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问题探究

2019-09-10闻雯

环球市场 2019年21期

闻雯

摘要:伴随着老年残疾人口的飞快增长和庞大人口规模使得养老问题日益凸显,研究残疾人的养老服务模式选择及支持问题具有重大意义。在“养儿防老”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有限的影响下,大多数残疾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更多的还是选择家庭养老或居家养老,然而由于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残疾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全面化,导致残疾人采取家庭养老的现实性在逐步降低。在此背景下以安徽省淮北市调查数据为依据,发现城乡、自身特征、家庭状况、经济状况以及政府支持等因素对残疾人选择不同养老模式有显著影响,并提出完善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选择;养老服务模式支持

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内容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为保证丰富分养老服务内容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残疾人晚年的生活质量,就必须保证养老服务模式的层次化。具体而言,当前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

一、养老服务模式分类

(一)居家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社区为依托,政府和社会力量以上门的形式为居家的老年残疾人提供各项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的本质是“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充实和提高,它立足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完善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社区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在为居家老年残疾人提供养老服务时,以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的老年残疾人自己出门接受养老服务为主,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对可以自理的老年残疾人提供各式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1]。这种模式主要以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或老年餐厅为主,主要特点是:让住在家里的老年残疾人一方面能得到家人的照顾,让老年残疾人从精神上得到慰藉,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专业护理,例如社区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年残疾人提供专业的托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有日间照料服务、支持居家养老服务等,日间无人照料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是社区养老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

(三)机构养老模式

老年残疾人机构养老服务的重点应是无障碍设施的配套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确保养老机构的养老服务功能与老年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吻合[2]。老年残疾人由于身体功能原因,对无障碍设施齐全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需求较迫切,需采取措施为老年残疾人提供“医养结合”为主的养老服务,一是有效供给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二是有效供给医疗诊治、康复护理服务,三是有效供给紧急救助服务。

二、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现状

(一)淮北市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供给状况

淮北市目前的养老模式仍以家庭养老为主,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的社會化程度较低,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老年残疾人不能很好区分家庭养老模式和居家养老模式,所以导致享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残疾人比率较低;二是因为老年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困难,在支付昂贵的医疗康复费用之后,己没有能力负担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相关费用。淮北市城乡之间存在差异,89.2%的农村残疾人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78.6%的城镇老年残疾人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城镇老年残疾人的机构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状况要好于农村,在城镇,有7.6%和11.5%的老年残疾人享受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而在农村,比例分别是4.1%和4.8%。

在淮北市所有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的老年残疾人中,城镇老年残疾人占比42%,农村老年残疾人占比58%;在所有选择机构养老模式老年残疾人中,城镇老年残疾人占比48.9%,农村老年残疾人占比51.1%;在所有选择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残疾人中,城镇老年残疾人占比53.8%,农村老年残疾人占比46.2%;在所有选择。社区养老模式的老年残疾人中,城镇老年残疾人占比40.5%,农村老年残疾人占比59.5%。在淮北市所有选择社会化养老模式的老年残疾人中,农村老年残疾人占比高于城镇老年残疾人的占比,这主要是因为农村老年残疾人数量多于城镇老年残疾人。

(二)淮北市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需求状况

淮北市目前分城乡来看,在对养老服务模式的需求方面,城镇和农村老年残疾人未来仍希望选择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但是存在着城乡差异。51.2%的农村老年残疾人希望选择家庭养老模式,43%的城镇老年残疾人希望选择家庭养老模式;21.4%的农村老年残疾人希望选择居家养老模式,33.8%的城镇老年残疾人希望选择居家养老模式;12.1%的农村老年残疾人希望选择机构养老模式,16.5%的城镇老年残疾人希望选择机构养老模式;而在社区养老方面,仅有14.3%的农村老年残疾人和6.7%希望选择这种养老方式。

