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心插柳柳成荫

2019-09-10郭文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9年3期
关键词:自我教育教育资源

郭文红

【关键词】自我教育;教育资源;同伴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3-0041-06

无可奈何换座位

六年级的小高是一个精力特别旺盛的孩子,他几乎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他会把钢笔拆得四分五裂,墨水弄得到处都是;他会不停揉搓一张纸,直到它们变成一堆碎纸屑;他会把粉笔磨成灰再和油泥混在一起,到处涂抹;他会用橡皮筋绑在各种物品上面,想象成自己头脑中的各种形象……手里忙个不停,嘴巴里也总是念叨着,桌面上永远堆满了脏兮兮、乱糟糟的杂物。如果有同学指出他的问题,他会一脸无辜地瞪着大眼睛瞅着你,大声地对你说三个字:我—没—有!如果有老师找到他,他也总能找出一堆的理由“解释”。老师们拿他实在没有办法,也只好由着他,好在他也没有过分妨碍到别人。

紧张的期末复习开始了,可能觉得每天的复习实在无聊,他开始不再满足于自娱自乐。他偶尔会在上课时钻到桌子下面,跟其他同学“嬉戏”一番。一次,居然趁着我在板书的时候,与隔着两组的小惠讲话,还互相抛掷物品。一气之下,我对着两个小家伙说:“你们这么要好,干脆做同桌吧。”小高大概是算准了我在气头上,而且知道我不可能让他跟小惠同桌,于是他漫不经心地看着我,挑衅似地大声发问:“是这节课暂时坐过去,还是一直坐过去啊?”全班哄堂大笑。这下不换也得换了,我赶紧调整情绪,从容地说:“你们这么要好,肯定要一直坐在一起的。”这下,小高明显有些蔫了。

将计就计订契约

下课后,平静下来的我开始想着怎么解决这两个孩子的问题,若真的把他们两个长期放在一起,那以后的课堂纪律还真没办法保证。这时,小高悄悄地走进了办公室,虽说脸上还是一贯的没心没肺的表情,但是眼睛里却少了一些平日里的满不在乎,他迟疑着站在我的办公桌前。

“你找我?”我问道。一向都是你急他不急的小高,今儿居然主动来找我,估计是为座位的事情,因为我知道小高的父母对他的同桌对象一向很在意。

“我不能跟小惠坐在一起!”果然,他慢悠悠地说出这句话。

“你们天天下课在一起不够,上课还要继续聊,说明你们有太多的话要讲。我把你们安排在一起,这是成人之美,你该高兴才对啊!是小惠不愿意吗?”故意装傻的我淡定地问。

“不是。”小高干脆地否定。

“那是为什么呢?”我仔细地盯着小高的臉,看看他到底想怎么说,可他半天没有回答。

“马上要上课了,你要是没有想好,就先去上课吧!”我欲擒故纵道。

就像触了电一样的,小高突然流利地说了起来:“老师,我今天不该上课讲话,和小惠传东西,影响课堂秩序,我错了,我以后一定改。你给我个机会,让我坐回原位吧,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在课堂上讲话了。”他一边说,一边拉着我的衣服。看来父母给他的压力还不小呢,居然让他一反常态。

“这么快就能保证不再讲话了?你们两个这么要好,如果马上把你们分开,你们还有话要说,那岂不是又要影响老师上课,耽误同学听课?让你们坐在一起,这样你们讲话方便,也不影响别人听课,大家都愉快。期末复习阶段,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你觉得呢?”我当然不能这么快就让他轻松过关。

“我们的话都已经讲完了。老师,我错了,你就给我一个机会,将我和他调开吧,我真的不能和小惠坐在一起的,我爸爸妈妈都不同意我和他坐。”小高特别真诚地说。

当真是父母的缘故,我暗自感叹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老师”啊!但不管怎样,眼下小高这难得一见的积极态度倒是让我心中一动:主动找老师沟通、主动认错、主动提出解决方案,我何不利用他这个主动劲儿,给他定个小目标呢。本来打算借驴下坡、乘机把座位调回去的我突然改了主意。

“你们的话是不是全部讲完了,口说无凭,我要看的是行动。这样吧,我们以一周为限,如果在一周内,你们能做到认真上课、不随意讲话,我就将你和小惠调回原位,你看行不行?”我想利用这个约定将小高此刻的状态拉长。

