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声势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2019-09-10龚雁征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声势律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龚雁征

摘要:声势律动教学法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独特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参与和体验。是在奥尔夫教法中大量地把音乐中各要素通过身体律动来反映;根据身体动作用音乐的音响来表现的教学。唱歌教学中,节奏难点解决、音高难点解决、歌曲表现力、感染力的体会,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来体会、表现。声势律动是一个解决这些问题的非常好的一个教学方法。本文从声势律动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声势律动教学能有效加强学生即兴创作能力, 声势律动教学能有效增加学生歌曲表现能力,开发学生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这三个方面来阐述在声势律动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性运用。

关键词: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声势律动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身心还处于幼儿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对新鲜事物有天生的敏感!因此,低段音乐课教学要求老师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够自然的有表情的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性活动;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及新课标对低段学生的要求,学生的音乐学习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器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塑造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一 声势律动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的第一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才不至于成为沉重的负担。

比如,我在教学《袋鼠》这首乐曲时,教参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简短的节奏×、××、×—的时值长短,怎样能让学生毫不困难的进行枯燥的节奏练习,而且过目不忘?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他们喜欢听故事的心理,把这三种节奏编成了一个小故事:“……袋鼠爸爸摘的果子最大,他要吃两大口才吃完×—啊—。”(学生们一个个张大了嘴巴,啊—,仿佛真正吃到了一个很大的果子),“袋鼠妈妈摘的果子不大不小,刚刚一口一个,×,×,啊,啊。”“袋鼠娃娃摘的果子最小×× ××,啊呜  啊呜,一口可以吃两个。”通过生动的故事,形象的比喻,学生的兴趣高涨,全班同学不仅很快掌握,还有的学生举手对我说“老师,袋鼠爸爸吃一个果子,袋鼠妈妈要吃两个,袋鼠娃娃要吃四个”我及时赞扬了他,学生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课堂也活跃起来!这种激趣法适用与乐理知识的学习。诸如此例还很多,如用马蹄声表达附点节奏,用切苹果表达切分音等。只要做个有心的老师,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的知识变的有趣!

二 声势律动教学能有效加强学生即兴创作能力

儿童的童真就是喜欢做游戏,让儿童从游戏中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從游戏中去学习音乐,在游戏中引导他们进入音乐的殿堂,当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后,及时加以鼓励,发展他们的智慧,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如我在一年级的歌曲《动物说话》中采用分角色的形式,让学生在歌声中探索,小鸡是怎样说话的?小鸭、青蛙、喜鹊它们是怎样说话? 孩子们喜欢小动物,非常愿意模仿它们的动作和叫声。这时,我再请每一个小组表现最出色的小朋友当鸡妈妈或者鸭妈妈,带着小鸡、小鸭们做动作,孩子们不用老师教,很快就把小动物们活泼可爱的神态动作表现出来。这个时候,再搬出许多打击乐器,请小朋友找找、敲敲、听听、说说,哪一种乐器发出声音像哪一种小动物,同学们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打击乐器,模仿动物说话的声音和节奏互相讨论,模仿敲击起来,老师再适当的引导,在玩耍中就把〈〈动物说话〉〉这首歌曲学会了。再如:学唱〈〈大鹿〉〉时,我根据学生性格特征让他们分别饰演大鹿、兔子、猎人等角色,老师不规定台词、动作,让其大胆创造、自由发挥。

这样的教学层层深入,知识点隐藏在学生活动中,学生学得高兴,学得愉快,创造性的思维也得到锻炼。

三 声势律动教学能有效增加学生歌曲表现能力, 体验音乐的美感。

低段学生生性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让他们一节课都端坐在那儿是很难受的事情,这个时候,不仿让他们动起来。

《乐记. 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律动就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用整个身体和心灵去感受音乐的动作。

比如在教学《快乐的音乐会》这首歌曲时,积极启发学生模仿小猫、小狗打击、吹小喇叭、拉胡琴、敲铜鼓的动作,在教师富有表情的钢琴伴奏下,学生兴致勃勃的通过肢体语言,融入在了音乐中。再比如学唱《小燕子》,通过歌表演,使学生学会燕子的飞行,及小燕子捉虫时的敏捷动作,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尽情创造,不仅培养学生的动作表现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了乐观的态度和爱小动物的友爱精神。当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时,自然而然会深情并茂、有声有色。要注意的是:当学生有能随音乐的不同情绪、节奏节拍的变化而有表情的律动、模仿和即兴做动作时,应注意音乐与动作的配合、乐感的培养。

声势律动教学法不仅仅只是简单地加入动作,老师在进行律动引导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年纪之间的差异。因为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年纪对音乐的感知、理解都不同,只有充分地了解当前阶段孩子的个性,设计出符合当下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律动,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在不断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其中一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事实证明,使用声势律动训练法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获得了更好的艺术感受,更能促进学生心灵的升华。

同时我们在进行声势律动教学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的方式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与爱好,最大限度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学习中来,并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谭乐宁.声势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5).

[3]王  琴.律动校园,音乐绽放 ——声势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猜你喜欢

声势律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微
声势律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音乐教学中声势律动的运用探讨
声势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