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团文化引领农村初初中生健康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9-09-10吴月兰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社团活动农村初中

吴月兰

摘要:社团文化是引领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农村地区,简要论述了农村学校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阐述了社团文化对初中生发展的作用,以及农村初中社团文化建设。希望能对农村初中社团的活动开展和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社团活动;社团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以兴趣为基础的社团组织在学校中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农村地区虽然经济不发达,但也建立了一批社团组织,形成了一定的社团文化。优良的社团文化对于引领农村初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经济发展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地区初中一直缺乏有规模的社团活动设计,也并未形成良好的、浓郁的社团文化氛围,虽然有社团的存在,也不时会有社团活动的开展,但并没有真正起到对学生引领的作用。

一、农村学校社团活动概况

很长时间以来,受制于资金、师资、经验等方面的不足,致使农村地区初中社团活动的开展一直以来存在一些问题:

1.学校观念保守,拒绝组织社团活动

总的来说,农村地区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而且就现实情况来看,通过读书依旧是农村学生改变自己命运的主要途径。因而,农村地区的学校依旧将考试、将升学放在第一位,而发展学生的兴趣则在其次。为了真实的了解教师对社团的看法,笔者做了一个小调查,总共调查了35名教师,其中有15名教师明确表示过多的社团活动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的专注力的下降,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11名教师支持定期开展一些社团活动,认为其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另有6名教师的社团的看法介于这两者之间,仅有3名教师对社团给予了全面的肯定。

通过这个调查可以得知,大多数农村教师对社团活动存在一定的偏见,无论是支持和反对都始终是在以其是否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考量,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社团活动的价值和社团存在的意义。

2.缺乏相应师资,无力开展社团活动

缺乏必要的条件开展社团活动也是农村学校社团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以我校为例,具有带领学生社团、进行社团活动组织经验的教师很少。有带团经验的教师以其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为基础,比如舞蹈、书法、滑行、舞狮等。其他与当下社会能力紧密联系的如互联网科技、商业调查、前沿科学等都没有教师有带团经验。

3.社团活动设计不合理,缺乏与学生成长的必要联系

在开展有学校社团活动的农村学校中,缺乏系统性、专业化的论证和设计是农村初中社团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一些学校为了突出本校特色而刻意求偏求冷,如有学校组建篆刻社团要求各班级派学生参加,有学校组织太极拳社团、盆景社团等,脱离学生兴趣,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缺少选择和参与权利。这些偏冷社团往往通过校长――班主任的行政强制实施,不仅学生参与度低,社团内容本身与学生的发展需求也不存在必要的联系,使得社团沦为学校为突出特色的形式,进而导致家长与教师进一步反对没有实际效果的社团活动开展。

从各校对所组建社团的论述看,将社团视为学生业余活动依然是学校设计社团的核心观点。社团设计教师缺乏对初中生成长需求的科学论证,往往根据校长或骨干教师的喜好选择社团内容,缺乏对学生的民主倾听。另一方面,学校教师缺乏对当今校外社会的体验,所设计社团脱离实际,对学生社会能力的成长缺少帮助。

二、社团文化对初中生发展的作用

1.缓解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文化课的学习自然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是如果一味地埋首于书册当中,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实际上,有很多学生因为学习压力大,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厌学的现象,而通过舞蹈、书法、滑行、舞狮等社团,有利的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是对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的一种有效的调剂,有效的缓解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提升了学生人文素养

农村地区的学生一般给人一种足够刻苦,但人文素养不足的印象,在以往也确实如此。不过,随着各种社团的建立,农村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飞速的增长。拿书法社团来说,书法作为我国的一项悠久的、独有的艺术,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提高的不仅是书法的技艺,还有自身的人文素養。

3.激发学生民主意识,提高管理能力

充分尊重学生发展需求与参与意愿是农村初中社团建设的基本原则。学校以教育者的专业身份给出社团建设的指导纲要和意见,在此纲要范围内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与意愿,指导学生自主建设并运行社团活动。

这等于是学生拥有了一定的管理、运营社团的权利。在社团负责人和学校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就社团的发展、活动的组织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且能够付诸行动。这种过程就是一种民主参与的过程,能够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而且,在对社团的管理中,学生的管理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三、农村初中社团文化建设

1.根据学生成长需求将社团分类

从科学的视角看,初中生的能力发展主要可以分为智力发面和非智力方面。智力方面指的是学生学生在各个学科上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再具体一点智力因素可以简要归纳为演绎能力、语言能力、推理能力,这些能力无论在哪个学科的学习中都至关重要。但是学科知识的学习仅是对前人知识的一种学习、记忆和理解,没有创造性行为在其中。因此,我们将智力因素的活动体验作为社团设计的重要内容,使之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内容。基于教师与家长多数人反对社团活动的情况,这一类社团也将向教师和家长展示社团活动的另一种形态,即社团活动也可以是学习的重要补充。这一划分将为学校开展社团活动减少了巨大的阻力。

非智力因素方面,可以概括为社会、人际、艺术、情感、心理、自然六个部分的内容。大部分社团都无法跳脱出这六个方面的内容,据此,我们提出了社团活动应该是在学生与社团之间搭建桥梁、使学生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念、健康的心理成长、认知并了解自然的要求。

2.采用激励方式,保持社团文化的活跃

要想使一个社团持续发展,使社团的成员充满积极性,使社团文化保持活跃,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其中激励的方式,可以说是最有效的。通过对社团成员的积极正面的评价与激励,能够让其有一种成就感,并且产生对社团的归属感,从而更积极的投身于社团的建设当中。

首先,社团负责人要真正融入社团这个大家庭中,和社团成员交朋友。对社团中表现突出的、为社团做出贡献的人要给予正面的评价和一定的物质奖励。比如,拿书法社团来说,要进行一次校内的书法比赛,首先是赛事的宣传,招揽学生报名参加,其次比赛场地选择、清理、布置,比赛的纸张的准备,到比赛的正式进行、评比等都蕴含了社团成员的辛勤与汗水。作为社团负责人,一定要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无论活动举办的成功与否,都要对社团成员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给予正面的肯定,决不能只字不提,让人寒心。其次,学校方面也需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以用于社团建设,对于那些取得成绩的社团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时刻关注社团的成长和进步。

总而言之,社团文化建设对于初中生的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将社团文化建设重视起来,立足农村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使社团真正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小红.初中文学社团活动的理念创新与实践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高远.探析思想引领视域下艺术院校社团文化创新——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5(24)

[3]唐颖.建设学生社团文化,陶冶学生思想情操[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S1)

猜你喜欢

社团活动农村初中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家长助教探索
高职校社团活动对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思考分析
农村初中数学后进生策略
体育社团活动在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