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0应丽娜王沫文

科教导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应用型高校研究生

应丽娜 王沫文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研究生 联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9.009

Keywords applied universities; graduate students; joint training

自2008-2017,宁波GDP总量从3964.1亿元增长至 9846.9亿元,在校研究生从770人增长至5416人;[1]杭州GDP总量从4781.16亿元增加至12556亿元,在校研究生从2.97万人增加至 近6万人。[2]研究生教育立于高等教育的“塔尖”,其发展速度、规模、質量必然与经济发展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3]由此可见,宁波经济发展与杭州存在越来越大的差距,宁波高校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储备数量严重不足是主要原因。

1宁波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现状

(1)依托实践基地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浙江万里学院与浙江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在生物、物流等领域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如生物工程领域建设25个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合作实践基地,以实践任务为驱动、促进实践效果。

(2)依托母体高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依托母体高校浙江大学的优势,在生物与化学、土木建筑、计算机信息、机电能源等领域与浙江大学进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具有长期稳定的生源,利用两校师资互通机制,实现资源的共享。

(3)依托专业优势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宁波工程学院的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学、化学工程等具有较强的专业实力。与太原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开展硕、博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在SCI/EI收录期刊中发表百余篇高层次的论文,是宁波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宁波市服务型专业群建设主持单位。

(4)依托办学特色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宁波财经学院与江西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在金融贸易、工商管理、传媒设计等领域联合培养研究生。从校际培养、聘任兼职导师、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方式全面推进联合培养工作。

2宁波市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层面。企业在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参与力度不够,联合培养方式仅停留在学生在企业的短暂实践或毕业前的实习。企业未全程参与学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未参与学生培养过程的监督,未反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程度。目前来看,企业与高校还未形成规模化制度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协同体系。

第二,高校层面。首先,高校与企业合作不足。研究生参与的课题大多是来源于联合培养高校双方导师的纵向研究型课题,而来源于解决产品难题或技术瓶颈的企业横向课题为数稀少。其次,高校与政府联动不够。高校未及时向政府表达述求,寻求支持和帮助,从而使政府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中的资源配置,政策导向、体制创新方面不能发挥能动作用。最后,校际之间未形成全面的合作。合作的层面大部分仅停留互聘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

第三,政府层面。2018年宁波提出“246”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发展。针对宁波“246”现代产业集群地方政府未出台相应专业的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政策制度,扶持力度不够;政府不够了解企业的困境和高校需求,在企业和高校两者间未能充分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协调力度不够;尽管出台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若干管理规定和优惠政策,但是针对的是毕业以后来甬创业的高层次人才。

3三螺旋理论和研究生联合培养

亨瑞 埃茨科瓦茨(Henry Etzkowitz)提出分析政府、产业和大学之间的关系的“三螺旋”创新理论(图1)。三螺旋创新模式中产业、大学、政府这三个机构保留着自己的原有的作用和独特身份:产业作为生产和服务的场所,具有技术制造、商业交易、金融服务等职能;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场所,具有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职能;政府具有宏观调控、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确保产业与大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研究生联合培养与“三螺旋”理论存在高度内在契合性。创新组织内通过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扩大企业、高校、政府原有的能力:企业通过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得到政府的政策扶持和高校的技术支持,提高改善产品质量和克服技术难题的能力;高校通过研究生的联合培养,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物质(场地、技术、资金、人力等)支持,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政府通过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整合资源,设立创新组织,确保企业和高校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合作,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场所。[4]

(1)建立多样化的创新组织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包括政府设立的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开发区;政校建立的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基地;校企共建的实训实践基地;政企共建工业园区等。创新组织能够打破政校企边界,整合机构职能,实现多方参与。

(2)增强企业主动合作意识。企业通过自行搜集、专家调研、中介挖掘、平台发布等方式,将改善产品质量和进行技术攻关的课题对接高校,拓宽研究生培养高校选题范围和科研思路。企业需完善实践基地设施,改善研究生工作的条件;增加实践基地的投入,提高研究生实践的福利;提供科研成效的奖励,提高研究生工作积极性。

(3)优化联合培养过程。高校依托各种创新组织平台,实行研究生培养的“双导师”制。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要以宁波246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课程学习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養。

(4)完善联合培养机制。政府围绕校企需求,建立经费补助机制。政府在具有研究生培养的创新组织内增加投入:设立研究生联合培养运行经费,给予研究生生活补助和学业奖励;设立产学研项目的研究生专项经费;设立各项基金,支持研究生培养团队开展研究,并为其创建公司的提供风险资本投资;完善服务和监督机制。

总之,在创新组织中,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这一途径不仅保持企业、高校、政府三者原有的作用和职能,同时将各自的另外两个能力扩大,促进彼此的相互作用与合作。通过研究生这个载体,形成持续的创新流,达到资源的协同发展。

本文系2019年度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研究课题“新经济背景下宁波应用型本科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D19XJ-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宁波市统计公报http://tjj.ningbo.gov.cn/col/col18616/index.html]

[2] 杭州市统计公报http://tjj.hangzhou.gov.cn/content-toOuterNewsList.action?cmodule.id=m_tjgb_gjtjgb&cmodule.fatherid=m_tjgb]

[3] 赵敏祥等.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研究.现代物业,2010.9(9):81-82.

[4] 宣葵葵,王洪才.创业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特色探索——基于英国沃里克大学的成功经验.中国高教研究,2017(6):77-81.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应用型高校研究生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广西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