的头,笑着说:“刘宇,我和你父母并没觉得你辜负了我们的信任和期待啊!你非常聪明,学习很认真,你的付出每个人都看在眼里。现在你的问题是心态所致,学习策略有些偏差,但亟待解决的是心理上的焦虑。”刘宇点了点头。于是,我语重心长地向他讲了几点关于考试的策略:首先,每次考试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的,切忌好高骛远,这样能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避免过大的压力;其次,在做题时要认真审好题目,先易后难。发下试卷,可以先将整个卷子浏览一遍,对试题的难易程度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自己写作水平很高,可以先做作文,也可以先做基础知识中的选择题和默写题,再做诗歌鉴赏题,这些相对来说都是容易做好的。对于灵活性比较大的主观题——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可以最后集中精力处理。刘宇听了我的指导,表示要尝试一下,并且跟我商定如果有困惑一定向我诉说。我也明白,一次心理沟通并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他需要细致入微的关心和呵护。我向他的爸爸谈了此事,并叮嘱家长一定要和老师密切配合,时刻关注刘宇的心理和行为动态,有问题及时交流。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特别注意他的表现,一有好的表现便鼓励他,并在课堂上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考试之前,我特地嘱咐他只要注意应考策略,成绩肯定不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考试中,我看他做题时比以往沉着冷静多了,看起来比较放松。考试成绩自然有所提高。他拿着试卷,兴奋地对我说:“老师,我的目标达到了。”我疑惑地问:“你的目标是什么?”“考试成绩能提高一点,哪怕是5分,这次我居然做到了。”“嗯,你这个目标定位还是很好的。学习,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只要有点滴成功就是好样的,然后锲而不舍去取得更大的进步。”“是的,老师。我现在已经想好下一个目标了,一定会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努力的。”他那激动而又自信的脸上,看得出,他已经在为新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而跃跃欲试了。他如此兴奋,我又给他打了一剂预防针:“刘宇,你的学习心态有了很大变化,值得表扬。但是,你要知道,学习成绩不会是直线提高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困难,甚至是失败,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啊!切不可因为一次的挫折而灰心丧气,任何时候都应该振作精神,为了目标脚踏实地,奋勇向前。”他连连点头:“是,我一定会做到的,您瞧我的!”

转眼到了初二。在我和刘宇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而且非常稳定,有一次单元考试居然还考了班级最佳。现在,刘宇的脸上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忧郁与苦恼,始终洋溢着快乐的微笑。看来,笼罩在他心里的阴影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想:正是因为爱的力量和长久的坚持,才消除了他内心的不快和焦虑吧!

实际上,考前焦虑情绪的产生不仅仅来自外部压力,学生对自身缺乏足够的认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他们与优秀的同学比较,与老师和父母的期待相联系,甚至与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人生前途挂钩,往往会自我加压,哪怕是一次简单的练习或考试,都会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于是,偶然的一次考试失利,他们常常将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努力不够或智力水平不高,如果这时再受到诸如严厉的责备和批评等外部因素影响,他们的心理将会严重受挫,笼上厚重的阴影,使得努力和结果成反比例发展,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诱发考前焦虑情绪的产生。

面对这个问题,该如何有效应对和解决呢?

首先,要训练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自我暗示往往会误导自己,对事物和自身行为缺乏准确的判断和理解。积极的自我暗示就是自我肯定,是对事物的积极认知,常常能用一种坚定而持久的表达方式进行应对。如果一个学生偶有一次成绩不佳就认为自己脑子笨,下次考试还惦记“如果考砸了怎么辦”,那么这样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反复作用,必将产生焦虑的心态。所以,教师要经常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训练,让他们都这样去想:相信自己,我会成功的;这次我一定能考出更理想的成绩。在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中,学生最终克服心理上的焦虑,形成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进入良性循环。

其次,要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归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关键是如何面对,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考前焦虑症状本质上并不是由学习本身造成的,而是由学生对学习问题的错误认识和归因所致。务必要让学生清楚,正确的学习目的应该是什么,比如平常的考试是为了检测掌握的程度,以便查漏补缺,同时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所以,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态、积极的行动进行学习。学习中如有失败,那也是正常现象。不必单一地归咎于自己努力不足、能力不够,辜负老师和父母的希望等。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学习中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丰富、学力的提高,也是心理的锻炼。

最后,要充分发挥家校共育的积极功能。对于有考前焦虑状态的学生,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形成教育合力。在潜移默化中,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情感要融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和取得的点滴进步,积极鼓励引导。切忌没必要的“唠叨”,要敢于放开手脚,给他们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经验和良好的教育方法与家长交流分享。通过这样的努力,不断消除学生的学习负面情绪,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生命笑靥如花。

猜你喜欢

刘宇情绪考试
你一定没发现
变幻莫测的守恒问题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爱的“习作”
你考试焦虑吗?
情绪认同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