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德育课堂回归生活

2019-09-10黄海韵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回归生活以身作则小学德育

黄海韵

摘要: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德育课堂也应该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德育教师不应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应该设置亲近学生现实生活的课程,让课程“接地气”,发挥出教育的真正力量,达成德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德育;回归生活;以身作则

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到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 “回归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德育教学“回归生活”,教师对学生生活细节的注重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生活是由无数细节构成的。所以,要构建生活的课堂,必须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这是深化德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请看以下德育课堂活动案例:“我是书包的小主人,小组比赛整理书包”。

师:今天,我们用老师带来的两个书包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出示2个书包,一个整洁,一个乱七八糟)

【活动1】游戏

1.师请两位学生到台上,比赛找书。

2.师:请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找书比赛。找出一本语文书和一本数学书,看谁的速度快。

3.游戏反思。

(1)大家一起说一说:谁的速度快?谁的速度慢?

(2)××同学,刚才你为什么找得那么快?××同学,刚才你为什么找得那么慢?

师(将书包拎起,面对学生):现在我们一起打开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第一个书包比较整齐。第二个书包太乱了,书本乱放,东西又多……

小结:我們学习的过程离不开书包,如果书包里乱七八糟的,大家平时找书容易吗?(不容易)所以我们有没有必要每天、每节课整理一下我们的书包呢?(有)

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找书比赛的小游戏,让学生明白,如果自己的书包经常乱七八糟,拿书出来上课是一件又慢又难的事,进而使学生认识到整理书包的必要性,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准备。

【活动2】怎样整理才能让书包变得整洁呢?请各小组先想一想,再动手整理。

1.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整理的?

2.汇报分享。

生1:我是先把大的书放进去,再放小的书。

生2:我将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生3:我先把语文书与数学书放进去,之后再放其他学科的,因为语文和数学是主科,万一漏带书,那可就糗大了。

生4:我把铅笔、橡皮和彩色笔分别放入3个小笔袋。

生5:我比较爱吃零食,所以书包里常常会有零食的碎屑,我定期把书包清空,洗一洗,否则书包容易生虫。

3.小结。

师:老师读书的时候,整理书包也是先按体积大小将书本装入书包,再把铅笔、橡皮和彩色笔分开放进铅笔盒,再将铅笔盒装进书包。之后,我再把水壶、纸巾、雨伞放在书包侧面的小包里,把饭盒放在前面的小包里。同学们,你们整理书包的方法可真不少啊!一起来表扬表扬你们自己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经历分类过程,体验分类的好处。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展示多种分类方法,让学生感受分类的好处,让学生经历整理书包的过程,体验整理书包、归集物品的必要性,使大家都能掌握整理书包及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教学反思】体验式德育课有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整理书包、给书包中的物品分类,这样的小事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分类习惯,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书包的小主人,从而实现从课堂到生活的回归。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巧妙地引导学生才行。

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老师,××骂我了!”“老师,××打我了!”“老师,××洗手没关水龙头”……但是他们不会发现××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安慰了同学、××扶摔伤的同学下楼……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我把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学生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记在表格里,在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学习任务重时,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甚至追着我问:“什么时候分享快乐?”“我有好多快乐要分享呢!”……

正确的生活态度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时所必不可少的课程内容。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三、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我的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我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留意自身细节行为对周边同事及学生的影响。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例如,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就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的频率也高多了。要讲礼貌——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在生活中真正讲礼貌的人少之又少。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教会学生几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还离不开老师的以身作则。

四、道德形成,细节升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人在轰轰烈烈的民族大义中的表现,而是往往隐藏在细微之处。

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教师应该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我就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装雨伞,避免把雨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教师应该从细节入手,指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进而将这些习惯内化为学生的品格,从而达成道德养成的目的。

(责任编辑:李晓杰)

猜你喜欢

回归生活以身作则小学德育
以“亲”作舟,以“勤”为桨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创新班级管理方式用心引领学生成长探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