小高在上课铃声的催促中无可奈何地点点头,走了。

出人意料得满分

第二天见到小高,我就暗暗地冲他比画了加油的动作;上课的时候,我用眼神偷偷暗示他一下;没人的时候,我悄悄对他说上一句“今天是第一天哦。”每当这时候,小高也总是郑重地点点头。

这一天的课堂真的很安静,两个孩子坐在一起,居然有些害羞和尴尬。小高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故意把身体与小惠拉开距离。非常明显,这个孩子在努力控制着自己。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天的课上,很少主动发言的小高罕见地举起了小手,几乎每一个问题他都在积极思考。

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天的期末复习练习卷,小高居然密密麻麻地全部写完了。因为有轻微的书写障碍,小高写出来的字总是歪歪斜斜,占据着很大的空间,他的卷面永远是不够用的,他的试卷几乎从来也不能全部完成,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空着一整面不写;即便是写,那个字儿也需要我连猜带蒙地仔细辨认,所以小高每次的测验成绩从来也就是六七十分,甚至不及格。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他当天的练习不仅全部写完,而且全对。小高考了100分!我仔仔细细地将这份试卷看了又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次换座位居然“换”出了这样的奇迹!

在讲评试卷之前,我自然是把小高今天的表现好好地夸赞了一番。同学们也高兴地为小高热烈鼓掌,甚至有同学调侃了一句:“看来小惠才是你的最佳搭档,中国好同桌啊!”

双喜临门遭痛斥

这一天,小高是真的高兴:一是练习破天荒地得了满分,被全班同学刮目相看;二是放学前,我的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从美国回到母校,在班级里和学弟学妹们飙起了英语,小高在二年级时曾经去过美国一年,所以英语口语在班级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小高流利的交流让同学们直竖大拇指。

这份喜悦也传染给了放学来接他的母亲,平日里总是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听着同学和老师告状的母亲,听着路过的同学讲述着今天儿子的表现,自然也是心情舒畅,喜上眉梢。可是没想到,当晚我却接到了小高父亲怒气冲冲的电话。他强烈要求我对小高座位调换的问题作出解释:“我儿子并不高,为什么要坐到小惠身边?你调座位的依据是什么?明天早上我会请假去学校,我们好好谈谈!”接到这通没头没脑的电话,我真是莫名其妙,上周五的事情怎么今天才发作呢?尽管吃惊,但我还是迅速调整好状态,简单安抚父亲几句并欢迎他来校交流。放下电话后,我立刻微信联系小高的母亲(因为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我平时与母亲的交流较多),请她在方便的时候与我沟通一下。很快,母亲给我打来了电话,经过和母亲的交流,我终于知道了家中发生的一切,同时我也告诉了她换座的真实原因。

原来,小高放学回到家后,就兴致勃勃地报告了今天在学校的这两件喜事,还滔滔不绝地描述着每一个细节,沉浸在喜悦中的家庭成员们决定晚上好好庆贺一番。正当小高眉飞色舞之际,他讲述的一个细节让母亲突然发问:“怎么是小惠给你鼓掌?你的同桌不是小丁吗?”小高一时语塞,欢乐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

“你是不是又犯错被老师调了座?和他坐在一起你还能好吗!”母亲紧追不舍。

“我没有!”习惯性的话语脱口而出。原来,上周五发生的换同桌的事情他回家压根就没有敢说,今天一不留神给说漏嘴了。

母亲一旦点燃战火,父亲便冲到了第一线,父子斗嘴大战开启。父母竭力指责,儿子拼命“狡辩”。全家一番论战之后,谁也说不过谁,平日里很少过问孩子的父亲便将怒火转移到老师身上,当场拨通我的电话……

擘肌分理达共识

对于父亲的态度,母亲的解释是:“老师您千万别生气,他爸爸不是生您的气,而是在生孩子的气。他气孩子不讲实话,他就是想带着孩子到老师面前来对质,让孩子不再讲假话。”

在小高母亲面前,我直言不讳地说:“既然你们知道孩子没有讲实话,那就应该反思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你们讲实话。孩子不愿意讲实话是因为讲了实话会更加倒霉,不说实话虽然不对,但是可以逃过责难,甚至可以获得好处。你看上周五发生的事情,他因为不说就没有受到责备。今天孩子双喜临门,他有了满满的正向情感体验,却因为说了实话遭到你们的横加指责,这会让孩子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以后都不能说实话,或者选择性地说实话?”

