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9-09-10李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赏识教育运用教学

李媛

摘要:本文从赏识教育的功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试析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运用,并从教师以赏识的眼光,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利用赏识技巧,促学生树立信心,鼓足勇气,充足挖掘学习潜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赏识教育;教学;运用

日常教育工作中,“赏识”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赏识”能使一个人树立起积极向上的信心,“赏识”能造就学生的成功人生,因此,教育的现代化,当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现代化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决定了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和重要性。

一、赏识教育的理念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1、维护自尊,树立自信

对做了错事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的教师往往会大声指责说:“你从小不学好,长大了是进监狱的料”,“天底下还有比你更笨的孩子吗?”正是这些否定性的言语,让学生丧失信心,不再努力。有的因被伤害自尊心,致使其反叛,攻击性行为增多。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往往是在受到指责和冷遇后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2、挖掘潜能,发挥才智

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与鼓励。”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当教师懂得赏识学生,找到学生各自的“闪光点”,甚至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并正确引导,随机及时表扬、鼓励,经过长时间的熏染,学生能在对自己的认可中发掘自身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3、独立耐挫,自立自强

由于赏识教育是不怕失败的教育,敢于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磨炼,给其勇气,鼓励,使其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无形中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承受力,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善于分析、总结,而不是在失败中倒下。通过赏识教育,可以建立学生的自信,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赏识教育的运用原则:

1、全体性原则。赏识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每个孩子都有被肯定的需要,这要求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和赏识每个人,使每个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信心,体验成功。

2、差异性原则。不同的特点决定赏识点的不同,要认真观察每个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的细微变化,给于不同的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从而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与别人的差距。

3、客观性原则。赏识不是没有理由的乱表扬,而是根据客观实际情况,依据一定标准而进行的,避免尊重、赏识的盲目性和偏颇。因此,尊重、赏识的选择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做到合情合理。错误的尊重、赏识只会导致孩子的盲目自大,这就背离了尊重、赏识教育的初衷。

4、适度性原则。赏识孩子就要客观的分析和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及心理状态,掌握好尊重、赏识的“度”。若尊重、赏识不够,对孩子不屑一顾或训斥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

5、及时性原则。赏识教育要做到及時迅速。当孩子做出选择时,要及时给予理解、支持;当发现孩子某一方面的优点或一点进步时,都要及时的给予表扬。错过尊重、赏识的最佳时机,再进行赏识其效果将大大减弱。只有在行为发生后及时进行表扬,才会起到强化作用。

四、赏识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以德赏识,加强修养

赏识教育的重点要求教师以德赏识,加强修养:(1)“尊重、爱护、相信”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强,特别敏感,也是十分嫩弱的,要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切忌对学生进行凌辱和滥用惩罚;(2)高度的责任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教师都不应允许自己随心所欲、不负责任地对待学生;(3)对学生的深刻了解。赏识并不是随心所欲"灵机一动",对学生的深刻了解是形成赏识教育的前提。

2、心理良好、思维灵活

学会赏识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1)建立在周密地观察、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的敏锐的观察力。没有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也就谈不上教师巧妙的教育艺术。(2)灵活的思维能力具有思维敏捷性的教师善于从突发情境中,敏锐地发现问题的实质,迅速作出判断,明确问题的症结所在,迅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方法。(3)积极稳定的情感、热爱学生的情感,相信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丰富知识、善用技巧

赏识教育是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只有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学修养,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角度赏识、培养学生。赏识要有一定的技巧:(1)在语言上要有技巧。在教育中我们教师要多用肯定性语言和鼓励性语言,象“你真棒!”“你能行。”“再试一次,一定会比刚才更好。”“在这方面注意一点,事情就做得很完美了。”也许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在行动上要有技巧。对学生的赏识有时光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可以通过行动来让学生感受,更具有激励作用。例在语文教学中,一名学生学习学得十分出色;(3)在体态语言上要有技巧。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师生之间也许不适合用语言来交流,或者用语言达不到效果,这时老师的一个动作或一个表情也许就能达到所需的作用。

五、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因人施赏、随机教育

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怕失败。对有错误行为的孩子更要及时指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动机原因进行随机教育。如当孩子犯了错误不愿承认时,你可暂时回避五分钟并告诉他们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给他们留下反省的余地和主动解决问题的机会。赏识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孩子在学会怎样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再在成人的鼓励下继续努力。

2、谨防骄纵、艺术批评

赏识教育必须认识一个误区,那就是赏识并不排斥批评,尤其是对那些好学生,如果经常表扬,很少批评,生怕批评会降低他们的威信或者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只会致使这些学生骄傲自大,自觉高人一头,导致他们的人际关系很差。

3、鼓励家庭、发动社会

教师和家长是教育的行为主体,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首先懂得尊重和赏识孩子。然而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应该是尊重、赏识的氛围。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孩子灿烂无邪的笑容。让我们用赏识点燃孩子自信之灯,唤醒孩子学习的热情,让孩子在爱的阳光中成长,愿每个孩子都能永远灿烂微笑。

六、总结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育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实践证明,赏识促使成功,埋怨导致失败。当代教师应该“认知赏识、学会赏识”,多一点赏识,少一点埋怨,因为只有赏识才能开启学生的心扉、震动学生的心灵、走进学生的心田、敲开学生的心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四川,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2]刘祥和《一生的教育》【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3]高芸香《我的孩子不是天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猜你喜欢

赏识教育运用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