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2019-09-10黄承有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3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重要性

黄承有

摘要: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我们应该立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需求,对学生实施正面引导,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思想行为变化。下文立足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分析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方法,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

引言:

小学教育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应试教育模式成为主导,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显然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无法得到普及应用,因此需要我们结合教育目标进行全面改革。行为习惯养成主要是立足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目前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直面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1养成规范的行为习惯,可以为全面发展奠基

传统教育理念影响下,很多教师在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没有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而是将以应试教育目标为核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评价也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被忽视了,但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契机的路径,教师在完成知识教学目标的同时如果可以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规范行为,则更利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单一的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向学生灌输学科知识内容,旨在提升学生的应试成绩。这种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显然已经体现出滞后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对后续的教学活动开展十分不利。结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策略

2.1用恰当的方式,管理学生行为举止

在教育小学生时,教师要注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不应打骂和严厉批评学生,因为学生受到指责后,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便开始自卑,逐渐形成内向的性格,甚至会产生叛逆心理,进而不主动改正错误,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自尊心,用端正的教育态度引导学生,渐渐地学生感受教师对自己非常有耐心,开始积极改正自己不文明的习惯[1]。如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意识到应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并做到自觉排队等。

2.2家校联合,共同教导学生

落实家校联合模式,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对于学生不文明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引导,如课堂上舉手发言,不能随意乱扔垃圾,对待同学和教育要有礼貌,时刻用礼貌用语。对于学生的进步和没有改正的坏习惯,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学生在班级的表现,以及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使家长意识到应在生活中管理孩子不文明不规范的举止,如要求学生在吃饭时,不能打闹、大声喧哗,在公共场合应自觉排队,不能插队,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2]。也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讲解一些管理方法和教育方式,促使家长主动与教师共同教导学生,久而久之,便会转变学生不良的行为,引导学生懂文明,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生活中都能自觉管理自己,逐渐改掉坏习惯,有利于避免发生打架事件,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由此可知,家校联合共同引导和教育学生非常重要。

2.3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规范行为

在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前,应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存有的不文明行为有哪些,如学生在上课时,经常不举手发言,而且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不尊重其他同学,体现出学生比较自我,行为习惯自私、霸道,不具有文明的习惯,如果不及时管理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班风,致使班级秩序混乱,直接影响其他学生学习。因此,必须要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而在醒目的位置张贴管理制度的内容,明确指出课堂上禁止打闹,需举手发言,不允许在上课期间吃东西,要求学生尊重管理制度,使学生规范行为[3]。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轮流当班干部,促使学生以身作则,自觉树立榜样,主动管理自我,再去管理其他同学的行为,逐渐加强学生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不仅辅助教师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使自己养成文明习惯。同时,调动全体同学遵守班级规定,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此外,在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要重视实施民主管理制度,激发学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规范行为,并且自己要做到时刻表现出文明的举止,严格要求自我,这样才能起到表率的作用,更好地管理全体同学,有利于推动全体学生进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4开展教学活动,使自觉遵守规则

为了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在开展养成教育工作时,可以引入教学活动,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进而讲明活动规则和要求,使学生自觉遵守规则,进而积极管理自我,并主动与同学合作完成活动中的任务,例如:以“拔河”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促使学生自觉按照规则开始比赛,逐渐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4]。同时,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了养成教育,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养成文明的习惯,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的教学活动或者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引导学生遵守规则、讲文明、相互合作等,及时纠正学生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推动学生自觉约束自己,使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从而提升养成教育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中,要想有效提升教育质量,老师应该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到小学教育全过程,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形式,制订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文立足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分析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丽春.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09):114-115.

[2]郎晓芸,余瑶.农村小学低段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J].好家长,2017,21(55):122-123.

[3]张玉东.关于小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0(18):128-129.

[4]王肖,颜晓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5,21(22):143-144.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重要性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