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09-10赵静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运用能力解题思路教学观念

赵静

摘要:新课标指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目的,如何培養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呢,针对这种情况,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学问题;教学观念;解题思路;运用能力

数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的教学尤为重要,它不仅仅要学生通过课堂的讲授获取数学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因此,本文作者从教学观念、解题思路、联系实际三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分析探讨。

一、转变教学观念,开展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往往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因为数学字符的晦涩难懂,导致自身对学习数学兴趣不高,学习质量下降,成绩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把握学生心理,积极调整教学环境,使“神秘莫测”的数学知识变得“接地气”,从实际生活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程度,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数学,去运用数学,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加减法”的教学中,枯燥的数字加减会让学生提不起精神和兴趣,我利用生活中小事例来激发大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我向学生提问:妈妈在家中忙家务,没有时间去买中午做菜的调料品,给你10元,让你去买3元的酱油、2元的醋还有4元的白糖,那最后你手里会剩下多少钱呢?学生通过计算,回答道:10-3-2-4=1元,我手里最后还剩1元。我给予学生肯定的赞扬后,又提出一个问题:回到家后,你把手中调料品交给妈妈后,妈妈说还需要再买一袋3元的大料,让你下楼再去购买,又给你5元,妈妈说买完后,你可以用剩下的钱买雪糕吃,请问大家,你现在手里还有多少钱?买完大料剩下多少钱?假如雪糕是1元的,你最后剩多少钱给妈妈?学生们都经历过给妈妈买东西的事情,积极的去进行计算,很快得出答案:1+5=6元,手里有6元;6-3=3元,买完大料剩下3元;3-1=2元,买完雪糕后,给妈妈2元。通过生活中购买日常用品的问题,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学生很容易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程度。

二、探索解题思路,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而有时的课堂环境并没有那么理想,在数学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和学生并不在一个“频道”上,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去引导学生,并予以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知识要点,理解掌握内在的规律和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一道习题:妈妈在家里做烤面包,3天做了36个面包,照这样计算的话,6天可以做多少个面包?提示一下大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并把各小组计算的过程也要说明。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有个别小组还是有些疑惑,我小声的提醒他们:6天有几个3天或者1天烤多少面包。学生得到点拨后,立刻就有了思路。兴奋的举手回答:老师,老师,6天可以做72个,因为3天做36个,6=3+3,所以6天就可以做36+36=72个面包。有的学生说:老师,我的答案也是72个,但和他的不一样,1天可以烤36÷3=12个,12x6=72个面包。

还有一道习题:学校准备进行对校门口家长等候区竖立围栏柱,在10米的小路上,每隔1米竖立一个围栏柱,两端都要栽,请问同学,一共需要多少个围栏柱?学生讨论得出10÷1=10个,同学们都意味这是最终答案,我先不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看自己的手掌:这里共有10个间隔,所以要栽多少个围栏柱呢?学生通过手指间的间隔,发现刚才的答案是不正确,应该要11个围栏柱才对。通过对习题练习和生活实例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前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关键,激发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

数学运用,不全是加减乘除、绘画、量距等教学活动,还要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从教学中得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百分比”的教授中,我组织学生做个趣味游戏,规则是:在一个纸箱子里放6个同样的乒乓球,分别标注上1-6数字,老师和学生轮流从箱子里拿出2个乒乓球,如果球上的数字相加之和是偶数,学生赢,相加之和为奇数,老师赢。通过数轮的比赛,结果我赢的次数较多,然后我就引导学生讨论,把拿球后的各种结果一一列出来,结果:和为偶数的有6中组合情况,和为奇数的有9中组合情况,老师赢的可能性占60%,学生赢的可能性占40%,结果显而易见了,我最后提醒学生,街边哪些赌大小就是这种骗术,不要轻易上当。

还有一道习题,我们班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请问同学,全班一共多少人?男、女学生各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学生听到要算本班的那女比例,都积极的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学生计算完后兴奋的向老师举手回答:全班一共20+30=50人。关于占比的答案,同学分成了男女两组,男生回答男生的:男生占全班20÷50=40%,女生回答女生的:女生占全班30÷50=60%,我对同学们给出的答案给予肯定,同学们纷纷表示,还要再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促进。通过对日常生活问题的简单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去发现和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本教材的讲授中,要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结合日常生活,从小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即至的,而是需要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学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神州, 2012(34):170-170.

[2]陈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7):48-4

猜你喜欢

运用能力解题思路教学观念
方言在幼儿民间游戏中的运用研究
利息理论课程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基于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