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小语段仿写提高大写作能力的探索

2019-09-10黄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黄玲

摘要:仿句这种题型在中考中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编写也融入了这种仿句题型。这种题型着重考查学生语言知识以及分析、想象、联想、语言表达等能力的综合运用。这种题型分值较高,难度也大,学生不容易得分。本文从语文教材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小语段典型示例,培养学生仿句能力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语段仿写;大写作能力培养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究其原因,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使用一些机械的、呆板的教学方法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就拿常见的仿写来说,老师通常教学生读范文,再按照范文的形式仿作。但是,仿写并非就是机械地仿抄,而是灵活地借鉴运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仿写的过程中,应该严厉制止学生呆板地模仿范文,而是在充分领悟范文的核心思想,表现手法,结构程式等内容的基础之上,加以自己的独创,运思成文。

一、选好示范文章,仿写由浅及深

仿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来进行阅读分析,从中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古人云:取上为中,取中为下。即:学习一篇上等文章,可能只能领会到中等水平;而学习一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只能领会到下等的水平。因此,课前老师选择好范文是关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学生运用语言表情达意,首先是用句子表达,然后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比如七年级的作文教学,老师着重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力,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文章的开头、结尾方法,从简单的开始。而到了一段时间之后则可以训练一些谋篇布局、选材、衔接过渡、呼应等一些作文技巧。再往后则可以训练一些表现方法了。如先抑后扬法、联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对比法等。如果对七年级学生训练这些表现方法,可能大部分学生接受不了,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所以然。

二、巧用课文段落,明确仿写认知

教师是教材的执行者,同时也可以在教材中挖掘点子教学生。教师可根据单元的主题、每一课的构段方式及段落中的写作手法来对学生进行仿写训练。

要仿的段落需要精挑细选,必须精彩优秀,必须找对训练的“点”。比如《山中访友》一课,教师可根据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构段方式进行联想的仿写训练;根据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写作手法,进行“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进行仿写训练。 要仿的段落必须明确目的,清晰地告诉学生通过这一段话,我们要仿什么;或者读完一篇文章,我们应该学习作者怎样的写作方法。如《索溪峪的“野”》一课,仿照课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写一处景物描写。《少年闰土》中人物的特点刻画生动,可以仿人物外貌写法或者就抓住特殊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进行仿写。

这样,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结合,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各种情景中去,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三、加强课堂体验,产生写作共鸣

情感,是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构成要素。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利用个人情感观念去审视文学作品的过程。有情有感的文章,才能被流传百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经过精挑细选,具有较大的情感价值。情感是一篇文学作品的灵魂,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学生没有获得情感体验,就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无法真正理解语文阅读文章的意义。在课堂中组织小练笔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文章中的情感关键点,让学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找到练习的切入点与练笔的兴趣。在学生与作者具有情感共鸣之时,借助练笔活动让学生的内心感受得以释放。用小练笔,让学生走进文章中的人物,开展想象,通过练笔去体验角色,能够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成果升华。

比如,在讲解《藤野先生》时,其中一段描述了作者与藤野先生在课堂中见面的场景,“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续写道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嘲笑藤野先生,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段组织学生练笔。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藤野先生课堂中的一名学生,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藤野先生,自己会想些什么,会不会像文章中的学生一样在课堂中笑出声来。这样的练习能够促进学生融入到文章的角色中去,促进学生阅读学习体验感的加强。

四、练习不同体裁,扩大写作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体裁分为四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都是朴实无华,层次清晰的文章,对于初中作文的教学具有典型的示范性,选文的体裁丰富多样,难度适中,很适合初中学生学习。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中就明示: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研究各种文体文章的写作。

例如,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讲述写作方法时,用八年级上册的议论文《落日的幻觉》为例,文中第二自然段将日落时的形态和颜色描写的栩栩如生。教师可以告诉同学们:阅读议论文要逐句体会并加以分析,议论文的写作要向学生重点强调抓住事物的特点重点描述,萬变不离其宗。随后,让同学们以日出为主题,仿写一段练习。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写作水平,教师还可以以说明文《桥之美》为例,文章赞美了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大桥以及张择端画笔下的桥,层次分明。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先让学生们总结本文的说明对象都有什么,运用了哪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在理清说明文的脉络后,再让同学们针对自己的校园写一篇说明文,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写作,只要求说明校园的特征即可。

结语:

教师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然后通过对小语段仿写,提升学生对写作技巧的熟练把握能力。并通过教育者在课堂上的不断实践与改进,让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孙晶晶.放飞心灵  快乐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35):87.

[2]刘卫卫.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策略浅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9(15):60-61.

[3]强钟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试谈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青海教育,2019(Z1):45.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运用生活元素调动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的策略
加强教学资源开发,活跃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论初中语文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