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奏一曲和谐乐章

2019-09-10胡燕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8期
关键词:节奏感教育家音乐作品

胡燕红

摘要: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和灵魂,对节奏的感受和表现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节奏感是小班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但是,如何有效地培养小班幼儿的节奏感呢?我针对这一问题,以《纲要》为指路明灯,提出了四个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小班幼儿 节奏感

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扰:孩子们在歌唱活动中,齐唱时不齐,有的唱得快,有的唱得慢;独唱时不稳,前一小节唱得快,后一小节唱得慢等。而且,这种现象要维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作为教师的您是否进行过深刻思考: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这是由于小班幼儿没有形成一定的节奏感而造成的。那么,节奏感对于幼儿的音乐学习到底有多重要呢?德国当代著名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

从我们自身的困扰到音乐教育家的观点,我们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多么重要!

对于一个问题的出现,在寻找解决方法之前,我们必须找到一盏指路明灯,指引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所幸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因此,我们坚决不能从音符时值的划拍让幼儿来识别节奏,不能让节奏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生命的东西,不能给幼儿的学习造成困难。我们要把各领域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善于运用一些简便易行而又生动有趣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小班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

1、生活与节奏的融合。(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们首先应该让幼儿学会倾听。节奏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引领幼儿打开生活的节奏之门,细细倾听即可感知各不相同的节奏。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声、呼吸声等来感知来源于自身的节奏;倾听小雨的“沙沙”声、风儿的“呼呼”声等来感知来源于自然现象的节奏;倾听小狗叹气的“哈哈”声、小鸟鸣叫的“叽叽喳喳”声等来感知来源于小动物的节奏;倾听火车的“呜呜”声、汽车的“笛笛”声等来感知来源于交通工具的节奏;倾听钟摆的“嘀嗒”声、门铃的“叮咚”声等来感知来源于日常用具的节奏……这些来源于生活的声音是多么地熟悉,多么地生动,多么地有节奏啊!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提倡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这些生活中的声音不就是帮助幼儿感知节奏的活教材吗?因此,对于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教师可以将生活与节奏融合,引导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倾听各种声音来达到最初感知节奏的目的。

2、身体与节奏的融合。(动觉)

身体动作是感知节奏的最重要的媒介,它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拍手、拍腿、点头、叉腰、跺脚、跳跃、敲打等动作都是小班幼儿喜欢并且容易掌握的。但是,伴随乐曲或歌唱的身体动作是有难易之分的,适用于小班幼儿的一般有两種。

(1)自由节奏,用手拍打身体的某一部分(小班初期)

让幼儿自由地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节奏来做动作,教师只需指导那些动作完全不能与音乐相协调的幼儿,必要时可以轻轻地握着他(她)的手运动,让他(她)被动感受几次。在这一阶段,幼儿最容易做的动作是用手去拍打身体的某一部分。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和灵魂,节奏最终将归属到具体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幼儿能够表现出更具美感的音乐作品。因此,在对小班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中,我们不能将节奏单独分割出来,一定要注意节奏与音乐作品的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完美结合,多让幼儿通过接触完整的音乐作品去感知节奏。

美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雷默教授曾说:“我们有多少方法能让孩子体验理解音乐,我们就用多少方法。”方法是多样的,但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规律,采用多种多样的同时又是幼儿愿意接受、喜欢参与、轻松学习、快乐收获的适宜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黄晓秋.浅析小班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J].华章,2012(29).

[2]陈真真.专注音乐教育,培养节奏美感——浅谈幼儿节奏感的培养[J].教师,2018(12):81-82.

猜你喜欢

节奏感教育家音乐作品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颜回之乐
《琴童》顾问阵容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阅读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