(三)淮北市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满意程度

淮北市老年残疾人对现在的养老服务模式满意程度存在着城乡差异,尽管农村老年残疾人对现在的养老模式的满意程度只是略低于城镇老年残疾人.但是城乡老年残疾人对现在的老年残疾人养老模式满意程度都不高,在农村,老年残疾人对现在的老年残疾人养老模式非常满意的比例为13.1%,而在城镇,这一比例也只有14%;农村老年残疾人对现在的养老模式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分别是30.5%和45.1%。在所有对现在的养老模式的不同满意程度中,农村老年残疾人占比都超过60%,一方面由于农村老年残疾人数量较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老年残疾人养老观念相对还落后,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了解还不够多,所以在目前大多老年残疾人选择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背景下,农村老年残疾人在对现在的养老模式不满意程度占比高一些,因而,未来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社会支持工作中必须统筹开展城乡一体化养老工作。

三、淮北市老年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城乡区域因素

城乡区域因素对老年残疾人养老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农村老年残疾人与城镇老年残疾人相比,选择机构养老模式和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相比城镇会低很多,这主要还是因为农村老年残疾人的养老观念比较传统,加上自身经济条件有限,机构养老模式供给也不充足,因而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模式。

(二)自身特征层面因素

老年残疾人的性别因素、残疾等级、自理程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体特征影响着养老模式的选择。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老年残疾人更愿意采取家庭养老模式;文化程度更高的老年残疾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更易认可社会养老模式(机构养老、社会去养老);有配偶的老年残疾人选择家庭养老或居家养老的意愿更强烈些;残疾等级越高的老年残疾人,自理程度越差,选择社会养老模式的意愿越强烈;多重残疾的老年残疾人的照护需求强烈,所以他们更需要机构养老或者社区养老。在年齡因素上,年龄越大,老年残疾人选择机构养老模式和社区养老模式的意愿要远远超过家庭养老模式与居家养老模式。

(三)家庭状况层面因素

子女的数量越多及同居的家庭成员越多,老年残疾人选择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可能性越低,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残疾人的“儿女养老观念”起作用,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家庭对老年残疾人的照料能力越高,老年残疾人选择家庭养老模式的意愿更强烈。

(四)经济状况层面因素

自身经济状况影响着老年残疾人养老模式的选择。老年残疾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子女提供、离退休金、最低生活保障金、残疾人生活补助金等,有收入、有存款的老年残疾人更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或者居家养老模式,这是因为即使他们有存款,但整体的收入水平较低,老年残疾人还要支付高昂的医疗康复费用,很多老年残疾人处于入不敷出的经济窘况,承担不起机构养老模式的养老费用。

(五)政府支持层面因素

由于老年残疾人身体状况差,他们寻求外界力量辅助养老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他们对政府支付的依赖性更大,得到过政府救济、参加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老年残疾人更倾向于机构养老模式。这是因为目前的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单一,缺乏针对老年残疾人的养老服务内容,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老年残疾人对医疗康复内容的要求。

四、完善残疾人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协调各类养老模式的多元、匹配发展

调查显示,受传统文化影响,残疾人目前仍以家庭养老模式为主,比例高达80. 11%,选择居家养老模式的残疾人比例是29.24%,而目前采用居家养老模式的残疾人比例只有7.97%,居家养老模式供给不足。中国人传统的养老观念倾向于在家养老,未来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残疾人数量将越来越多,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应基于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等级、不同资历程度为老年残疾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在政府主导下,一是必须完善居家养老模式。对轻度残疾、自理状况较好的老年残疾人,上门提供老年食堂、文化娱乐、法律援助、日常康复护理等养老服务;对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残疾人、上门提供生活照料、辅助器具配置、无障碍设施配置、康复训练、紧急救助等服务。经济发达地区,可以专门补贴居家养老的老年残疾人,例如,为居家老年残疾人提供必要的康复器具,也可以补贴他们金钱,从而提高居家养老老年残疾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老年生活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推广江苏省扬州市的“曜阳关爱失能老人行动——曜阳保姆服务”等典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残疾人居家养老服务,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人文关怀等全方位养老服务。

二是大力发展不离家的社区养老模式。基于残疾人对医疗服务需求较大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医养结合”式的社区养老模式,基于不同残疾等级、不同自理状况,为残疾人提供特色的医疗康复服务。在城市,依托城市社区服务设施,采取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涵等措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养老服务人员力量,可通过志愿活动及互助服务。在农村,以城乡一体化发展契机,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建设适合不同残疾等级、不同残疾类型老年残疾人的养老床位,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或短期托养服务,并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向留守老年残疾人、重度老年残疾人等群体有限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短期托老服务等,减轻老年残疾人家庭养老服务的供给负担。

