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求更好的“学习”

2019-09-10谢凡

中小学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习人类时代

谢凡

近两年,关于“学习”的讨论此伏彼起。为什么当下人们这么热衷于谈论“学习”?我想,一方面是与时代的飞速发展和技术的迭代更新,以及由此衍生的全民性焦虑有关;另一方面是与世界格局变化和未来社会挑战对“未来人”的生存力、学习力等要求不断升级有关。正如哈佛前任校长尼尔·鲁登斯坦(Neil L.Rudenstine)所言,“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快速高效地学习。那种依靠在学校时学到的知识就可以应付一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在这个以学习赋能的时代,我们究竟该如何谈论“学习”?笔者仅选择以下两个视角分享点滴思考。

之一:我们为何而学习—关于学习动力与情感

一个人拥有了发端于内心的动力,才能产生积极的参与、良好的互动、持久的兴趣、主动的探索,才能更专注、更努力、更坚持,才能在遇到困难时百折不回、披荆斩棘。然而,为什么调动、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层出不穷,很多孩子却依然将学习当作“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学业、为了成绩”而必须完成的任务?国内某顶尖大学曾经在该校大一和研一新生中做过一个调研,发现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的学生有三成之多。这些“学霸”中的“学霸”,为何反而在学习中迷失了自己?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反思。

如果观察人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的学习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孩子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认识、了解和理解这个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学习,也非常擅长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成长。就像佐藤学认为的那样,“学习”是“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三位一体的实践。因此,再高明的手段和技巧,也抵不过一份真实的热爱—对发现和探索世界的热爱,这才是学习的内核。

要开启学习的“永动机”,首先要帮助学生发现和寻求“学习”这一活动本身之价值,鼓励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去体验真正的“学习”的快乐;其次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意义感,不仅仅是为优渥的工作、为不菲的收入、为“黄金屋、颜如玉”,更是为家国强、天下兴,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而学习。对世界和自然万物的热爱,将唤醒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对真心、正义、无畏的追求,将点亮梦想的光芒;对家国天下的责任与使命感、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将推动他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之二:如何走向更好的学习—关于学习方式与能力

当前的各种“学习革命”“学习方式变革”让人有些目不暇给,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混合式学习、融通式学习、游戏化学习、深度学习、AI赋能学习、基于脑的学习等多元学习方式,正在使学习从静态课堂拓展至动态场景,从知识习得延伸至实践行动,从各学科壁垒森严、各自为政,走向跨越边界、互联互通……

当网络打开了人与世界的链接,当校园的围墙挡不住信息的流通,当教师不再是唯一权威的知识提供者,我们该如何让学生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

首先,要给孩子学习、理解、探索的权利。在《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一书中,麻省理工学院诺姆·乔姆斯基教授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凭借自己的力量而学习。”因此,要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领他们在任务设计中处理和解决有趣的问题,在游戏化的应用情境中,利用跨學科技能应对特定的挑战;要鼓励学生质疑既有的理念,启发他们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成为具有创造力的思考者。

其次,要建立支持系统,帮助孩子跨越学习障碍。“自主”并不意味着将学生扔进浩瀚的知识海洋,让他们独自去冲浪,而是要引导学生建立理解框架,掌握分辨重要事物的方法,知道怎样去评价和解读;要帮助学生借助思维支架推进探究的进程;要让他们了解,创新可能会犯错,但是拥有去创新的勇气比规避犯错更加重要。

再次,学以致用,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学习能力是未来时代的最大竞争力。真正的学习力,不是化身知识的收纳箱,而是成为与生活对接的实践者。知行合一,方能致远。只有真正经历信息输入、编码、联结、输出的过程,并且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才能真正走向“为未来而学”。

人类的思考和学习,如同鸟飞长空、鱼翔浅底般自然,应该是人类与知识的美好互动,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的真诚交谈。正如约翰·霍特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呼吁的,“我们需要做的—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所能地把这个世界带到学校和教室,给孩子们需要的及他们要求的帮助和指导,然后就走开。”

由此,一所“学习真正发生”的学校应该是这样的吧:那里为孩子们提供了可以创新探索、独立思考、交流协作的空间,能够持续不断地提供充足的营养;教师是优秀的学习者,能够向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要义,教会他们遭遇挫折时如何坚持;学生们在对学习“着迷”的状态下持续投入、深度探究,通过与他人互动,彼此分享观念,收获更好的创意,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者。如此,他们才能更加从容地驰骋于一个未知的世界。

(作者单位:中小学管理杂志社)

(编辑?孙金鑫)

猜你喜欢

学习人类时代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谁变成了人类?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e时代
e时代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