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019-09-10刘爱国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学教学探究

刘爱国

摘要:创新是时代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富强的有力助推器,在如今人们高度重视教育行业的同时,也极大关注着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创新精神在从从娃娃抓起的同时,也要重视从小的启发与培养。

关键词:创新教育;数学教学;探究

在众多科目中,数学常是很多学生学习的难点内容。,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来说,对其数学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怎样让数学课堂变得活泼生动,燃起学生学习和热情和自主性,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的爱上数学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师的关键任务。

一、小学数学创新教学的现状问题

1、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影响,在数学课堂中一些教师仍进行着“我说你听”的陈旧教学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策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难以激发独立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淡薄。教师占据课堂主体地位,与学生缺少交流,未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维空间,使学生开拓性思维严重受限。

2、沉闷的教学环境,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很多小学数过程中,学生大部分课堂时间被各种数学问题而占据,导致不存在其他有活力的豐富的教学活动,因此缺乏灵活愉快的玩耍和实践时间,使得课堂氛围十分沉闷,以至于提不起学习兴趣,造成开小差情况。单一沉闷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效率无法提高。

二、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1、改变古板教育模式,重视学生主导地位

现存的教学教育中,很多教师仍采取填鸭式教模式,使得学生难以获得创新性思维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另外教师的能力,往往是大家普遍重视的,但学生才是课堂应充分重视的主导身份。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当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有效思维方式,才能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出积极地启发和引导,培养他们通过多看,多思,多疑,去寻找知识的深层答案。

2、诱发学习动机和兴趣

动机是引导和推亓人们展开各种活动的内部因素和动力,人们都在在相应的动机下完成一些创造性的成果。有效的动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自身课堂主体作用,在基于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出创新意识和能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教师要巧妙诱发的。例如在新课中进行巧语的导人环节;重视师生间情感的沟通,使学生能够“尊其师信其道”的产生学习热情;进行留“尾巴”式的提问设置吊起学生学习思考的悬念和胃口;在数学课程中穿插相关的奇人趣事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等。例如在关于“年、月、日”新课教学时教师巧语导:“杨欣今年12岁,但她总共过了3个生日,原因是什么呢?”课堂一下子展开了讨论。五花八门的猜想,学生们都想得知其中究竟。于是教师讲道:“别急讲完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前奏中激发了他们的兴致,在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下,进行到新课认真的学习中。

3、注重实践操作能力,开发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数学包含单位认识、计算、认识图像等综合性学科知识,在学习之初通常的任务是认识一些新的知识,随着教材内容不同阶段知识的逐渐丰富和加强,也需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精心设计、指导学生观察、动手操作从操作实践中认识知识的转化过程。让学生动脑理解圆的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有目的地设计思考题:①请同学怎样把把圆的面积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图形形来计算?当学生用自己课前预习时准备的学具边看书边操之后。再让学生自己总结,接着笔者放录像演示验证正确的操作过程。把圆平均分成8等份,16等份,32等份,64等份拼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②让学生自己对比以上几种方法,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得出共识:“把圆分成等份越多,组成的图形近似于长方形;圆的面积没有改变。圆的面积公式可以通过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来推导。通过学生在操作、实践、分析、推导中获得新的知识。学生对知识学的轻松,能灵活应用,不死搬硬套和死记硬背公式,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和自己动脑,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教学灵活多样化,开启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通常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独角戏般的教授,而学生在台下死板来记忆和吸收。虽然教师较期待这种安静的课堂氛围,但长期这种过于刻板的教学局面,会让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形成极大的阻碍和限制。想象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是开发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缺乏想象能力也就意味着很难进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我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数量关系隐蔽、抽象、条件变化的特点,让学生掌握一般分析方法,还教学生应用转化、假设、消去、逆推等推理方法展开解题思路,以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以对学生有创见地解答的鼓励。在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后,学生就能够广开思路,发挥出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1)学生通过触觉,感知长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并标明“上、下、前、后、左、右”。(2)学生通过视觉,观察了解表面积的意义。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出示长方体模型,沿着棱剪开,再展开,并贴于黑板。(3)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表面积的意义。(4)学生独立动手操作正方体模型,巩固表面积的意义。(5)教师引导学生看两个展开图得出结论。2.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各种求法,教师再用电脑演示验证。(2)借助学生熟悉的环境——教室,引导学生弄清长方体六个面与长、宽、高的关系。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自我检查,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索的乐趣。

三、结束语

总之,想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必须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法,需要数学教师们不断尝试和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实施。同时也需要学生和学校的密切配合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获得更理想卓越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李天鹰.小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李长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创新[J].新课程(小学),2013(8).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数学教学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