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建构游戏中的观察与指导

2019-09-10成莉

山西教育·幼教 2019年9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材料

成莉

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开展的最普遍的一类游戏,包括积木建构、插塑拼插等。因为游戏方法灵活多样,极具创造性,深受幼儿喜爱。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于建构游戏的涵义、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不是很清楚,对于如何观察与指导幼儿的建构游戏更是感到困惑。为了帮助教师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了解一下:

一、建构游戏是什么

(一)建构游戏的定义

建构游戏也叫“结构性游戏”,在国外,“结构”一词是由拉丁文 ConsTrucTic演变而来,原意是 “建筑”,即建筑活动。早期的结构游戏主要指用泥土、木块、石头建筑房子。现在,建构游戏的概念已经扩大,人们把运用各种建筑玩具或材料进行构造的活动都称为建构游戏,包括拼图、搭积木、插积塑、泥工、手工游戏、用雪堆雪人、用沙筑碉堡等。

(二)建构游戏的价值

建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比如单元积木不同形状的积木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图形组合关系,幼儿可以通过建构过程不断体验单倍积木、二倍积木、四倍积木之间的倍数与守恒关系,体验用两块三角形组合成一个正方形的图形组合与面积守恒关系,通过建构各种建筑物对长度、高度、深度有直接的感知,并对重心、力的平衡、摩擦力积累初步的经验……

下面我们以建构游戏中常见的积木游戏为例,了解它在各方面的发展价值。

(三)建构游戏的材料

幼儿园的建构材料分为低结构材料和无结构材料,其中低结构材料包括积木类、积塑类、替代材料等,无结构材料包括沙、土、 泥、雪等。二者在建构过程中的建构方式也有不同,包括单一材料的建构(如纸杯搭建、扑克牌搭建)和多种材料的组合建构,具体又分为标准组合建构和自由组合建构两种。标准组合建构主要指用单元积木、乐高积木这类有着标准尺寸的建构材料进行建构;自由组合建构则是指运用不同种类建构材料进行建构,尤其是一些替代性材料,如奶粉桶、纸盒等。

那么,这几种建构方式哪种更适宜幼儿发展呢?在实施上,这几种建构方式各有利弊。单一材料建构能够让幼儿体验同一种材料有序排列的美感,能够体验力的平衡关系,但也会由于材料的单一限制了建构的复杂程度;标准组合建构由于材料基本是经过设计的,材料的数量关系与大小比例更加标准,容易形成稳固的建构,既能支持复杂建构游戏的开展,也更利于进行各种数学方面的学习,但存在材料价格偏高的限制;而自由组合式建构能够扩展幼儿的想象力,也可以在过程中探索与解决一些问题,但由于材料比较随意,很难支持复杂、精确的建构过程。因此,在幼儿园的游戏开展中建议可以适当投放单一材料建构和自由组合式建构的材料,但一定要投放标准组合式建构材料,因为这对幼儿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独特的作用。

(四)建构游戏的方法

一般来说,建构游戏的方法分为三种,一是拼插法,主要是利用积塑、管材、带螺丝的积木等材料进行建构;二是搭建法,主要是利用单元积木、空心积木、纸、铁桶等材料进行建构;三是雕塑法,主要包括泥、沙、雪等。三类游戏开展得都比较普遍,我们一般使用较多的是前两种方法。其中拼插法与搭建法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能让幼儿对造型、空间、数量概念等关系有充分的体验,不同之处在于搭建类建构游戏对力的平衡关系体验更充分,拼插类建构游戏摆脱了力的平衡的束缚,对于机械关系体验更充分。比如在齿轮插塑拼插游戏中,幼儿可以直接地感受到大小齿轮相互咬合、联接转动的过程,感受力的相互关系。

(五)建构游戏的技能

建构游戏有着不同的建构技能,通常来说以积木为代表的搭建类游戏的建构技能包括延长、平铺、围合、盖顶、架空、接连式垒高、塔式穿过、交叉联结、各种各样的模式等不同水平的搭建方式;而以乐高为代表的拼插类游戏则分为拼插、互锁与封闭、几何层进、平面塑型与平衡、几何上围、立体塑型、创意塑型等不同层次的建构方式。综上,我们发现幼儿的建构技能无论是以积木为代表的搭建技能,还是以乐高为代表的拼插技能,基本上都遵循“点——线——面——立体”的发展规律。即从关注一个单独的点,如幼儿拿着一块积木当作电话,到以一条直线的方式进行建构,如平铺、垒高或拼插,再到关注一个平面的建构,如围合或互锁、封闭,最后到关注立体造型的建构,如盖顶、穿过、立体塑型等,这反映了幼儿思维发展的顺序,也是教师关注、判断幼儿建构能力提升的重要依据。

二、不同年龄幼儿的建构游戏特点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建构能力也是逐级增长的,当然这种增长不是绝对的,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大班幼儿的搭建水平仅限于平铺和垒高,相当于小班水平。建构能力的提升需要幼儿自身的爱好、经常的练习和材料的支持。一般来说,幼儿建构能力的增长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一) 小班——无意建构时期

小班幼儿处于无意建构时期,他们在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坚持性差、容易受他人影响;多为单一模式的简单重复,小班后期会出现较为复杂和规整的单一模式组合;多为独自游戏和平行游戲;经常会出现主客体不分化的象征性游戏。逼真性要求不高,只要大体满足需求就可以了。比如洋洋用很多小圆柱体堆成一个不规则的圆环,就告诉教师说“这是一个苹果”,然后将放在一起的圆柱体分开,就说是在切苹果。可见他并没有预先去计划建构的作品,只是将圆柱体堆在一起,突然想到这像苹果。同时他的作品与苹果相似程度也不高,只要求围拢成一个圆形就满足了,这正是小班幼儿的典型表现。