小高的母亲安静地听着,情绪平稳。

我繼续说:“另外,用带着孩子来老师面前对质的方法我觉得很不好,爸爸这是既不信任孩子也不信任老师。如果你们觉得孩子是有错的,就应该相信老师并尊重老师的做法;如果你们觉得老师的做法有失偏颇,故意和孩子过不去,那就应该无条件相信孩子,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如果你们觉得自己并不清楚事实真相,那就应该心平气和地与老师私下沟通,了解清楚之后再说。像现在这样,在气头上当着孩子的面给老师打责难电话的行为,一来损害了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让老师今后的教育行为更难奏效;二来会给老师造成心理阴影,降低老师的从业尊严感,长此以往,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三来也会减损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家长是孩子的榜样,难道你们希望孩子以后遇事就大发雷霆吗?”

虽然我也是心绪难平,但依然尽量心平气和地给母亲分析着。

身为大学教师的母亲沉默了好久,半晌迸出一句话:“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做呢?”

“第一,抓住今天双喜临门的契机,及时给予孩子正向鼓励,唤起孩子心中美好的情感体验;第二,对于上周五的事情,今天不要再纠结了,不要因为这个冲淡欢乐的气氛。但是可以简单询问孩子准备如何解决这件事,让孩子学会对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第三,引导孩子说出与老师的约定,给予实时指导,帮助和鼓励他遵守约定。”

母亲似乎疑虑重重:“他每次都是跟我约定的,我们也不知道约定过多少次了,他根本做不好一个星期的,到时候还真的和小惠一直坐啊?跟小惠坐,他可就真完了,他们真不能坐在一起啊!”

我忍不住提高声音说道:“为什么你就这么不信任孩子呢?你已经多久没有看到小高得满分了?其实一个人未来能够走多远,自制力的影响远超智力因素。这次是孩子主动提出改正错误后调回原位,今天的表现也证明了他在努力控制、努力改正,孩子已经在成长,为什么你们就这么等不及呢?一个总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内心有多苦,你知道吗?再说,什么叫和小惠坐就真完了?你们在孩子心中把班级同学都分成了怎样的三六九等呢?您的孩子在别人心中又是几等呢?如果大家都这样分,您觉得自己的孩子还会有同桌吗?”

我的一番话让小高的母亲终于不再纠结,甚至主动提出会和孩子爸爸进行交流,后续也会配合老师,督促孩子信守诺言。

混沌未凿纯朴心

小惠和小高有很多相似之处:小时候都是由奶奶带大,都有一个温和又倔强的母亲和一个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父亲,而且两个孩子都有轻微的书写障碍,都是特别爱好天马行空地神游。所以,他们两个能够玩在一起,原本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

虽然小高爸爸没有来学校,但我明白小高对和小惠同桌有着这么强烈的排斥心理应该来自家长的影响。他现在的进步动力来自要远离小惠,他越是进步明显,就越表明要离开小惠的决心大。这种明显的“嫌弃”又会对小惠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我也很想和小惠聊一聊。

第三天,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元旦迎新远足活动,我发现这两个孩子和往常一样又走到一起,正夹杂在一群人中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聊,我便参与其中一块聊了起来。我先从小高的进步谈起,我开玩笑地说:“你最近进步这么大,我觉得要感谢一个人。”周围的同学起哄着“中国好同桌!”小高露出为难的神情。

接着我转向小惠:“你和小高做同桌有什么感受?你愿意吗?”听见老师问自己,憨憨的小惠喜滋滋地回答着:“我非常愿意和小高坐在一起,我们坐在一起可开心啦!”

“光你开心没用啊,小高愿不愿意和你坐呢?”我觉得这真是个单纯的孩子,就把脸转过去看着小高,可是小高却不说话了。

“他当然也愿意和我坐,只是因为他的爸爸妈妈不同意,所以他才不敢说的。”天真的小惠非常理解自己的好朋友。

听到小惠的回答,小高显得有些尴尬。他挠着头,喃喃地说:“我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反正就是不能和他坐。”边说边把目光转移到远处。

可能是第一次当面听到好友这么说,小惠的脸上闪现出一丝难堪。小惠的表情让我心疼,我把小惠揽在怀里,一手拉着小高说:“其实我相信小惠说的是真的,你们一直都是好朋友。我觉得爸爸妈妈不同意你们同桌主要是对你们不太放心,怕你们在一起之后管不住自己,耽误自己也耽误对方的学习,你们说是不是?”

