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4-05王海王茗

科技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联合培养产学研创新

王海 王茗

【摘 要】广西地矿资源丰富加上广西“千亿元”行业背景下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及人才的需求,无疑为广西区内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研究生带来了诸多机会。然而,广西高校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面的研究生在产学研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生产,学习与研究脱节的问题。本文剖析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产学研;创新;联合培养

0 前言

广西位于华南西部,相比于一些经济发达的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西丰富的地矿资源,如铝矿,锰矿,及非金属矿如滑石矿等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大自然恩赐给广西的资源由于长期缺乏深度开发及加工利用,大部分都是作为低端原矿和低附加值产品开发而维持现状。如何利用广西地矿资源丰富这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的“原始产品”,依托广西打造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的“高端产品”一直是广西经济面临改造升级诸多问题中的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1 对“产学研”脱节问题的分析

作为广西的高校,如何利用广西的地缘特色,如何更好的培养以研究生层次的较高端人次以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真正培养研究生将来在第一线企业进行开发和创新的能力和素质,“产学研”成为这一背景下的重要抓手。然而,广西高校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方面的研究生在产学研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生产、学习与研究脱节的问题。下面就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做一简单剖析,藉此希望能为解决这一难题进而提出改进的策略,共同促进广西经济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培养。

1.1 “产学研”基于传统,恪守传统

“产学研”是集“生产”,“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从概念的提出到真正的应用,已对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非常多的积极作用;这一人次培养模式,由于直入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而引起很多不同专业的研究与实践。广西由于历史的原因,制造业相比邻居广东还处于非常不发达阶段。“无机非金属材料”这一专业主要所对应的传统产品,包括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普通玻璃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因此,在“生产”这一环节,笔者从多年带学生深入这些广西传统行业第一线了解到,真正对“生产”改造换代的思路不多,难以实现生产线的升级改造;在这一基于“生产”传统的背景下,相应的“学习”能力也就显得非常不足,更谈不上“研究”。学习,引进和消化先进的生产技术,一直是我们中国制造业的骄傲,但广西这些传统企业,由于人次的缺乏和企业领导者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使得“产学研”这一高大上,落入基于传统,恪守传统的老路子,企业生产难以有新的引擎和动力。

传统企业,工艺陈旧,设备老化,进而导致产品附加值低。这些恶性循环必将影响传统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些原来在广西土地上扎根并有发展的企业,随着国家对传统耗能企业的调整等政策因素,一些企业也相继不见踪影,这不得不引起地方政府的深思和研究。诺基亚手机的例子,永远是悬在我们头顶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1.2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缺乏创新思维

研究生相比本科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以及对产品的独到理解。然而纵观广西区内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研究生,通过笔者近几年对所培养该专业的研究生的走访和了解,大部分研究生还没有完全具备创新思维。几乎很少的研究生能够从所研究的对象,从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而分析并取得新的发现。出现这种问题,一方面是我们的研究生培养更多的是老师给出一个具体题目,然后研究生进行实验。这种模式下,大部分研究生更多的是验证老师的思维;而很少具有独到见解。

在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以及“互联网+”作为助推传统行业的又一国家战略背景下,广西区内的研究生很少结合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特点,从对产品的理解上,很少去思考如何“颠覆传统”,大部分研究生还体会不到研究的乐趣。研究生缺乏创新思维已经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尽管国家近几年来对基础研究和开发的大力投资,以及国家对新材料和新能源的重视。实际上,现阶段研究生的科研条件相比10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理应做出更多有创新的“作品”。然而,事与愿违,结果不尽人意。笔者具有5年以上传统生产企业第一线工作的经验,也具有近十年在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经历,笔者深深感受到如果一个研究生如果没有创新型思维,那将严重影响我们培养研究生的目标,这对研究生今后深入企业第一线将造成不良影响。

1.3 “创新思维”与“产学研”不匹配

研究生作为今后走向生产第一线的高新技术人才,如何将创新性思维注入到企业第一线,使得创新得以产生链式反应,是摆在我们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一道难题。然后我们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主要基于一个“学术”问题,而不是一个“产品”问题。广西高校研究生的这种不接地气的思维,直接到企业去就显得无所事事,找不到落脚的地方。在研究生进入企业之前,要么研究生提出来的想法是企业没法去满足,要么企业的产品问题,研究生不知道问题的根源。这种严重的脱节和不必配,导致企业和研究生无法建立良好的机制。

2 笔者的解决策略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关于“产学研”和研究生培养产生脱节的一些原因分析。如何破题并结合广西地域优势做好广西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这篇大文章,笔者从一个普通高校教师的角度,提出如下策略:

2.1 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为抓手

做好广西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主体在于研究生,主题在于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于今后研究生能够快速融入到企业中对发挥高新技术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推动企业最终又好又快的发展。研究生的培养一直以来,从教学的角度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案。笔者从培养三届研究生的效果来看,真正培养研究生的应该在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上来。基于传统无机非金属专业的特点,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应该具有从五个方面去思考创新的能力,即组成、结构、性能、应用领域及制备方法。这五个方面涵盖了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作为培养研究生的高校教师,如果能将上述五个方面融入到研究生的培养中,将会对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生也会从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2.2 以企业产品为终端问题,注入颠覆传统思维,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企业要生存,产品是核心。如何将一个产品打造成具有创新和特色的产品是摆在每个企业的一个长期命题。作为研究生,即要熟悉所研究课题的深度,也要了解这个行业产品的情况,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譬如,锂离子电池行业目前从学术上和工业上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能源行业。作为研究生锂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生,既要了解自己所研究的正极或负极材料在解决某一个学术问题上的特点,也要了解目前当前锂离子电池行业所用电池正极或负极材料的特点。要多结合企业的产品对性能的要求,而去思考将来如何帮企业解决问题。

另外,我国一直是号称“中国制造”,而很少被称为“中国创造”。一字之差,内涵完全不一样。作为互联网产品“微信”以及“苹果手机”的故事,反复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不但的创新,企业才有活力。注入颠覆传统思维,今后将作为企业对员工创造力的一个考核指标,只要这样以产品为核心,同时注入创新性思维,才能最终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

2.3 加强企业与高校的互动机制

企业是以做产品为第一要素。无论企业如何管理,企业的产品永远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和实力。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在高校,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将来适应企业的前途。因此,加强企业与高校有效互动是打通今后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只有高校和企业互动起来,“产学研”对研究生的培养才能真正发挥应用的作用。

3 结语

本文探讨了广西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与“产学研”脱节的问题并剖析了其中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企业和高校工作经验,提出了三条解决意见。这些意见不仅对解决广西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研究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而且对其它专业在“产学研”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具有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庆五,滕瀚,吉标.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探索,2004,10(1):49-51.

[2]赵植业,刘秋平,郭俊胜.产学研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英才高职论坛,2005(1):13-14.

[3]杨卫.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式创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1-5.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联合培养产学研创新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高端合作 培养创新型工科博士
浅析《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机器人大脑”双培计划实施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