(二)中班——无意建构向想象建构过渡时期

中班幼儿处于无意建构向想象建构过渡时期,搭建的目的性进一步增强,在搭建之前会有一些考虑和设想,知道自己要搭什么,并且试图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力图搭建出符合自己目的的作品,但是对搭建过程中的细节和问题往往关注不到。主题开始丰富和多样化,开始搭建动物园、各种各样的房子、立交桥、高塔等,逼真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复杂程度大大提升,运用了多种搭建行为,呈现为堆高、平铺、围拢、架空、覆盖、连接等多种单一模式之间的组合,搭建出各种复杂的建筑物。同时中班幼儿出现大量的象征性行为,并呈现出“边搭边玩”的特点。平行游戏仍然会出现,但多数为联合游戏,出现合作游戏的萌芽,能够围绕一个共同的目的开展搭建,并且伴随协商的行为,但持续性较差,合作难以坚持。

(三)大班——自由搭建时期

大班幼儿搭建行为更加复杂,各种搭建行为频繁出现,有复杂的组合,搭建的作品更加规整和有特定的结构,往往呈现出一组建筑的特点。比起游戏行为,大班幼儿更多关注搭建行为本身,对“逼真性”的要求很高,试图搭建得“很像”,而且往往在作品搭建基本完成之后,才开始利用建构物玩象征性游戏。主题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基本上能想到的都愿意积极尝试搭建,例如城市、火车站、飞机场、纵横交错的立交桥、我心中的小学、圆形的房子、图书馆、超级市场等等,并且为了搭成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此外,大班幼儿搭建的目的非常明确,搭建之前往往都有明确的想法和计划,并且能够按照自己的计划去努力,搭建出自己计划的作品,能够关注到细节和问题,随时调整作品的结构。

三、建构游戏中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一) 游戏之前

在建构游戏之前,教师应当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有一些前期的了解,比如最近幼儿关心的话题是什么?幼儿目前建构游戏热衷的主题是什么?幼儿建构水平到了什么层次?遇到的瓶颈问题有哪些?比如有的班级幼儿在一段时间对埃及金字塔等国外建筑很感兴趣,教师就投放一些相关图书让幼儿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制订好本次游戏活动的观察目的,准备观察工具,比如观察记录表、照相机等。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幼儿做好游戏计划,逐渐增强建构游戏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二)游戏之中

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包括他们的游戏状态、建构技能、社会交往情况等。同时,在观察基础上教师还是应当抓住问题的关键,运用策略,帮助幼儿提升建构能力。具体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看幼儿的游戏状态。幼儿在游戏中会有不同的状态反映,教师要留意幼儿的这些表现并分析原因,帮助幼儿更好地投入到建构游戏中。比如有的幼儿总是坐着发呆,或者不知道搭什么,又或者刚搭了一会儿就拆掉,反反复复,始终说不出自己要搭什么, 这说明幼儿缺乏经验联接,教师就应当在日常的活动中寻找一些契机帮助幼儿建立联系。还有的幼儿建构一个简单的作品就开始进行社会性游戏,不去考虑如何细化这个作品。教师应当观察和分析幼儿是没有需求还是没有能力,可以用加入游戏的方法参与进来,寻找机会为幼儿设置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加工自己的建构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幼儿建构能力的目的。

二是观察幼儿的建构技能。建构技能是支持幼儿建构作品最主要、核心的影响因素。比如建构楼梯,有的就是简单堆在那里,有的则架一條斜的积木代替楼梯,还有的则是用垒高的方法,建造真正高低不等的楼梯。根据幼儿的具体表现,教师可对他们的建构水平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三是观察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在建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他们是如何发现这些问题的,又是如何思考、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这其中反映了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要关注这些问题,比如在获奖案例《没有圆柱体怎么办》中,教师为了观察到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意撤走了所有的圆柱体,当幼儿没有了可当作桥柱子的圆柱体,便尝试用单位单元积木组合代替,但过程中又遇到缺乏圆边不好搭建、组合起来不够稳固等问题,通过尝试,最后逐一解决,获得了建构能力的提升。

四是观察幼儿的社会性行为。建构游戏的过程也就是幼儿与他人交往的过程,既能反映出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情况,又能不断锻炼与提升他的交往能力。比如有的幼儿总是独自游戏,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引导幼儿多与他人交流、合作。有的幼儿在游戏中总是与他人发生矛盾,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幼儿发生矛盾的原因,帮助他们提升解决矛盾的能力,学会共同合作。

(三)游戏之后

游戏结束后幼儿的学习并没有结束,教师仍要重视对整理环节和反思环节中幼儿的学习情况的观察,并根据情况加以引导。比如教师在反思环节中通过幼儿的分享交流,讨论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如何进一步拓展建构思路,建构新的作品。

综上,建构游戏是一种对幼儿各方面发展极具价值的游戏类型,教师应当重视这种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展,深刻理解建构游戏的内涵,努力解读幼儿的游戏过程,用专业的视角去观察与指导游戏的开展。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材料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堆积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可爱的小瓢虫
建构游戏玩不够
材料
有趣的积木
摇摇鹅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