我接着说:“你们都是好孩子,热爱思考、勤于动手实践,我一向都非常欣赏你们。但我觉得你们既然是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你们想想看,如果你们两个坐在一起能共同进步,那你们的妈妈爸爸还不盼着让你们坐在一起啊?我觉得你们完全可以做得到,你们愿意试试吗?”

两个孩子都认真地点点头。

齐头并進共成长

为了更好地帮助两个孩子,我在全班公开了与小高和小惠的约定,并号召全班同学一起来帮助他们。我想,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不需要被关注,这两个从小在家庭中严重缺乏肯定和信任的孩子,在集体的关注中可以感受到别样的快乐。

第四天,我特地召开了一次微班会,我请大家对小高和小惠近期的表现做一个总结。我首先选择了一些平时比较积极的孩子发言,希望通过他们正面肯定的言语唤醒小高心中的尊严感和成就感。

“我觉得小高是有进步的,以前上课时我总能听见他的声音,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 “我就坐在小高前面,听说他以前上课的时候会骚扰周围的人,可现在我都没有感觉到后面有人,我觉得他俩进步都挺大。”

“我是音乐课代表,以前上音乐课时,老师总会让我记下小高和小惠的名字。可是这周我没有记他们的名字,说明他们的表现很好。”

在三四个孩子肯定了他们的进步之后,我再请一两个孩子提出小高的待改进之处。

因为受到了老师、家长及大家的关注,两个小伙子劲头更足了,真是每天都在进步。不说别的,就拿这周的几次期末小练习来说,小高每次都在九十分左右。现在,小高上课时也总能控制自己不和小惠讲话。小惠也受到了感染,他的状态也有了明显改变,两个孩子都在努力控制着自己的言行。

很快,一个星期的期限到了,小高没有来跟我提调换座位的事情。

又过了一天,我主动找到小高说:“一个星期已经过去了,我想和你谈谈我们的约定。”

很显然小高没有想到我会主动找他提出这个问题,再次挠起了头。思考了一会儿,他对我说:“老师,这个问题我现在还没有考虑清楚,你能再给我一天的时间考虑考虑吗?”这个答案是我没有料到的。

“好的。”我轻松地答着,“这样,你自己先考虑,还有,你也可以征求一下你爸爸妈妈的意见哦。”

“嗯,他们现在已经不再管这个事情了,他们说让我自己做决定。”孩子轻快的语气中充满自信。

“那可太好啦,说明爸爸妈妈现在非常信任你,也说明你用自己一周的行为赢得了他们的认可,真是太棒了,祝贺你!我为你骄傲,期待你能创造出第二周、第三周甚至更多更久的奇迹!”我及时地把握住这个机会,再次给孩子补上满满的能量并提出期望。

小高最终没有再来找我谈关于调座的事情了,他们就这么一直坐到了学期结束。

后记:班级里的任何一件小事其实都可以成为集体教育的良机,每一件事情中都有可以挖掘的教育资源,关键就在于教师如何引导。这个故事中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全班同学的鼓励和支持,而孩子们每天的观察、思考和点评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全班孩子也都在一起成长。当然,这个故事还给我一个最大的启示:同质的孩子是可以共同进步的。一直以来,这两个孩子都是和班里的一些成绩优异、行为习惯良好的孩子坐在一起,我的本意是希望“近朱者赤”,殊不知这会让二者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因为一方永远保持优势,而另一方则永远都在追赶。而两个同质的孩子坐在一起,他们会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也能从对方身上找到自信。

故事的结局虽然较为圆满,但并不意味把任意两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安排坐在一起都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故事也都是不可复制的。身为班主任,我想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认真观察每一个孩子,感受孩子内在的变化,尊重生命、尊重天性,努力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法。

猜你喜欢

自我教育教育资源
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现状
开放教育资源愈加受美国高校青睐
自我教育视阈中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探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职校班级管理中如何加强学生自我教育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