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始于深入研讨

2019-09-10龚小丽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研讨色彩创设

龚小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是支持幼儿投入游戏和建构经验的场所,一个富有支持性的环境应能够更好地引发、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且环境的创设折射出教育者所传递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

目前,我园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在环创理念上早已突破了將环境作为“摆设、景观”的误区,能站在主题活动及幼儿学习探索的视角进行创设,但环创风格依然以亮丽的色彩、突出的卡通形象及满满当当的材料为主,虽然极具视觉冲击力,但时间久了,难免对幼儿的视觉造成疲累的感觉。做为教学管理者,其实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的环境创设中,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契机,能够启发教师们打破固有模式的限制,避免色彩运用过多、过杂,因满眼的色彩缤纷从而无法形成班级特有的风格。

前段时间,我在参加一所县级幼儿园督导工作时,偶然看到某个班级的区域牌设置别具特色,全部用包装箱纸片做底,按区域特点剪成各种形状,或以颜料或以小布块加以点缀,一股清爽的带着大自然味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让我油然想到了“安吉游戏”那种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不觉心头一动,于是萌发了与教师们进行关于主题环创创新的系列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一:如何正确理解《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之中“丰富”一词,改善目前我们在环创中满、杂、乱的弊端。

研讨前,我组织教师们再次观看了安吉幼儿园环创的视频资料及新拍的县幼儿园的环创照片,一起感知新课程理论提出的回归自然教育、生活教育的内涵。引导大家就“丰富”一词展开讨论,想一想什么样的环创才是真正以幼儿为主体的、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能满足幼儿需要的。谈一谈究竟是夺目的色彩、不留白的布置能吸引幼儿,激发他们探索、操作、学习的欲望,还是适当的留白与色彩的有效组合,更容易让幼儿沉下心来,探索游戏。经过对《纲要》《指南》的深入学习以及对优秀幼儿园的观摩,教师们打开思路,畅所欲言,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一:我一直觉得幼儿喜欢鲜艳的颜色,亮色有益于培养幼儿开朗、活泼的性格,因此在环创时总是尽量选择比较艳丽的色彩搭配在一起,但有时候感觉会有一种视觉疲劳。

教师二:之前我对“丰富”的理解是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要多,否则不足以满足各层次幼儿的需求。虽然有让幼儿参与环创的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幼儿的参与微乎其微,精力总是集中在自己动手布置上,对幼儿活动的关注度反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通过研讨,大家觉察到了以前普遍存在的误区,认识到并不是幼儿喜欢鲜艳的颜色,环创就只能选择亮丽的色彩,适当的留白和饱和度低的色系也会给幼儿温暖、舒适的感觉,例如原木色,便可给人以大自然般的亲切感受,从而激发幼儿最本真的天性,大胆去玩、去探索。教师应该从复杂的环境创设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的精力观察、了解幼儿,完成基础创设后引导幼儿更多地参与环创,丰富环境,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得到成长。

教研效果:研讨之后,教师们及时对班上的室内外环境创设进行了修整,色彩上大胆尝试了之前没用过的颜色,材质则采用包装箱纸片、麻绳、树枝、纽扣、彩泥、土布等进行了创意拼搭,整体氛围清爽而富有艺术感。

活动区材料根据班级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需求,提供最适宜、贴切的,能够给予相应刺激以激发幼儿活动热情的材料,杜绝盲目堆砌,满而不实。

研讨主题二:如何结合本土文化根据主题教育活动创新每个班级的环创特色,同时杜绝为特色而特色,为特色而形式化,强调实用性、适用性、科学性。

教师一:我觉得环创首先要从色彩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从门口的家园栏、主题网络图、作品栏的设置到室内主题墙、区域牌、区域背景装饰都要统一色系,既有自己的风格,又显得整洁大方。

教师二:除了色彩,造型也要统一,要有自己班的LOGO,LOGO要通过与幼儿一起讨论设计、向家长征集等,让幼儿、家长真正参与其中,在每一处、每一块都彰显出来。

在讨论、商榷中,教师们感悟到了之前环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整个班级的色彩应用缺乏整体规划,东一块西一块,分割成若干个面,使得视觉效果杂乱无序。反思了存在的问题,研讨了具体改进措施,接下来每个班的环创都有不同的改观。有的班设计了自己的LOGO,放在区域牌、主题墙的布置上。有的利用收集到的纸箱、树枝、土布等材料创设了主题墙、区域、作品栏等。

研讨主题三:如何让环境创设引发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让环创真正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与主题活动紧密结合。

教师一:我觉得自己在区域材料投放时缺乏对幼儿近期发展需求的了解,主观性强,幼儿对某些材料不感兴趣,难以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

教师二:在环境创设中幼儿的参与性欠缺,有了这样的理念,但实施中教师还是习惯性地自己说了算。

教师三:环境创设中,我感觉主题墙和近期主题活动结合比较紧,但是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还是两张皮。

经过反思,大家在教育过程中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在区域设置时改变之前教师一手把控的习惯,组织幼儿讨论,倾听幼儿的想法,然后引导幼儿一同进行环创布置。例如大三班师幼在讨论进餐习惯环节中,幼儿提出将小朋友按吃饭速度分成贵宾席、快快席、细嚼慢咽席等不同小组,自主选择座位愉快进餐。为确保就餐环境的相对安静,幼儿又提出需要做一个简单的分隔,随后大家一起动手用纸箱做成屏风,并由幼儿自主装饰,午餐时作为餐桌间的屏风,在区域活动时又能它用来分隔区域,一物多用。整个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提供了低结构化的材料,幼儿在与活动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兴致盎然地动脑、动口、动手,培养、锻炼了综合能力。

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环境创设后,教师们收获了满满的意外惊喜。大班组在进行“民族大联欢”主题活动时,师幼共同收集资料,讨论班级进行哪个主要民族的环境创设。为了充分合作、共享,每个大班着重创设一个民族的环境,于是汉族、蒙族、维吾尔族、傣族、藏族环创分别出现在每一个大班中,在主题墙上将各民族的习俗、美食、服装做了展示和呈现,表演区投放了民族服饰,加设了“民族风情美食城”活动区,活动室门上、顶棚、楼道内都装点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挂饰,每个大班做了不同民族的展板展示。适逢元旦节到来,师幼又根据民族特色自编自演了民族舞蹈,让每位幼儿自主选择喜欢参与的民族舞蹈,整个大班组打破班级限制,参与同一舞蹈的大班幼儿一起练习,幼儿交到了许多别班的新朋友,增进了社会性的发展。

此外,新年活动三步曲又将主题活动推向了高潮。一是组织全体大班家长通过小讲座的形式,将大班组“民族大联欢”主题活动从目标到活动进程,进行了交流分享;二是家长集体观看了幼儿不同民族舞蹈的表演展示;三是各班教师带领家长和幼儿,进行了每个大班室内外环境布置的巡回参观。整个主题活动幼儿兴趣浓厚,家长们纷纷称赞,真正做到了活动从课程中来,到课程中去。

牛顿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教研活动亦然,一个合适契机的介入,一个适宜方法的引导,都将在理念的触动、经验的分享、成果的反思中促使大家成长。做为一名教研人员,我将继续潜心观察与研究,在教学研究的路上为教师们助力前行。

猜你喜欢

研讨色彩创设
创设未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