三是发展专门面向残疾人的养老机构。基于残疾人的特殊养老服务需求,应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在现有养老机构基础上,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发展适合不同残疾等级、不同残疾类型残疾人的养老机构,条件允许的老年残疾人养老机构可以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与周边的社区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同步发展。

(二)优化残疾人养老服务内容,增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残疾人的养老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以日常生活照护为主的养老服务内容。残疾人生理特征决定,持续的、优良的医疗康复服务是多数残疾人所必需的。必须优化残疾人养老服务内容,增加“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例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应满足老年残疾人的无障碍需求,按照不同残疾等级与类型老年残疾人的不同需求,诸如穿衣、用餐、沐浴、室内外活动等基本无障碍需求,配置具备不同辅助功能的房间。

要大力整合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资源,加强养老机构与各级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之间的合作,在空间上对此进行合理布局,逐步打造规模适宜、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内容丰富、安全便捷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一站式平台。并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扶植政策,积极鼓励和促进公办或民办的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多形式密切合作,提高机构、社区、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医疗诊断、康复护理、健康咨询等医养结合服务的能力,满足残疾人的各项养老服务需求。

(三)协调残疾人养老服务的区域平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养老服务工作

为实现残疾人养老服务工作的区域均衡发展,要整合区域养老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城乡不同的养老服务发展规划,要建立健全残疾人养老服务信息档案,根据残疾等级、残疾类型、服务需求、经济状况等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老年残疾人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按区域一体化原则有重点地开展残疾人养老服务工作,使有养老需求的广大残疾人真正受益于养老服务工作。

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基本要求和重点是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服务工作的城乡一体化目标,必须基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点带面、逐步拓展的原则,加大城乡残疾人养老服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残疾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3]。要重视农村重度残疾的老年残疾人的养老服务,通过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带动农村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和质量提升,要重点做好农村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确保农村残疾人优先享受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公共服务等政策措施,促进城乡残疾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协调发展。

(四)制定覆盖全部残疾人的长期护理险制度,完善残疾人养老服务支撑机制

为解决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统称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4]。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的实施将会缓解残疾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矛盾,但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殘疾人口绝对数增加迅速,家庭规模小型化,医疗护理费用较高,残疾人养老服务成本日益增加,各地重度残疾人补贴不一,具体补贴金额未定,而子女养老、自我修养等己不能满足残疾人的养老需求,加上残疾人的经济状况差,为提升他们的养老承担能力,具有护理保障和经济补偿功能、覆盖所有残疾人的长期护理险是残疾人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可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先进做法,由政府财政补贴兜底,逐步推广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险工作,建立健全残疾人长期护理险制度,保障提升残疾人的养老服务支付能力,从而完善残疾人养老服务的支撑机制[5]。另外要落实“医保”报销残疾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护理费用,对部分残疾人实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补助。如河南省郑州市2014年8月印发《郑州市健康服务业五年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三到五年内,社区老人可以依托“12349”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在家叫养老医疗的“外卖”,城市一级医院、行业医院也将被鼓励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康复医院、老年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6]。这些表明养老护理能用医保“报销”,医院与疗养院之间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另外为保障残疾人能够负担得起“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应建立持续、稳定、广覆盖的残疾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补助办法,如各级政府利用社会资本补助残疾人,适当提高残疾人养老保险金的领取金额,增加部分重度残疾人或者困难贱疾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医保”报销比例等。

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日益庞大的老年残疾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正逐步成为困扰全社会的棘手难题,为了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要满足老年残疾人高质量的生活照料、经济有保障、精神有慰藉的全方位养老需求,必须要大力促进残疾人养老服务主体多元化、养老服务内容等丰富化、养老服务模式多维化,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老有所护”的养老服务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宏.老龄化背景下我国残疾人养老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61.

[2]徐宏,江伊诺.老年残疾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困境与出路[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7(5):102-108.

[3]汪娟.我国养老服务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7(7):44-45.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意见>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25/content

1018l .htm.

[5]李文清农村老年残疾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以山西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5).

[6]穆光宗.美国人的“品质养老”[J].中国社会工作,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