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益智区为例,研究专门化玩具,促进幼儿发展

2019-09-10孙桂玲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圆柱体玩具游戏

孙桂玲

专门化(高结构性)玩具是幼儿园区域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化玩具对促进幼儿发展、开展支架教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长期以来,大部分园所及教师对非专门化(低结构性)材料的制作、投放及游戏指导更加关注,但普遍缺乏对专门化玩具深入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益智区是幼儿园活动室活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域中投放的玩具很大一部分是购买的高结构性专门化玩具。我园通过研究益智区专门化玩具,分析玩具的构成、价值、适宜的年龄段以及专门化操作(高结构性游戏)的教育目标,提高教师分析专门化玩具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观察幼儿操作专门化玩具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幼儿自发进行的非专门化操作(低结构性游戏)中蕴含的发展目标;探索专门化玩具实现非专门化操作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推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获得发展,帮助教师树立发展目标的意识,提升专业能力,为幼儿园专门化玩具的使用提供参考。

一、以研究玩具为基础,全面分析玩具的教育价值

专门化玩具的设计理念、材料制作蕴含着玩具设计者的教育意图,只有全面了解玩具的教育价值,才能将专门化玩具在幼儿游戏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一)研究玩具的構成

教师只有对玩具组成及配件的数量、特点、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分析,才能为有效支持引导幼儿提供切入点,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发现玩具材料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推进幼儿不断深入探究,在提升游戏水平的同时积累建构经验。

如:以“陶瑞塔”玩具的构成为例——该玩具由5组不同颜色的圆柱体和两个骰子构成。每组相同颜色的圆柱体由5个粗细、长短呈递进关系的圆柱体组成,5组不同颜色的圆柱体之间的粗细、长短递进关系相同。每个圆柱体上下两个平面中间有白色方块,方块中标有黑色圆点,白色方块的位置是圆柱体叠高时重心的位置,黑色圆点根据积木从粗到细、从低到高的规律进行标识。骰子分为数字和颜色两种,数字骰子由1-5的点数和一个笑脸组成,颜色骰子由五种颜色和一个笑脸组成。

对“陶瑞塔”5组圆柱体之间关系及重心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重心,探索发现让不同圆柱体叠高并保持稳定的基本原理。

(二)全面分析玩具的核心价值和发展目标

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和科学探究往往是益智区玩具最为核心的价值,但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发展一定是多领域的、整合的,因此在对玩具核心价值分析的过程中,应对照各领域发展目标结合不同的游戏方式及游戏水平进行研究,梳理玩具所涉及到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目标,为全面观察支持幼儿游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如“陶瑞塔”玩具的核心价值就涉及到了“科学、社会、健康、语言”四个领域:

科学领域——数学认知——量的特征:通过观察比较圆柱体颜色、高矮、粗细的相同与不同,培养从不同维度进行分类的能力。

科学领域——科学探究——探索发现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通过叠高游戏,发现重心对保持物体平衡的重要作用。

社会领域——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多人游戏中树立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及正确的竞争意识。

健康领域——动作发展:叠高游戏锻炼手部肌肉,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

语言领域——倾听与表达:熟练运用颜色、大小、高低等名词及形容词。

(三)了解相关概念

教师应查阅玩具涉及到的关键概念,尤其是科学概念,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经验。

玩具“陶瑞塔”:

重心——是在重力场中,物体处于任何方位时所有各组成支点的重力的合力都通过的那一点。规则而密度均匀物体的重心就是它的几何中心。

玩具“奇妙的磁力”:

磁性——我们把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作磁性。

磁力——是相互作用力的一种,磁体本身并不存在磁力,是两个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可表现为斥力和引力。

这些“重心”“磁性”等玩具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教师必须了解,但不需要直接告知幼儿,而是通过操作玩具让幼儿直接感知和理解。

(四)预设玩法及目标

虽然大部分玩具在包装盒或说明书上都有基本的玩法介绍,但大多比较笼统,层次不清晰。每一款玩具,教师都应亲自操作游戏,并梳理运用玩具进行的高结构性游戏方式及不同层次的操作方法,将预设的教育目标分解在不同的游戏方式或难度层次之中,为引发幼儿兴趣、提供支持策略、达成教育目标奠定基础。

