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体育开展模式浅析

2019-09-10黄芳芳

体育风尚 2019年12期
关键词:城市

黄芳芳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众体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稳定和提升社会文明。本研究根据居民的人文特征和具體情况,对城市大众体育的开展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城市;大众体育;开展模式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伴随而来的就是对精神层面和健康状况的追求,大众体育随之蓬勃发展。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运动健身热潮,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新时尚。

为了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2009年10月,我国正式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将参与体育健身活动明确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同时对大众体育空间(场馆和设施)的规划、建设、开放、管理都提出了要求。这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全民奥运时代”迈进了“大众体育时代”。

二、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选择到大中城市发展,城市居民数量日益增多。大批人才的涌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同时对城市公共资源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虽然近些年来政府在不同层面上采取各种渠道增加大众体育设施的投入,可仍存在场馆发展不均衡,公共体育设施不完善的现状,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制约着大众体育的发展。如何合理、适时的组织大众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众体育开展模式概况

通过调查研究,根据健身的人群和场地的不同,将城市大众体育开展方式概况为三大模式即单位体育活动模式、俱乐部体育活动模式、社区体育活动模式。

(一)单位体育活动模式

大众体育活动方式受到经济、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发展形态。随着单位生产效益的提高,劳动者在享受物质基础的同时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为了创造更多的生产价值,单位将一小部分的收益用于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建设规划,满足劳动者对运动健身的需求,同时也是单位经济和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一种象征,从而丰富员工的闲暇生活,劳逸结合,促进员工的身体健康,提供高效率的工作质量。

但是,单位体育活动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参与的人群范围过于狭窄。首先,单位体育活动模式场地有限,只能借助利用闲置的空间,可进行体育活动的范围太小;其次,单位体育活动模式器材设施单一,羽毛球相对较耗器材,篮球和足球运动场地较大,因此比较常见的就是乒乓球项目,由于用地空间小和国情的因素,乒乓球是单位体育活动模式中一种常见的体育活动;最后,单位体育活动模式人群受限,为了保障器材设施的长期使用,节约投入成本,单位的体育活动场所是不对外开放的,而且参与该模式的运动者中以男性较多。

(二)俱乐部体育活动模式

俱乐部体育活动模式由于其管理规范、场地设施齐全、服务全面、环境优质和专业指导的特点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然而,俱乐部体育活动模式对器材和场地设施的要求较高,投入建设的资金相对较高,而相应的健身消费的收费标准也就随之比较高,因此,实际参与的人群还是有限的,主要以青年人为主,其运动的目的就是纯粹的减肥瘦身、塑造形体。而以强身健体、增加交流、丰富闲暇生活为目的的中老年人群,由于“花钱买健康”的消费理念较薄弱,所以参与到俱乐部活动较少。

(三)社区体育活动模式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之后,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运动健身热潮,体育活动项目广泛、人群量大、随处可见,它肩负起强身健体、增加交流、丰富闲暇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使命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加,社区体育活动模式在目前阶段尚不能独立承担起城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任。首先是器材、场地的缺乏;社区居民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集中于早上和傍晚,很多场地上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面,甚至出现了排队等候练习的情况;其次是存在安全隐患;由于体育场馆数量较少,并且对外开放率低,因此,大部分居民因为没有合适的体育场馆进行锻炼就只能集中在公园、绿地、河边、街道等非体育场所进行体育活动,尤其是在河边、街道进行健身运动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并且,在室外场所进行体育锻炼受天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居民体育锻炼的持续性;再者是缺乏专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有些对技术含量和安全性要求高的项目,如果没有专人进行科学的指导,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四、小结

就目前而言,为了更好地促进群众体育锻炼,增加群众锻炼途径,社区体育活动模式是一大趋势。当然,对于目前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存在的诸多难题,还需要有待政府和管理者共同探讨研究,而最终使体育场馆设施在社区体育活动模式下,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和挖掘其潜在的价值,为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从而推进大众体育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宏权.关于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预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2]钟建伟,仇军.新中国城市大众体育发展模式的消解与重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 (06):19-22.

[3]张翠华,刘芳.后奥运时代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向[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 (04):60-63.

[4]虞荣娟,汤际澜.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 (05):1-5.

[5]武振东.城市大众体育发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 (34):192+194.

猜你喜欢

城市
城市开发区土地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集中供热并网工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