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光影艺术

2019-09-10杨军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19年4期
关键词:李夫人幕布皮影戏

杨军

几根杆子撑起一块白色的幕布,幕布后面点起一盏灯,随着一声锣声响起,一个个造型各异、惟妙惟肖的皮影就出现在幕布上,于是,吹拉弹唱中,一场好戏登场了。这就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奇特的光影艺术——皮影,也叫中国灯影。

皮影的起源

关于皮影的起源,有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在兩千多年前,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染病早逝,汉武帝对她思念不已,甚至都无心处理政务了。方士李少翁看到汉武帝的样子,非常着急,总想找个方法安慰汉武帝。正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街上孩子玩耍的身影给了他启发。于是他告诉汉武帝,自己有办法把死去的李夫人请回来与武帝相见。汉武帝听了很高兴。于是,李少翁请来民间的巧匠,在牛皮上雕刻出李夫人的剪影,就像真的一样。晚上,李少翁搭起帷帐,请汉武帝坐在里面,他则在外面点起灯,李夫人的剪影就映在帷帐上。汉武帝看到爱妃的影子,仿佛回到了以前,不禁流下了热泪。

这大概就是皮影的雏形,从西汉开始的皮影可谓历史悠久。

奇特的艺术

中国的戏曲丰富多彩,各具特色,而皮影戏却不同于其他的戏曲表演,可以说是一门奇特的艺术。它融合了剪纸、雕刻、美术、戏剧、音乐、口技等多种技艺,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复杂的皮影制作工序。皮影的原材料一般选用牛皮、驴皮和羊皮。皮影的制作通常要经过选料、制皮、画稿、雕刻、上彩、脱水、缝缀、装杠这八道程序,而且都是手工制作。皮影艺人在选好合适的皮子后,便开始泡制、刮削,打磨成半透明的皮革。制作皮影前,先把图像画在纸上,确定好再描画到皮子上,这样就可以雕刻了。雕刻是一门精细活,需要技术更需要耐心。接下来就是上彩染色,给皮影染色不能出错,因为擦不掉。一个完整的皮影人有很多部件,这些部件都是活动的,需要用针线连起来,成为一个活动的整体,最后在皮影人的脖子和双手等部位装上杆子,就可以表演了。哎呀,制作一个皮影人真的很不容易啊!

不一样的舞台。一般的戏剧表演都有一个大舞台,戏中的人物都在舞台上进行表演。而皮影戏的舞台则是一块白色的幕布,看着像一扇窗户,也叫影窗。艺人在幕后操纵皮影,吹拉弹唱都在幕后,观众只看到幕布上的影子,只听见伴奏和演唱。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神秘。

让皮影活起来

无论皮影制作得多么精美,它们本身却是没有灵魂的。只有当皮影艺人挥杆舞动时,皮影才有了生命,活起来了。而舞动皮影的人,就是那些拥有高超技艺的皮影艺人,也叫“签手”。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当一个合格的签手,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签手是皮影戏里最主要的行当,皮影表演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坐立行走、舞刀弄枪等心理变化和动作都是签手操纵手中的几根皮影杆来完成的。签手的操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演出的成败。最简单的有一人一杆表演,而厉害的签手双手一次能拿起十几根杆子,一个人表演千军万马厮杀的场景。“一口述说千古事,双手挥舞百万兵”,说的就是这个场面。同学们如果有机会去看皮影戏,一定要去后台看看皮影艺人是怎么操纵那些皮影的,估计你会看得眼花缭乱的。可是签手的双手却丝毫不乱,否则皮影之间就要打架了。

一场完整的皮影戏除了签手,还需要配唱演员、琴师、鼓师、唢呐师等,这些艺人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一台皮影戏的演出。很多时候,皮影艺人都是“一专多能”,既能操纵皮影,还能演唱,真是令人叹服。

丰富多彩的皮影形象

皮影戏也是一种戏曲,戏里的人物角色一般都按照传统戏剧中生、旦、净、丑的行当进行设计。渐渐地,各地的皮影戏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皮影脸谱”,在头部和服饰上刻画,来表现人物的特征、身份等。

都是旦角,怎么知道它们的年龄呢?看头发就可以,梳着辫子的是未婚,脑后盘发髻的就是已婚。

辨别人物的性别,就看皮影人的鞋子:男士穿厚底靴,女士穿小脚绣花鞋。

一个影箱里装着很多影人的头部和身段,不同的头部和身段都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和地位。一定身份的头部要配合相应的身段,如果配错了就会闹笑话的。

皮影的流传

皮影兴起于汉代,据说在元代时,皮影戏就开始流传至西亚和欧洲,迷住了不少国外的戏迷,人们亲切地称它为“中国影灯”。清朝时期,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把皮影戏带到了法国,后来又传到了英国和德国,这个古老的中国艺术轰动一时。现在,法国的一家电影博物馆里还挂着一幅中国皮影,上面的文字描述写着:“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电影!”可以说,皮影是现代电影的雏形。原来发明电影的是我们的老祖宗呢,真心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骄傲!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这种神奇的艺术能继续传承,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李夫人幕布皮影戏
演出开始前
有趣的皮影戏
编辑精选APP
夏夜的梦
有趣的皮影戏
主角光环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古老的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