以“陶瑞塔”玩具的玩法为例:该玩具可以单人游戏,也可以多人游戏。单人游戏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可以进行单维度的(按一种属性:颜色、高矮、粗细)分类、水平排序、叠高;也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按两种属性:颜色和高矮、粗细)分类、按规律排序。多人游戏可以进行单维度的叠高竞赛游戏,也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投掷骰子游戏,选择相应点数、颜色的圆柱体进行叠高竞赛。

通过对“陶瑞塔”的玩法整理,我们可以发现:分类、排序、叠高这些玩具所蕴含的教育目标在操作游戏中均具有单维度向多维度发展的层次性,会经历由单人游戏发展至多人游戏的过程。

(五)结合玩具特点进行收纳整理

玩具原有的包装或设计并不一定便于取放,为了帮助幼儿养成分类整理、定位取放的良好习惯,应结合幼儿年龄特点,设计玩具的收纳整理方式。

1.订正线

在玩具盒内粘贴与玩具对应摆放的订正线,幼儿按照订正线的提示进行归位摆放。

2.立体隔断

将玩具盒以立体隔断的形式划分区域,幼儿分类收纳玩具材料。

3.分装盒

提供分装盒,将不同材料分装收纳。

二、以幼儿游戏为依据,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一)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进程

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规律性,幼儿的游戏也如此。我们将日常观察到的幼儿游戏情况进行整理,将大部分幼儿的常态化游戏行为与游戏阶段、游戏水平进行对应,从而分析每一个玩具在幼儿游戏方式和游戏水平的层次性、阶段性,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展进程。

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带有游戏任务卡的专门化玩具,幼儿普遍会经历“探索材料”——“单人任务游戏”——“双人/多人合作游戏”——“双人/多人竞赛游戏”的发展历程。

如:玩具“多彩马赛克”,大部分幼儿的游戏行为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随意选择马赛克积木进行拼摆和搭建。

第二阶段,根据游戏任务卡上的图案进行拼摆。

第三阶段,使用同一游戏任务卡,共同寻找对应的积木,完成图案游戏。

第四阶段,选择相同难度的游戏任務卡进行竞赛,比一比谁摆放图案的速度快。

幼儿的游戏水平由最初的“对玩具材料感兴趣,探索感知材料的基本特点”,发展到“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再现;合作游戏,协商制定规则;逐步产生任务意识、挑战意识、竞争意识”。

以玩具的游戏进程为依据,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准确判断其游戏水平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在游戏过程中捕捉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其适时的支持和引导。

(二)挖掘幼儿自主游戏中的生成目标

每一款玩具在投放前,教师都会对幼儿游戏情况作出预设,但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幼儿的兴趣需求、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经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教师预料的低结构游戏方式,这些虽并非教师预设的游戏方式,但同样有着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因此,只有对观察到的幼儿游戏行为做出科学的分析判断,才能不断生成个性化的支持引导,从而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有些幼儿在操作“多彩马赛克”时,会按照积木的颜色与图案进行分类,于是教师为幼儿提供分类盒,并引导幼儿表述分类依据,从而生成拓展玩法“积木分类”,并生成目标:1.尝试按照事物的某一属性或某几个属性进行分类。2.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拼搭出物体的造型。还有的幼儿运用积木上的图案自由拼摆平面造型图案,于是教师提供记录单,鼓励幼儿制定计划,提前设计图案,并将幼儿自创作品拍照整理成册,其他幼儿借鉴游戏,生成拓展玩法“自由拼图”,并生成目标:1.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2.感受不同图形分解组合的关系。3.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4.能够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游戏。

教师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将幼儿的游戏方式与发展目标建立联系;通过适时适当的支持引导,将幼儿自由探索下形成的低结构游戏方式进行梳理、命名、分享;将个别化游戏推广为小组、集体性的游戏,促使幼儿的自主游戏持续性、有深度的开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在与专门化玩具互动的游戏过程中,幼儿经常会产生或遇到一些需要在其他游戏或生活中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教师只有牢固树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结合专门化玩具的核心价值,在一日生活中通过游戏、谈话、实践活动、家园共育等多种方式拓展幼儿的相关经验,为幼儿运用专门化玩具进行游戏、获得发展提供经验基础,才能真正发挥专门化玩具的探究性学习价值。

(注: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益智区专门化玩具使用的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YJ-2017001)

猜你喜欢

圆柱体玩具游戏
人工“向日葵”材料问世
平衡玩具
坡角多大,圆柱体在水平面滚得最远
丢失的玩具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爆笑游戏
找出圆柱体
圆柱体上的最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