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掘训练点,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2019-09-10尹丽华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9年7期
关键词:人物描写桂花文本

尹丽华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能够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母语进行掌握以及对文字进行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教师的语言、教学水平及教学风格对学生语言发展及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强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研究,对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從教材中挖掘语言训练的点

教师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引导,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教材当中的语言进行深度的鉴赏及感悟,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教材内容字面意思进行理解的同时,还要对教材语言中体现的丰富情感及思想进行探究,通过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的学习,来品析和鉴赏语言的魅力。

如在教学《桂花雨》一文时,让学生对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阅读和分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抓住文中的一个“浸”字,让学生理解到表面上是形象地描写出桂花的香气弥漫,实际上是反映桂花的香不受季节的限制、四季香在人们的心里,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当学生体会到这深层的意蕴后,教师可以继续提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浸’一词吗?”学生积极发言,表示可以用“沉”和“醉”等词,然后教师让学生把“浸”一词换成自己想出来的词,再进行对比鉴赏,通过不同的词语和文中的词进行替换对比阅读,让学生真正感受文中“浸”一词的精妙之处。

二、通过描写手法引导语言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描写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在对人物描写方面进行阅读时,需抓住人物的特点和外貌描写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感知和品析,用品析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作者的人物描写方式进行体悟。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对事物的个性特征语言描写方面的能力得到强化。

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少年闰土手持钢叉的图片进行仔细观察,并向学生提问:“在这幅画中,闰土在做什么,他有什么样的神态?”学生回答:“有一个皮肤黝黑的少年,脖子上戴着银项圈。”“手里握着一柄钢叉,正在向西瓜地里的猹刺去。”师进行点评:“大家观察得都非常仔细,描述得也很到位。让大家观察图片,实际上是引导大家在对人物描写时,按照自己看到的人物的第一印象来进行写作,这样更能体现出人物的不同之处。”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读到文中对少年闰土描写的相关语段时,让学生将文中作者对少年闰土的描写语言同自己观察图片时描绘的语言进行比较,并体会作者描写手法的细腻之处。

三、找准读写契合点进行语用训练

在习作的过程中,课文内容是学生学习写作最好的范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读写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文的谋篇布局方式,并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进行仿写练习,从而达到阅读及写作的共赢。

如教师在教学《谈礼貌》这类层次结构较为清晰的文章时,应注重课文中结构范式方面的写作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总结并找出文中的结构形式:即开篇提出观点,再从正反两面来论证观点,最后对观点进行总结。然后再让学生尝试着写一写这类结构形式的文章,如仿写《谈友谊》《谈节约》等。学生通过对原文结构形式的掌握,进而仿照结构进行其他类型的仿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得以强化,也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可以从教材中挖掘语言的特点、从文本的描写方式以及读写契合点等方面来进行。通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将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自主地写出更高质量的文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人物描写桂花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怎样构思人物描写类文章
桂花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人物描写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论长篇小说《足迹》中的人物形象的肖像描写
浅谈语文课本中不同的人物描写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