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学的实践探究

2019-09-10郭晓苏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5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育德育教育

摘要: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教育工作方面的意义。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德育课程相融合是提升德育课程质量以及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是从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在初中德育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出发,探讨其具体融合措施。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育;德育教育;教育融合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教育的重要意义

1.1丰富了德育思政课程的教学资源

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其中就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德育思想精髓,用于初中德育课程的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其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思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积极入世进去的思想以及“君子一诺值千金”的信义,均能对刚刚开始接触世界,慢慢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中学生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绘画等优秀传统艺术对于陶冶学生们的情操、培养其自身品格等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们提升子女共和素质能力。

1.2使思想德育教学更具有时效性

在初中德育课教学中引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可以提升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经典故事和文学典籍等均蕴含着重要的思想价值,放在当下新时代背景下依然不落伍。孔子的仁爱思想,可以让初中生们明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懂得尊重别人、爱护对方,并且要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提醒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这样才能够取信于人,获得良好的社会关系等。在德育课堂上引入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精神传递到学生中间,获得更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1.3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

思政课教师在德育课堂上要注意将优秀传统文化中勤劳、诚实、善良、勇敢、友爱等品质通过举例的形式介绍名人事迹,将其树立为榜样典型,号召学生们向其看齐,并组织丰富的活动践行这些精神,以此来塑造学生的品格,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课程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2.1传承创新的原则

中华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变化和革新,由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等不断发展,在每个历史时期其内涵也有所不同。我们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初中德育课程教学中时要注重对其进行传承创新,在学习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注意将当前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其相结合,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网络技术高度发达,青少年容易在网上接触到各种外国自由风潮思想的过度洗脑,容易产生国家认同感不强的情况。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岳飞、文天祥等爱国主义诗人、将领的英勇事迹对学生们阐述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精神,并号召大家向古人们学习,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建设祖国、保卫家园的伟大任务中去,并立志在未来为国家的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2.2针对性原则

初中阶段的思政课堂教育不仅包括思想政治,同时还包括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介绍。在初中德育课程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要努力探索在现实背景下的思政课堂与传统文化的共同点在哪里,也就是这种融合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在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同时还要将课堂内容进行扩展,以一个典型事例散开,让同学们用于发言,表达自己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看法,加深学生的理解。

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德育教学课堂的具体办法

3.1知识理论教学的融合

首先,在德育课程理论教学中,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例如在湖北黄梅、安徽安庆等地可以通过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历史来体会传统文化的曲艺之美,在武术之乡佛山可以体会传统武术的强身健体的功能等。其次,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独特的情境,激发学生对于德育课程以及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通过利用幻灯片、视频音频等让学生们更为直观地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领略其蕴含的德育思政精神,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就某个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进行表演,通过还原典型历史场景的方法,让学生们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中华传统文明的魅力。此外在教学中还一个个注意引经据典,将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思想结合思政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悟到初步的哲学思想,这对其在将来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2实践教学的融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的德育教学融合不仅仅要从知识理论层面进行,还要注意在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来。首先,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文娱活动,例如在元宵节可以举办灯谜会、在端午节可以组织学生划龙舟比赛、在八月中秋节组织学生参加赏月品读诗文活动等。其次是在校外可以组织学生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比如到当地的文明古迹进行学习参观,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明,并为古迹的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还可以开展深入社区服务孤寡老人的工作,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美德等。

3.3教学环境的融合

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课教学中的融合。学校应该立足于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当地的文化特色,在校园里进行相应的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例如在学校内部张贴古代名人名言和画像、树立典型人物雕塑等办法来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号召学生们向其学习。其次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提升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素养的方法,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時要在学校内营造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多组织课外活动,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程度,构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杨文君. 初中德育一体化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2]周新. 初中“三结合”校本德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7.

[3]汪文静.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17.

作者简介:郭晓苏,出生年月:1978年7月13日,性别:女,籍贯:安徽砀山职务:教师,学历:本科,单位:南京市梅山二中,研究方向:思想政治。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教育德育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